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两山殊死较量:解放军和越军9次攻防大血战 2018-11-09 18:16
在1980年代的中越边境两山作战期间,中越两军先后进行了4000多次从加强师到班规模的互相攻防作战,平均一日两战+,战火不断,可见是何等残酷激烈。其中双方团以上规模的攻防作战共有9次,充分显示了两军的素质、技术、组织、战术、意志、管理、保障等能力,也决定了这次战争的胜负分水岭。 第一次,收复老山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及配属部队先后攻占老山、662.6高地、那拉、八里河东山地区的68个高地,重创越军步兵313师122团、266团,歼灭818团、炮兵457团、炮兵168旅各一部,共歼灭越军1332人,自己伤亡1200余人。 ![]() 第二次,收复者阴山 1984年4月30日至5月6日,昆明军区第11军31师及配属部队全部攻占了者阴山诸阵地,歼灭越军河宣省指挥部所属地方部队568人,自己伤亡300余人。 第三次,6.11抗反作战 1984年6月11日,越军步兵313师14团在821特工团一部配合下向我那拉地区进攻,313师266团一部向我八里河东山前沿进攻,均被我40师119团、41师122团守备部队击退。这是越军丢失老山后发动的首次团规模反扑,铩羽而归,损兵180余人,同时中方伤亡百人左右。 ![]() 第四次,7.12大战 1984年7月12日,越军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出动了隶属步兵316师、356师、312师、313师的4个团另1个营和2个特工团精锐兵力,向我老山、662.6高地、那拉、八里河东山方向发动了加强师规模多路轮番进攻。经过14个小时激战,越军仅夺取了662.6高地前沿一个警戒阵地,其余方向的进攻都被我第14军守备部队挫败。越军伤亡3300多人,中方伤亡300余人。 ![]() 第五次,12.21抗反作战 1984年12月20日至21日,越军步兵356师153团在313师122团一部和部分特工配合下,向我662.6高地、那拉方向发动了团规模进攻。经过两天反复争夺,越军的攻势被我第1军1师1团守备部队粉碎。越军伤亡433人,中方伤亡60余人。 第六次,1.15抗反出击作战 1985年1月15日,越军集中步兵313师122团、356师149团和821特工团1营等兵力,向我那拉方向发动团规模进攻。经过近16个小时激战,被我第1军1师1团守备部队击退。同时第1军1师针锋相对组织部队出击,以攻对攻,相继拔除968高地和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守敌。整个作战中歼灭越军1356人,中方伤亡200人左右。 ![]() 第七次,“851行动” 1985年2月11日,我第1军出动1师、36师、边防15团的6个加强连兵力,向汉扬、1442高地、140号高地、913高地和41号阵地等地区的越军18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代号“851行动”。经过激战于当天全部攻占各预定目标,共歼灭越军419人,自己伤亡百人左右。 第八次,“852行动” 1985年3月8日,我第1军1师一次出动5个步兵连兵力,同时对越军的156高地、166号、167号、168号、138号高地、小尖山、南嘎等7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代号“852行动”。经过4昼夜激战,成功夺取了小尖山、156高地、138号、166号、168号高地及南嘎地区的控制权,并出击了167号高地,接连抗击了越军从班至团规模的反扑30余次,牢牢守住了既得阵地,共歼灭越军1200余人,自己伤亡200余人。 ![]() 第九次,5.31抗反作战 1985年5月31日,越军出动步兵982团、981团共4个营兵力,向我第67军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前沿的多个阵地发起团规模进攻。激战到6月2日拂晓,除丢失了211高地的2个哨位外,第67军守备部队将其余方向的越军全部击退,共歼敌738人,己方伤亡不到百人。 综观上述双方9次团以上规模攻防对抗,中国军队攻击4次全部夺取了预定目标,越军攻击5次仅夺取了一个警戒阵地(7.12大战中的138号高地)和一个小高地上的2个哨位(5.31抗反作战中的211高地1、2号哨位),伤亡方面也是越军远大于中国军队,双方高下立判。 ![]() 与1979年越军主要立足于防守不同,两山作战中的越军转守为攻,打攻势的时候很多,敢于连续冲击,敢于和中国军队反复争夺阵地,短兵相接的战斗打得也有声有色。其防御部队在阵地失守时,也不像1979年那样迅速化整为零,边打边藏,钻山逃跑了,而是顽强退守到掩蔽部、坑道、洞穴中,反复与中国军队周旋,直战至最后一人,为主力部队实施反扑创造战机。也就是说,越军敢于打正规战的能力增强了。这就可以看出,两山作战中越军主要使用正规主力部队和1979年时主要以地方部队和公安、民军作战的显著区别了。然而越军虽然常常发起攻势,也敢于攻击,但其大兵团作战能力差、协同不力、后劲不足的弱点难以克服,多数冲击遭到中国军队密集火力打击后即迅速溃散,尽管反复组织攻击,但却形不成强有力的矛头,偶有得手也不能迅速扩展战果,最后只能落个虎头蛇尾的结局。正规战打不下去,越军便又使出了偷袭、袭扰、冷枪、冷炮的老招数,死死纠缠,周而复始,贯穿于两山作战的始终。 经过了两山作战前期的较大规模正面对撞后,越军终于了解了中国陆军的真正实力,自知不敌,加上政治形势的变化,后面就越打越消极,直到变成死拖活耗,在阵地上过起了日子。两山之后,越南陆军再也不敢吹什么“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只好让位给海空军,让没有挨过打的这些位继续玩起了抢夺南海诸岛的游戏。中越陆地边境的和平,是无数血战牺牲之后的献礼,历史已经无声地证明了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