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聂荣臻晚年回忆录中对这两场败仗记忆犹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5:43: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聂荣臻晚年回忆录中对这两场败仗记忆犹新                                         2018-12-20 08:30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先后对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各区军民进行了坚决反击,解放战争正式开始。

晋绥军区的贺龙和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最先面临的是阎锡山、傅作义军队向绥东地区的侵犯。为此,晋绥军区六月份向中央军委报告,拟在短期内发起晋北战役,先拿下同蒲路北段各重要城,然后再乘胜攻取大同,以争取主动,打破阎锡山、傅作义的挑衅和威胁。

罗瑞卿、聂荣臻与贺龙在绥远省卓资会晤

大同是我国著名的煤都,是平绥、同蒲铁路的连接点,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从地理环境看,大同易守难攻。城西北,山岳拔起,延至城东,像一把圈椅,拱卫着大同。城东面,有御河流过,可依水设防。只有城南地形比较平坦,便于攻城用兵。

7月中央决定以贺龙、聂荣臻集中五十几万人的兵力拿下大同,石家庄,保定等地。此时杨成武率部主力四万围攻大同,前敌总指挥是张总逊。而阎锡山楚溪春所部万余则坐困危城倚仗碉堡工事拒守,由于晋中铁路被毁,国共又在各个战场全面打响,这时国民党方面可调用的机动兵力仅剩下了傅作义手下盘聚归绥的几万生力军。

1946年3月1日,在欢迎军事调查处视察张家口时与周恩来、贺龙、叶剑英、蔡树藩、萧克等合影。

鉴于兵力处于劣势且形势严重,傅作义的如意算盘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傅作义以董其武部外加嫡系三十五军一部约二万人前出集宁,威胁大同。董部闪电出击,一战仅用数小时就击溃了把守集宁门户卓资山,守军王尚荣旅全线崩溃,仓皇退却。董部于是对集宁城内的乌兰夫所部形成了包围态势。而直到此时聂荣臻还没搞清傅部地兵力和主攻方向。在最终得知前线的严重情况后,聂荣臻,贺龙急调八个旅共四万多兵力对董部实行反包围。当时的形势是董部三个师对城里三个团,外面解放军八个旅围上了董部三个师,两层皮夹一层馅,形势对解放军极为有利。董部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吃掉城内守军,然后固守待援,而此时傅作义孙兰封主力部正在向集宁方向运动。

由于受到守军的坚决抵抗,再加上城外对傅军实施反包围的解放军四面挤压,此时攻集宁的董其武部已经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几个师均伤亡惨重,关键时刻,董部暂11师师长杨维垣当着士兵地面亲手切下自己的手指立誓表示退缩者杀无赦,董部人马于是拼死向前,和守军展开了殊死巷战,这时聂荣臻再次犯了一个战略错误,聂抽调围城的大部分兵力去迎击来援的郭景云101师。

正因为围城的兵力被大部撤走,董其武部遂趁势一鼓作气拿下了集宁。而进击郭景云部的兵力在受到郭部炮火轰击后误认为敌军众多,最后也不战而退。集宁失守,大同之围不战而解。集宁大同之战以聂荣臻的彻底失败告终。此战解放军死亡两万余,伤四万余,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晋察冀,晋绥两军区兵力由近二十万到仅剩十万出头,当然傅部损失也有近两万,但还是不能不说这是一场大败仗。

在大同、集宁战役之后,傅作义在一次讲话中曾说:“集宁会战,按当时的情形,我们是相当的危险,很有失败的可能。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第一。一师参加战斗之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十二日晚上,他没有去攻击新编第三十一师,而去全力打第一。一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那天晚上,去攻新编第三十一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当时延安方面已经印出了解放军攻克归绥的报纸,当毛泽东得知失利的消息后,曾恨恨的说:“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集宁一战失利,敌人进攻张家口,势在必行,只是时间迟早问题。

对于这种形势的变化,究竟是应当坚守张家口,还是应当放弃张家口呢?从战争的全局出发和敌我力量的对比看,敌人要进攻张家口,我们是守不住的。更重要的是从战略上看,战争的胜负并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于有生力量的消长。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摆脱敌人东西夹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聂荣臻作了撤离张家口的准备和部署。

中央军委回电,基本上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要以张家口为钓饵,把部队主力集中在适当地区,当敌人分路来犯时,选择一路歼灭其一个师,得手后再歼其一部。

聂荣臻的防线原是以傅部沿铁路线方向进攻张家口所做的,而傅作义则采取了骑兵加步兵长途奔袭的战术,绕过了守军防线,直捣张家口的后门张北。这次行动和当年傅作义奇袭百灵庙如出一辙。可惜聂荣臻再次判断失误低估了傅作义。

傅作义偷袭张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我军情报部门没有发现。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彭富九对于没有破译傅作义偷袭张北的行动一直不释于怀,北平解放以后,他找到原来傅作义的办公室主任,作了详细的了,从中得知:傅作义怕失密,内部没有用蒋介石统一的密码,他自己另搞了一套密码,蒋介石的电报正规,而傅作义的电报故意搞得颠来倒去,把时间和签名插在电文里边,致使破译十分困难。彭富九还了解到:傅作义没有破译机构,但架了几部电台测向,听无线电的方向和声音大小,以此得知解放军在张家口西南面有主力,而在张北方向空虚。其次,和我军在张北方向的失误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军只部署了一个团在万全地区警戒,要张北的地方部队“注意西面敌骑兵之扰乱”。后来,聂荣臻检讨说:“我们对傅作义经丰镇、大同、阳高东进策应怀来是有准备的,但对他从集宁、尚义直插张北估计不足。”

张北.是张家口的北大门。张北失守,张家口以北仅剩下狼窝沟一道屏障了。

这时傅部偷听到解放军的电话得知援军要到傍晚才能赶到,于是在飞机坦克助战下不顾疲劳而发动强攻,不久守军教导旅就因伤亡惨重,不得已向张家口方向撤退。这时张家口的失馅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为时间仓促,张家口为解放军过冬准备的被子,成衣,棉花,粮食全都来不及带走,很多装的满满的仓库在撤退前也被迫付之一炬。再加上傅军行动的迅速,空中还有飞机的轰炸,部队撤退中的损失也很大。

一战失大同集宁,二战失张家口,这在聂荣臻晚年的回忆录中也有很悲痛的描述,聂本人也总结说战术上犯了很多错误。此战过后,晋察冀军区受到了中央的严厉批评。

傅作义部占领张家口,蒋介石兴高采烈,下令第二天召开伪国民大会,通过伪宪法。国民党宣传机构叫嚣:“共军已总崩溃”,“可在三个月至五个月内完成以军事解决问题”。可聂荣臻却说:“对于张家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各种建筑设施,例如下花园发电厂、张家口飞机场等,告诉部队不要破坏,一来还有人民群众,二来撤出来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红旗就会重新飘扬在大境门的城楼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3:59 , Processed in 0.0345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