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艳压陈圆圆,艺赛李师师,这个头牌名妓,因为爱情成了悲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0:17: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艳压陈圆圆,艺赛李师师,这个头牌名妓,因为爱情成了悲剧!                                         2018-11-05 10:01                                                   

李香君,《桃花扇》女主角的原型。
她的故事,民间传说版本众多。但也许,最真实的她,没有那么刚烈,也没有那么传奇,她只是一个在爱里身不由己的女人,一个因为妓女身份一直被大家族排斥的女性悲剧。

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手下一群粗人见钱就抢,见美女就上。娇滴滴的陈圆圆就这样落入了一群糙汉子的手里,气得吴三桂在山海关吹胡子瞪眼,开关归顺了清军。

几乎同时,在南京,陈圆圆的好姐妹李香君,有着另外一番境遇。

当时南明小王朝有个权臣叫田仰。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劫持时,他也正带一群人,抬着八抬大轿,吹吹打打去迎娶同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

李香君早就和侯方域定了亲,待嫁媚香楼。说是迎娶,其实是强抢。

李香君誓死不从,一头撞向廊柱,血溅当场,染红了怀里一把雪白的娟扇。眼见出了人命,抢亲的人瞬间作鸟兽散。

好在李香君并没有死。那把娟扇,后被人拿去,就着上面的鲜血画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桃花。

五十多年后,一个叫孔尚任的戏剧家将他们的故事写成了剧本《桃花扇》。

《桃花扇》被搬上舞台以后,很快风靡,成为中国五大四大戏剧之一。李香君的名字也从此家喻户晓。

1

李香君本来姓吴,父亲是朝廷高级武官,有钱,有权,有势。

李香君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可惜吴家站错了队,在和宦官集团斗争的过程中,东林党几乎全军覆没。

父亲被治罪,家产被抄没时,李香君才八岁,被罚到教坊充当艺伎。曾经标志身份的琴棋诗画,成了日后聊以谋生糊口的手段。

所谓教坊,就是官办的青楼。

在历史上,青楼长时间都是个神奇的地方。既是发泄最原始最赤裸肉欲的场所,也是最高雅最时髦的娱乐天地。既有三教九流的嫖客,也有各种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很大部分才子佳人戏码都发生在青楼。

所有的妓女都习惯叫自己的老板为妈妈。李香君的妈妈叫李贞丽,一个还算厚道和仗义的生意人。也正是因为跟随了李贞丽,李香君才改姓的李。

正是李香君的到来,李贞丽特意将自己经营的青楼更名为媚香楼。李香君理所当然成了媚香楼的头牌,吸引了无数的高官贵族、风流俊才来听她唱曲,弹琴,所有来过的人都渴望陪她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其中就有侯方域。

侯方域也生于官宦世家,而且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直贤臣。

侯方域不仅长得玉树临风,而且才气逼人,跻身晚明四大公子之一。

他看李香君的诗画,看到了胸怀天下的气魄;听李香君曲儿,听到了心忧家国的情怀;品李香君的字,品到了忠贞不屈的人格。看李香君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神魂颠倒的样子。

李香君看侯方域,也是如此。

用行话来说,娶一个妓女叫梳拢,必须要履行几道手续。首先,要请各界名流到一起做个见证,宣示自己独一无二的主权;其次,要给妈妈一笔赎身费。

李香君作为妓女中的头牌,头牌中的王牌,要梳拢她,请的名流自然需要人数更多,名气更大;给的赎身费金额要更高。

可惜侯方域没钱。

两人只能彼此看看,望梅止渴。

2

正在两人相对无言时,侯方域的一个朋友送来了一大笔钱。

侯方域想都没想,请客吃饭,缴纳赎金。定情信物就是一把雪白的娟扇,上面系着侯家的传家宝,一个成色很好的琥珀扇坠。

有情人终成眷属。侯方域从此就留宿媚香楼,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激情少退。侯方域忽然反应过来,那个朋友比自己还穷,那么一大笔钱是哪儿来的呢?追问之下,朋友告诉他,是一个叫阮大钺的人托他转交的。

阮大钺是谁?

一个文化人,尤其擅长作词,明末清初了不起的文学家和戏剧家。

但他还是个流氓,为了权力地位不择手段。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文化的流氓,阴险狠毒,蔫儿坏蔫儿坏的。

他拐着弯送钱给侯方域,只是因为自己名声太臭,希望通过和侯方域攀上交情来洗白自己。

这下侯方域就傻眼了。一边是李香君,一边是阮大钺,一边是爱不释手的美人,一边是看都不想看的狗屎,现在居然要同时捧在手里。尴尬而恶心。

不要阮大钺的钱,就不能和李香君厮守;和李香君厮守,就不能还阮大钺的钱。侯方域犹豫、纠结、挣扎。

还是李香君干脆:大是大非面前,你有什么好犹豫的?

