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前一幅画仅卖一元,如今他已跻身亿元俱乐部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03:5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生前一幅画仅卖一元,如今他已跻身亿元俱乐部                                         2018-11-30 16:24                                                   

                  
如果说张大千的画是糖水,香甜
那么黄宾虹的画就是茶水,浓苦
糖水入口即甜,喝久了却没太多可回味的
苦茶必须细品,才能尝到沁人心脾的回甘
如果说张大千是外美
是城里打扮入时的靓女
那么黄宾虹就是内美
是不加修饰的村姑野妇
各有各的的动人之处

即便如此,黄宾虹却一直颇受争议
有人说他不会画画,简直胡来
有人说他神乎其神,千古一人
这样两个极端的评价
伴随着黄宾虹的一生
直到如今还是这样

寂寞之路
他曾言画者是寂寞之道,他自己就走了一条寂寞之路。面对误解否认,他内心坚定自信。他的作品当时并没多少人欣赏,大家只认为他是个老前辈。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曾说,他把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虽然不被看好,但是他说,五十年后人们才看得懂我的画。
一个有精神信仰的人,有艺术追求的人,才能忍受这样的寂寞。

黄宾虹 深山古道

比黄宾虹小43岁的傅雷,虽然学的是文艺批评,却把当时国内很多画家都批评了个遍:吴昌硕笔头干枯,齐白石读书不多,张大千投机分子,吴湖帆一门甜俗,徐燕孙画的像月份牌美女,令人作呕……
然而面对黄宾虹,他却像个迷弟一样地说:石涛之后,宾翁一人而已。

傅雷致黄宾虹函

傅雷是个写信达人,从1943年到1955年间,他一共给黄宾虹写了121封信,仅次于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数量,并且一生不遗余力地为黄宾虹办画展,推广作品。可见懂他的人,爱之如贻。
今天,“黄宾虹热”不断发酵,我们真的看懂了他的画吗? 真的认为他画得好吗?

黄宾虹 黄山汤口

黄宾虹现在变成一个公众人物,变成众人皆知的画家,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张《黄山汤口》。
这张画据说是黄宾虹生前所作的尺寸最大的一张画。过去的老先生一般都没有特别大的作品,像黄宾虹都是在小书案上用小笔头一点一点的画

《黄山汤口》绘于1955年。这一年黄宾虹92岁,九上黄山的他凭着记忆勾勒出了这幅画,原为黄宾虹老友陈叔通所藏。
2017年6月19日,《黄山汤口》3亿元落槌,加佣金以3.45亿元成交。而在拍卖前,该佳作估价才不过8000万至1.2亿。

黄宾虹 山水扇面

如此天价,直接将黄宾虹送上中国近现代书画家亿元俱乐部。在这之前,单件作品价格突破亿元的俱乐部成员,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黄胄。
当然,大师当年都卖地摊价,齐白石每平尺4元,李可染8元,吴作人5元。而黄宾虹的画到1952年才涨到一元一张。这样算起来,60年间价格已上涨3亿余倍

步履维艰
1865年,黄宾虹出生在金华。他的父亲是一位徽商,祖籍是安徽歙县。4岁就被保姆抱着看父亲作画,父亲有时还让黄宾虹随意涂鸦。6岁时,父亲请人教他读四书,还亲自督教他《说文解字》。
黄宾虹13岁回老家参加童子试被录取。15岁就学习拳术、舞剑,会骑马。16岁就在金华有小画家之誉。17岁那年回歙县应试获为秀才,这期间打下的厚实的中国文化根基。

黄宾虹花卉立轴设色纸本

在26岁那年,全家从金华迁回老家歙县,黄宾虹前后在故里生活约30年。退回老家的他跟随父亲制墨,养家糊口,继续师从名儒汪宗沂先生。他的老师做过李鸿章的幕僚,后弃官归隐教学。
其实,黄宾虹早年一度是一个革命者,崇拜谭嗣同这样激进的革命派,曾经加入过南社、黄社这样的同情革命、主张进步的进步团体。

黄宾虹像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害的噩耗传来,让黄宾虹悲愤异常,大哭一场。后来有乡人到省城告密他是谭的同谋者,黄宾虹只好连夜出逃去杭州、金华,最后到达上海。
1907年春,44岁的黄宾虹来到上海,面对沪上名流,他的内心有强烈落差,毕竟他只是个歙县的乡下人。为了养家糊口,黄宾虹在上海做过编辑、出版人、画家等不同的角色。

陶冷月与黄宾虹等在无锡梅园天心台(1928年)

1937年,黄宾虹迁居北平,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在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书画,并兼任国画研究院导师及国立北平艺专教授。
这十年也是北京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十年,他闭门不出,门可罗雀,蜗居的院子和房子里都堆满了他收藏的文物、古籍、碑帖、书籍等等,过着一种纯粹的书斋文人生活。

黄宾虹山水画

黄宾虹在北平苦度到1940年,境遇还是没有改善,经济困难,忧心如焚,不得不把心爱的名画也卖掉,以补生活之急需。
此时,黄宾虹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英国人史德尼编印《中华名画集》,专程请黄宾虹作序。日本画家田边华敬请黄宾虹为他作一幅山水画,并来函感谢,备致仰慕之意。

黄宾虹山水画

为此,北平文物研究会积极向日伪政府推荐黄宾虹出任北平美术馆馆长,并三番五次地来和他商议。黄宾虹尽管朝不保夕,生活处境困难,但一口回绝。曾言:烟云富贵,铁石心肠。耐此岁寒,以扬国光。
1948年,85岁的黄宾虹结束北京的蜗居生活,受潘天寿邀请南归,在杭州国立艺专担任教授。

黄宾虹山水画

当时学校中国画系有个传统,新年时师生互相团拜拜年。系里所有的老师在台上坐成一排,每位老师准备一摞自己画的小画,折成信封大小。折好以后放在自己面前,同学们一个一个上来,给先生们鞠躬拜年,然后从各位老师前面的桌子上取一张喜欢的画,只许取一张。
几乎所有老师跟前的画都被同学取走,黄宾虹跟前的画,来的时候是几张,团拜完了还是几张,学生们不要。
可见,黄宾虹这一生能理解他的人太少。

浑厚华滋
黄宾虹生前主要是以一位文博专家的身份,一位篆刻大家的身份,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追捧和认可。但对于他的绘画,一直就是两个极端的评价。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因为他作画从来不讨好谁。张大千的画颜色亮丽、造型秀美。齐白石的画寓意吉祥、和谐天真。而黄宾虹的画则显得粗率、苦涩、苍凉、深奥,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
他的画还很少设色,即便设色也很浅淡,多以水墨尤其是积墨、宿墨为主。特别是他1952年患白内障几乎失明后,画面更黑、更粗、更凌乱,甚至连基本的形都没有了。这是许多人觉得他的画很难懂的主要原因。

黄宾虹山水画

另外,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历史感太苍凉。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文化积淀、美学修养。这三方面缺一个,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赏他。
他的画始终追求表达民族精神。他的作品想要传达的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个气质就是他自己概括四个字:“浑厚华滋”。

黄宾虹山水画

经常有人说,黄宾虹是笔墨大师,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黄宾虹其实是一位人文主义的思想者,他通过笔墨要表达的是人文精神。
黄宾虹的一生著述颇丰,上海出版社曾经出版了6本黄宾虹文集,都是他对中国艺术,主要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书论、画论、画史的研究。在20世纪,像黄宾虹这样有如此广泛学养的艺术家不多。

作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一生都在寂寞中探寻着艺术的高峰。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2:25 , Processed in 0.0109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