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鉴定汉代玉璧真伪要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4:23: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鉴定汉代玉璧真伪要领                                         2018-11-27 00:10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其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玉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直至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玉文化繁荣的两汉达到鼎盛。汉代的玉璧主要用于礼仪、陪葬,有的玉璧也可用来装饰墙壁或作为嵌饰装点铜枕和带钩;一些较小的玉璧用作组玉佩的一部分供佩系,亦被称作系璧。

汉代 玉璧

尺寸8.5×7.5cm;T0.6cm;重65g

估价: 150.00-150.00万

成交价: 920.00万

拍卖日期: 2018-01-18

汉代玉璧通常尺寸较大,略厚,剖面平直,边沿较战国为宽。用玉质地较佳,多用深绿、灰绿色青玉以及白玉。器物表面呈现出灰白、褐红、绿等色彩,这与玉器对外来离子的吸附有关,也就是常说的沁色。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汉代玉璧在制作工艺痕迹上有以下特征,可为汉代玉璧断代鉴定所借鉴:

汉代 和田玉玉璧

尺寸外径11.8cm;内径2.48cm

估价: 100.00-100.00万

成交价: 138.00万

拍卖日期: 2017-06-30

1.边缘、孔壁的修整 :由于大口径圆管的应用,玉璧边缘制作较为规整,不见有新石器时代、商周玉璧上常见的喇叭孔现象。在玉璧的内外边缘常有大口径圆管琢磨的细利的旋转痕出现。
2.“游丝毛雕”技法 :多层纹饰玉璧的兽面纹、凤鸟纹和绳纹部分皆以“游丝毛雕”技法雕琢。“游丝毛雕”技法雕琢中,砣刀是主要的制作工具。所谓砣刀就是一种旋转的轮子,轮子的磨痕中间深、两边浅,轮子在转弯之时,只能一下一下地转,使线和线连成了弯,这样在转弯处就多见歧出线纹。砣刀在进行细雕时由断线连接成长线条构图,这一刀一刀地琢磨形成了由很多短线条组成的连贯、深浅一致、遒劲自然、纤毫毕现的长阴刻细线。
3.谷纹、蒲纹的制作 :谷纹、蒲纹是汉代玉璧上最常见的两种纹饰,二者多作浅浮雕状,触摸有凸起、圆滑之感。此期谷纹、蒲纹颗粒较大且排列整齐稀疏。谷纹、蒲纹的制作方法相近,皆为用横线或斜线把玉璧表面分割成类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打格),再加以修琢而成,无非前者用细线打小格,后者用浅而宽的粗线打大格。汉璧的地子较战国时浅且琢磨不甚精细,一般都留有打格的痕迹,蒲纹的格痕常有玻璃光出现。
汉代玉璧发现之多,器形、纹饰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为各代玉璧之冠,是古代玉璧发展的鼎盛阶段。研究汉代出土玉璧的时代特征、制作工艺,提供断代依据,对汉代玉器、历代玉璧的研究以及传世古玉器的鉴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7:06 , Processed in 0.0078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