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荤铺和大酒缸,在过去是干什么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7:2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荤铺和大酒缸,在过去是干什么的?                                         2018-12-12 15:15                                                   

                  

北京味道是什么?王丹认为,地道的北京味儿,肯定不在一栋又一栋的CBD大楼,也不在外卖的包装盒里。也许你得知道一点儿历史,才能闻到正宗的北京味道。
在过去的北京,去哪儿吃饭,是很讲究的。不同身份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填饱肚子。
如果你社会地位高,舍得花钱,可以去饭庄吃饭,这里主要是为贵族官僚和富商服务的。
饭庄经常取名为某某堂,比如会贤堂、福寿堂、惠丰堂。整个北京,出名的有十个饭庄,号称“十大堂”。
饭庄地方大、敞亮,既可以办宴会,又可以唱堂会。无论是做寿、娶亲还是喜得贵子,去某某堂摆十几座宴席,唱几出京剧,既喜庆,又体面。
普通官吏、一般做买卖的,去哪儿吃饭呢?就是饭馆
饭馆注重菜肴的口味,做鲁菜的比较多。比如东兴楼、至美楼和正阳楼,大部分饭馆在动荡的历史中间消失了,但也有一些传承到了今天。
普通老百姓若是想吃一顿好的,改善改善伙食,可以凑些钱去饭馆吃一顿,也许这正是“下馆子”的来历。至于饭庄呢,那就别想了,除非是你有个大富大贵的亲戚或者朋友,请你去某某堂赴一场宴席。
那普通老百姓经常光顾什么地方呢?一是饭店,有家常的米饭炒菜,各种面食小吃;二是路边的饭铺和饭棚子,卖的是粗粮,包括包子饺子馄炖面食,经济实惠。
大冬天,在路边小店来一屉包子,一碗鲜汤,整个人都活了。

当然,在填饱肚子之外,人们都想追求美食,满足口舌之欲,富有富的吃法,穷也有穷的吃法。
普通老百姓逛街,可以去二荤铺和大酒缸,犒劳自己的胃。
二荤铺的二荤,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猪肉和羊肉。
二荤铺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不需要太好的装修,只需要一个掌灶师傅、两个跑堂小伙子,再搬来一些桌椅板凳,就可以了。特点是价钱便宜、种类多。
案上摆着一排猪肉和羊肉,可以炸、可以炒、可以熘、可以烧,变着法子诱惑你的胃。可惜现如今,即使在胡同深处,也难以找到二荤铺的踪迹了。
大酒缸更有意思,它专门提供酒和下酒菜。在寒冷的冬天,喝一杯小酒,吃一口下酒菜,烤烤炭火,再听听酒友们谈天说地。
这样待上一个下午,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可惜在文革之前,大酒缸就销声匿迹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北京胡同的改造,大酒缸成了旧时记忆。
现在北京城里从白天忙到黑夜的年轻人,恐怕不知道胡同深处曾有过许多悠闲时光吧。

无论是大饭庄还是小饭馆,都有专业服务员,俗称“跑堂儿”。你在影视剧里兴许见过他们,手脚勤快、嗓门透亮。
有些饭堂门口专门站一个“跑堂儿”,也许叫他“跑堂儿”不合适,因为他专做迎来送往的工作,不怎么跑。
别看这个人不怎么动,但他非常重要,挣得也挺多。为什么呢?因为他记忆力超级好,见人一面就记住了,靠这个挣钱。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您请朋友吃饭,领着朋友走到了店门口。这个“跑堂儿”远远地就和您打招呼,比如说:“张二爷,您又来了,里面请。”
这话听起来,好像你经常光顾他们家一样。实际上呢,你可能三个月之前只来过一次,只吃过一次饭,但这个人就能记住你,准确报出你的名字。
那时候人们可不是经常下馆子吃饭,他这么打招呼,是为了让你在朋友面前涨面子,有份儿。这可是大大满足了客户的隐性需求,生意能不好嘛!

从前北京的味道,渐渐被高楼大厦掩盖了,被拥挤的人群冲散了。
但你若有心,还能在犄角旮旯,在北京烤鸭和涮羊肉之外,找到地道的北京味儿。
这种味道,不仅仅来自某一种食物、某一种酒,也许就是煤火混合阳光的味道,也许就是白雪覆盖枯叶的味道。
如果你想更了解这座城,翻开王丹的这本《北京味道》开始读吧。
这里有胡同里小贩的吆喝,也有街巷里的油盐铺子,更多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5:25 , Processed in 0.0076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