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成为世界顶尖自然摄影大奖总冠军?首先,要学会观察自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3:19: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何成为世界顶尖自然摄影大奖总冠军?首先,要学会观察自然                                         2018-12-09 00:02                                                   

                  

知道许勇老师获得自然摄影界大奖的时候,我并不惊讶。那是上个月中旬,他发回了自己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领奖的照片。这是中国摄影师第一次获得亚洲最佳自然摄影大赛(Nature’s Best Photography ASIA)的年度大奖和全场总冠军(GRAND PRIZE)。


许勇在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领奖并发言。供图:许勇


许勇和他获奖的白鹭摄影作品《爱的渴望》(Wishful Love)。供图:许勇

好奇、好学的自然摄影师

我的思绪回到了2017年的夏天。彼时,我应邀到野性中国自然影像学校举办的自然摄影训练营学习。在宝兴蜂桶寨,自然影像界的大神——奚志农、董磊、黃一峯、吳金黛、袁明辉、张程皓六位老师,带着我们二十来位学员,体验了一周的自然摄影和自然观察。

许勇是我的同学,但我一直喊他许老师。说是自然摄影的同学,我和他之间差得太远了。在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扛着“长枪短炮”拍了两年鸟,还是从十余年的风光摄影基础上“转行”开始拍野生动物的。甚至,在那时,他就已经拿过国际沙龙类摄影的大奖了。


拿下今年亚洲最佳自然摄影大赛总冠军的《爱的渴望》。摄影:许勇

他可能是我们这一届学员中最年长的,但充沛的精力和爽朗的笑声让他在一众年轻人中毫不突兀。他和许多同学一样,好奇心十足,经常拿着新拍的照片追着老师们请教。在我的印象中,那一周里,他参加了所有和摄影相关的课程,包括各种可以选修的、条件艰苦的实拍课程。

艰苦?不在话下

对军人出身的许勇来说,这种程度的辛苦根本不值得一提。每次和许勇老师聊天,他总是会提起他跟随白尾梢虹雉的研究者高歌在高黎贡4000米、没有信号的高山上安营一周的经历。说是“营”,其实只是一块挡风的石壁。搭上帐篷,钻进防寒的睡袋,第二天醒来人还是冻僵了。

为什么要吃这种苦?许勇跟我讲起,高歌的老师和师祖做白尾梢虹雉调查,对一个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巢址跟踪研究了三年,想不到第四年,这对虹雉被盗猎了。对这种生活在雪山上、资料稀缺、受到威胁的雉科鸟类来说,影像记录太重要了


高黎贡山上的营地,许勇当时就跟随研究者住在这里。摄影:许勇

这也是为何,在野性中国训练营的六位导师中,许勇起初最经常提问的,是董磊老师。董磊是著名的“禽兽摄影师”,致力于用影像保护西南山地的动植物。虹雉属一共三个物种——白尾稍虹雉、绿尾虹雉、棕尾虹雉,董老师是已知第一个拍齐了它们的中国摄影师。许勇对我说,董老师的《雪山飞虹》拍得真是好啊,特别想有机会跟着他出野外。


白尾稍虹雉。摄影:董磊

要先会观察自然

在训练营里,给了许勇最大启发的,是袁明辉老师。袁明辉是著名的微距摄影师,在各种国际摄影大赛上他拿奖拿到手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其中的很多获奖作品,拍摄对象再普通不过——蜗牛、蜻蜓、青蛙、水滴……用袁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都是在家门口拍摄的。”

那一周里,袁明辉老师带着我们在林间断木上拍蘑菇、拍苔藓,也给我们讲述他自己作品的创作心路。在许勇看来,袁老师对自然有着独特的观察,他的作品体现着对万物的尊重,这些照片有故事、有情怀、能动人。


袁明辉老师拿过国际大奖的摄影作品《青蛙王子的领结》。这幅作品给了许勇极大的震撼。摄影:袁明辉

从训练营结业之后,许勇也开始拍微距,一有机会就找袁老师请教。袁老师教给他的摄影知识里,最重要的大概是这两点:一是低机位,去寻找一个能平视拍摄对象的视角;二是调整距离和角度,利用环境光等自然条件,一照成相,尽可能减少后期

这种以尊重自然和拍摄对象为出发点的自然摄影,正是国际比赛所看重的。

自然摄影,重要的是“自然”

许勇告诉我,这次参加亚洲最佳自然摄影大赛,对他而言是第一次投稿国际自然摄影的专类比赛,是袁明辉老师帮助他挑选照片、投稿报名的。在投稿的12幅作品中,他自己最看好的其实是屡次获过非专业自然摄影奖的《表白》。它和最终获奖的照片《爱的渴望》一样,拍摄于南昌市郊的象山。当时,他发现一对白鹭的筑巢点,就在大约100米开外一家农户的阳台上蹲守。



《表白》和《爱的渴望》。摄影:许勇

拍到《表白》的那天光线条件比拍摄《爱的渴望》时好了太多。黄昏时分,夕阳洒在这对白鹭的羽毛上,白鹭繁殖羽的特点被很好地记录下来。但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后期裁切的比例过大,在自然摄影大赛的评委看来不够“自然”。《爱的渴望》拍摄时没有阳光,可它“自然”而且“有思想”,在自然摄影大赛上受到了评委的青睐。

“这对白鹭深情地凝视着对方,它们经常显示亲密的动作。”许勇在作品故事里如此说到。爱护、尊重自然伙伴,克服万难用心去观察、去记录的他,初衷只是用影像记录、保护中国野生动物,却“一不小心”收获了自然摄影大奖。

我不禁回想起野性中国训练营的最后一课,老师们说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拒绝造假、折腾动物的黑镜头。可不,我们明明有真实的自然需要去记录,真实的自然已经足够美丽。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别策划,来自物种日历编辑@hannah。

当我遇见你

鹭科 白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8:20 , Processed in 0.00902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