她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首饰,又去找姐妹借了很多钱。

当侯方域的朋友把钱还回去的时候,阮大钺的脸都绿了。本来想找点面子回来,却丢了更大的人。

生气归生气。当时的大明王朝还没倒闭,侯家还正得势。阮大钺也只好忍气吞声。

很快报仇的机会就来了。李自成闯进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大明王朝寿终正寝。

老朱家的儿孙朱由崧纠集一群人在南京成立了南明小王朝,苟延残喘。

从来没想过要真刀真枪和满清铁骑干上几仗,朱由崧想做的仅仅只是在清军赶到南京之前,尽情吃喝玩乐。

还好从前车马很慢,清军从北京到南京走了一年,朱由崧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了一年。

阮大钺正好在这个醉生梦死的朝廷里效力。

阮大钺得势,侯方域自然就没有了容身的地方。不得已,侯方域只好离开媚香楼,离开南京,北上投奔到尚在抗清的明朝遗老史可法的麾下。李香君从此闭门谢客,独居媚香楼,一心等侯方域回来。

分隔两地的情人鸿雁传书,诉说衷肠相思和家国抱负。

本来这样也不算太坏。

但阮大钺太坏了。

他先在权臣田仰面前极力夸赞李香君的美貌、才华和风流,并怂恿他将其占为己有。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一计不成,阮大钺不甘心。他在朝中既不指点江山,匡扶朝政;也不直言进谏,辅佐君主。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写了一大堆让人醉生梦死的剧本,供堕落的皇帝享乐。

李香君刚好以歌喉圆润清扬闻名。阮大钺就打着圣旨的幌子,征召李香君入宫做歌女。

一个小小的妓女,现在还无依无靠,哪能在天威皇权面前说半个不字?

李香君进宫。怀里揣着那把浸着自己的鲜血,侯方域的味道的桃花扇。

3

入关的清军一路南下,很快就攻破了南京城。

城破了,李香君也自由了。

可自由的李香君却没有地方去了。她趁着骚乱逃出南京城时,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媚香楼,只有一片火海。

此时的侯方域也在南京,也在某个地方默默看着烧成一片火海的媚香楼。他回来找李香君,只看到了那一片一片火海。

两人看着同一片火,却擦肩而过。

不知该到哪儿去的李香君跟着曾经教自己唱曲的师傅去了苏州,投奔原来的姐妹。

没找到李香君的侯方域北上回了老家商丘。

活下来的李香君,日夜看着桃花扇,想着侯方域,思念成疾,得了肺痨病。师傅看了不忍,亲自去把侯方域找回来。

师傅在商丘找到了侯方域。但两人还没赶回苏州,李香君就已经死了。弥留之际只留了一句话给侯方域:“此生千万不要给清朝卖命。”

有情人从天南地北,变成了阴阳永隔。

4

关于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结局,这只是众多中传说的中的一种。

影视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并没有死,并且还和侯方域团聚了。但侯方域在此之前已经投降了清朝。李香君对这种没有骨头的变节无法容忍,愤而和侯方域决裂。

但在孔尚任的原著《桃花扇》中,侯方域没有降清,李香君也没有死。两人重逢以后,正欢欢喜喜谈婚论嫁呢,却被旁边一个路过的老人当头棒喝:家国都没有了,你们还有脸儿女情长?两人如梦初醒,却又茫然不知所措。双双遁入空门,从此古佛青灯相伴一生。

在侯方域的老家商丘则流传这另外一个版本。侯方域不仅在苏州见到了李香君,还娶她为妾带回了商丘老家,两人过了八九年甜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侯方域的父亲发现李香君曾经是妓女,觉得她玷污了侯家的家门,将她赶走。被赶出侯家的李香君在贫穷、孤独与愤懑中产下一子后,死亡。侯方域也在一年以后郁郁而终。

但很显然。这些结局都是带着某些目的和愿望,经过人为加工的。

影视作品《桃花扇》,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设置了侯方域的变节,李香君的决裂,是故意为了塑造一个人们期望中的艺术形象:在大是大非的家国情怀面前,始终保持一颗红亮的心,毫不犹豫和阶级敌人划清界限,哪怕那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

而孔尚任原著中的侯方域和李香君,既符合“忠臣不事二主”的传统儒家思想,也符合中国传统悲剧的特点。看起来哀而不伤,细想却是在大潮流下个体无可奈何的绝望。同时也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最朴素的仁慈,既不忍心看有情人阴阳相隔或决裂,又物伤其类,不愿意看到知识分子为了儿女私情而忘记家国情怀甚至变节。所以孔尚任为李香君和侯方域安排了双双出家的结局,哀伤,但怪不了他们。事情不对,但谁都责怪不了。这是典型中国传统悲剧的特点。

既然是认为设置的,就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主观喜好。

现实却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往往就是真相。

所以李香君和侯方域,我更相信另外一个结局。

战乱平息以后,侯方域和李香君重逢。

以后,侯方域参加清朝的科考,在清廷的宦海里沉浮,博取功名利禄。李香君因为妓女的身份在侯家受到各种冷落和苛待,乃至郁郁而终。

侯方域没有替大明王朝守节,历史事实如此。功名二字对男人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吸引力,比地球引力更为强大而持久。至于中国士大夫那点可怜的荣辱和节操,早在明成祖发动靖康之难时,就消失殆尽了。

李香君也没有因为侯方域的变节和他决裂。儿女私情四个字对于女人的力量,不亚于功名利禄四个字对于男人。为了生活,大部分人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其实能够做出很多妥协和退让。单一而天真的选择,在现实中并不多。

侯家的人也不会善待李香君。不是因为侯家是书香门第,一定要遵守孔孟的教诲,恪守所谓的君子之道。恰恰相反,人性中有太多的龌龊和不堪,太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做掩盖。毫无疑问,要求女人守贞洁立牌坊,一直都是一块很不错的遮羞布。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最不堪的,往往就是唯一的事实。那也是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把别人设置得高尚;但在现实中,我们绝大部分时候都选择了实惠。编故事,只能聊以自慰一下这种落差。

这是现实,是生活,也是人性。


幸福的人都大致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柴米油盐的平淡,至少相互守候;兵荒马乱的爱情,只能泣血扇上,独自伤神。

看到李香君的故事,总想一首西北民歌: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深秋,宜相思,多少没有善终的爱情,只能遥遥追忆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3 16:57 , Processed in 0.0085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