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对调的八大军区司令员,有四位是开国上将,两中将两少将 2018-12-14 16:33
1973年12月,毛主席一声令下,让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在10天之内完成对调。那么,具体是如何对调的呢?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 这八位军区司令员都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有少将,有中将,有上将。先说少将吧,分别是丁盛和李德生。 丁盛是江西于都人,17岁参加红军,林彪四野的师长,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1969年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因误上林彪的贼船,1982年被开除党籍。1999年于广州逝世。 ![]() (毛主席和百岁战将曾思玉)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14岁参加红四方面军,刘邓大军中的旅长、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1年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是开国将军中的第一位正国级。 开国中将是曾思玉和皮定均。曾思玉是江西信丰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2年逝世,他活了102岁。皮定均比较出名,他本来要授少将,毛主席说,“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成为中将。 ![]() (小钢炮陈锡联) 四位开国上将分别是:陈锡联、杨得志、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是刘邓大军中的一位悍将,也是新中国的首任炮兵司令,人称小钢炮,后来官至国务院副总理。1999年病逝,享年85岁。 韩先楚,湖北红安人,徐海东红二十五军拉出来的将领,后来成为林彪东北野战军一位悍将。解放战争后期,他在没有空军海军配合的情况下,亲自率师南渡,解放了海南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许世友和杨得志) 最后是杨得志和许世友,他们俩很有缘,是担任军区司令员最久的开国将军。杨得志从1955年开始,历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一直到1980年,担任军区司令员前后长达25年时间。 许世友从1955年开始,历任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一直到1980年,担任军区司令员前后长达也是25年时间。1980年,两位老将联手指挥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一战打废越南。 ![]()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是1973年中国最受海内外瞩目之政治事件,系由毛泽东主席提议并一手促成。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我主张找各大军区的人,找司令员来,议什么事?要议军。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员拍板就算。我想了好几年了。主要问题是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政治委员不走。”(见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P1672。)
具体的对调方案是: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同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同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新疆、成都、昆明三个军区的司令员刚调去不久,没有调动。
就在这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不仅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而且提议邓小平参加军委领导工作,这是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周恩来随即部署有关事宜,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军委会议。
1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游泳池里,接见了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46位高级将领。
此时,毛泽东已年届八旬。
毛泽东即席讲话的开场白出人意料,他说:“送君送到阳光路,你也苦,我也苦,手中锣儿敲得苦。”
毛泽东并不理会那些面面相觑的将军们,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年高。我年老了,也要去‘卖年糕’,要到福州去卖年糕。南京不去,南京太热了。”
![]()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里提到“卖年糕”,幽默之中夹杂着一丝伤感,但更多的还是抒发了他“虎老雄心在”的暮年壮志。
“卖年糕”之说来自传统相声《歪批三国》。
在这个经典相声中,苏文茂以其“独家”的“苏批三国”版本考证出张飞他姥姥家姓吴(吴氏生非),三国里有三个做小买卖的(如赵子龙:赵子龙他老卖年糕),还有三个数学家(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其中有这么一段:
甲 哎,对。姜维唱的几句流水板,把赵子龙这点儿家底儿,全给抖搂出来了。后人才知道他是卖年糕的。
乙 哦,姜维是怎么唱的?
甲 这样唱的。
乙 您学一学。
甲 (唱)“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那赵子龙他老迈年高!”说赵子龙是“老卖年糕”。也就是说一辈子没卖过别的。
……
这个相声段子毛泽东很喜欢听。他一直以来对相声兴趣颇浓。
1975年5月,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吟诵了清代严遂成的《三垂冈》中的两句“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接着说“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晚年时,毛泽东还特别喜欢吟诵屈原的《离骚》,谢庄的《月赋》,庾信的《枯树赋》,李白的《梁父吟》等。《离骚》中的“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更是时时拨动他的心弦。
“不吾与”、“老泪多”与“卖年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折射了毛泽东晚年“英雄迟暮”的沧桑情怀,以及对时光无情飞逝的无限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