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5:5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18-11-30 05:54 编辑

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                                         2018-11-29 21:12                                                   


常 州 老 城 记 忆

秋色将尽未尽,寒冬欲来未来。突然想给忙碌的城市让让身,避开人群找寻“世外之地”。不知从何时起,大街小巷已被网红粉、ins风占据高地,新奇难免变成乏味,除了拍照打卡,我们还可以如何度过惬意的时光?

一座城市精髓的地方
不是这里的高楼大厦
也不是这里的名胜古迹
而是隐藏在城市深处
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老巷
今天,青果君就带你追寻
隐藏在常州闹市中的“独家记忆”
一、青果巷




青果巷,旧有“千果巷”之称,是常州古老的街巷之一,巷中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摄影:蒋微

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儿时的记忆便是从老街的晨市开始的!





青果巷是常州市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它记载着常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太阳垂下眼帘,深鞠一躬,倒后一步,万物也变小一些,不再拥挤。徘徊于青果巷,人声、虫鸟声、汽笛声都降去几格,仿佛尘嚣渐远,时间渐缓。

随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启动,青果巷也正在旧貌换新颜。承载着常州人的热切期盼,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原则,修缮瞿秋白故居、唐荆川宅、常武古戏楼、赵元任故居、恽鸿仪故居、刘氏宗祠、周有光宅、三锡堂、刘国钧故居、汤贻汾故居、史良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同时,也有新鲜的商业品牌入驻,怀旧与新潮,古老与时尚,传承与发扬,历史与未来,将在这里交汇、碰撞、渗透。
二、篦箕巷




篦箕巷位于常州城西,紧临运河,是古毗陵驿所在地,旧称“花市街”。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

梳篦,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常州是梳篦的发源地,有“宫梳名篦”的美誉,2008年,常州梳篦被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据史料记载,乾隆南巡经常州时,有二次就是从这个大码头登岸进城的。 篦箕巷原名花市街,古时巷内鳞次栉比的梳篦店兼售宫花。 由于篦箕巷古时候一到晚上家家店里挂着宫灯,个个工场悬着照灯,常常彻夜不灭。

入夜,灯火相映交辉,站在文亨桥上远远看去,宛如金色游龙,一片锦绣迷人的景象,这被称为常州西郊八景之一“篦梁灯火”。处处的禅意让人心境悠闲,被身外事压榨了的身心,格外贪图这里的清静和格调。
三、余巷老街




深深浅浅的石板路和老宅院,是余巷老街的脉络,斑驳的黑色土漆、雕花的木门窗和院坝。老巷子沉淀了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性格,余巷也不例外,在错落古老的深巷中,我们可以窥见的是——独属于常州横林的影像。

余巷素有“常州城东第一巷”,
历史上的余巷镇曾驻在这里。
听老人们说,
它的商品经济在清初就已发达。
老街主要分东街和西街,
东西长不过二三百米,
宽仅三米有余,
说它“扁担街”再形象不过了。
街道的路面是用青砖和石板铺就的,
表面被人们的鞋底磨得能照出人影。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
当年著名的余巷八景
(陶婆秀竹、牧塘帆影、碧云钟声、菱塘晚唱、
石牌紫藤、小桥流水、华表珠藤、河漕纳凉)
已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唯独余巷老街
至今还保留了清末和民国时的布局。
街道两边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店铺,
裁缝铺、竹器店、杂货铺、理发店……

远离了闹市,避开了人群,在如此古韵的环境中,来一杯热茶,越是天寒地冻,幸福感越是容易察觉。
四、杨桥老街



杨桥镇起始于南宋,元末明初已成为江南行省常州府的重镇。清代中期,杨桥镇成为常州府阳湖县和宜兴县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其繁华一度超过宜兴县城,被称为“太湖首镇”。

清末民初,虽然周边逐渐兴起一些市镇,但以杨桥老街为中心的商贸盛况仍居湖塘镇等街镇以上。据当地人回忆,此地曾集中有饭馆、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渔行、肉庄、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馆、小吃店,甚至还有烟馆(鸦片馆)等各行各业商号店肆百余家,其中当年的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更是名噪一时。

破旧的小矮楼,树荫下惬意的和风,叔叔阿姨们的闲谈,小孩的嬉闹,孤寂老头的收音机,奶奶的拐棍,小猫咪的慵懒,以及每家每户随机播放的不同年代歌曲。

随着时光的流转,公路交通的发展,杨桥周围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处于边远地区的杨桥逐渐衰落,老街的繁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

老街老物旧建筑
它们或许已被弃用
或许不再承担重要的角色
但都承载着常州这座城市岁月的痕迹
记录着龙城变迁与发展的印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2:13 , Processed in 0.0265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