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蝶 于 2018-12-22 04:05 编辑
初中没毕业,16岁做质检员,45岁才开始专业画画,用半个世纪修成传奇女画家 2018-12-22 00:00
张爱玲曾说: 出名要趁早。 可对某些人来说, 漫长又激荡的历史大潮, 注定要把成名的时间拉长。 ![]() 王仁华便是其中一个, 向来素颜的她, 习惯性地把长发拢于脑后, 一身宽松的衣服, 却遮挡不住周身的活力与才华。 ![]()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 64岁的她才凭借自己的画作 逐渐为人熟识,吸引大批粉丝, 在国际上也屡屡举办展览, 用声名鹊起形容毫不为过。 ![]() 但鲜有人知道的是, 在2000年前的激荡岁月里, 她是怎样几十年如一日地积蓄力量, 实现人生的突围。 ![]() 生于1952年, 从小便对画画有极强兴趣的她 才四年级,就已在少年宫学画, 立志将来考上美院。 ![]() 但16岁的花样年华, 她却遭遇知识青年下放, 深入农村锻炼, 2年后还进了工厂, 当塑料布检验员。 ![]() 遇上特殊年代, 眼看自己的愿望就此中断, 任华却不忍就此放弃, 工厂上班每每等着检验结果 出来的间隙, 就在手头的塑料布上写写画画。 ![]() 上世纪80年代初夜校流行, 黄山书画院也是这种教学方式, 终于可以放开画画的任华, 经常一周7天, 疯狂交出6幅画作, 老师都对这个勤奋、 拼命的学生深感惊讶。 ![]() 当时老师还半开玩笑地说: 你将来一定青出于蓝。 回忆起这段笑谈, 王仁华却非常谦虚: 老师说着玩的, 不过是为了鼓励我罢了。 ![]() 但仅仅一年后的“全国职工美术摄影大赛”,王仁华便证明了自己的才华,比赛结果公布在报纸上,一等奖,王仁华。 ![]() 这不仅让这个小小的检验员被刮目相看,还由此带来仁华人生的转变,她被调到厂里的设计室专职做设计。 ![]() 彼时设计室已经有两个省艺校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比她小十几岁,王仁华没什么经验,便毕恭毕敬地向两个年轻人请教,亲切地称他们“师傅”。 ![]() 两个小师傅要求她早晨练2小时书法,白天临摹古人的话,晚上看美学理论、中西方哲学,她一丝不苟地遵循。 由于初中没毕业就中断学业,看这些理论书籍无异于天书,甚至很多字都还不认得,王仁华便左手翻字典,右手看书。 ![]() “冬天不敢进被窝看书, 一进被窝, 很快就要睡着。” 于是她总是忍着寒冷看完书, 再轻手轻脚上床。 ![]() 白天在办公室临摹古画 也是件异常艰难的事, 身边哪有什么古画呢? 幸好邮票上还有点美术作品。 一寸见方的小小邮票, 她就拿来反复临摹。 到最后一张小邮票, 她能画出3张2.6米的大画。 ![]() 这样清苦朴素的生活, 一过就是10年, “外面的世界再乱, 只要你内心不乱, 别人睡觉的时候, 你可以干活。” ![]() 10年间她临摹的古画自己都数不清, 《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等, 都深深融化进她的血液。 ![]() 94年国企改制, 王仁华也步入不惑之年, 她提前办理了退休,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生。 ![]() 不甘寂寞的她, 一边画画,一边学起了京剧, 主攻青衣,展现的天赋让人震惊, 经常登台一开嗓, 就让人误解是请来的专业演员。 ![]() 在京进修京剧的时光, 大大开阔了她的眼界, 还有不少美术教授, 欣赏这位才华出众的女子, 不止一次劝说她, 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 但王仁华却迟迟不肯答应, 她不是不想, 而是没有正规学历,无法报考。 她不好意思跟老师直说, 只能支支吾吾婉拒。 ![]() 回到安徽后, 任华发现自己突然不会画了。 “我发现之前的东西不能要了, 但又不知道要画什么主题。 眼界高的另一个结果, 就是手跟不上了。” ![]() 整整一年时间, 她拿起笔只是发呆, 日日夜夜在痛苦中思索煎熬。 但某一天她却突然开悟, 戏剧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主题? 人生如戏,半真半虚, 半古半新,半端庄半痴狂, “我要抓的就是似与不似间的真实。” ![]() 于是她创作了大量京剧题材的画作, 而先前接触到古今中外的美学、哲学 也在潜意识中给了她深深的影响。 “那10年,我无形中完成了很多积累,否则后来我是根本接不上的,美术这个行业,可以算是工匠,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办法继续往上走。” ![]()
![]()
![]() 跨越新旧世纪的2000年,王仁华的作品《窥探》被送往云南参加全国展览。 画中一位古典女子,掀开席帘向外窥探,巧妙将新旧古今、个人与世界隐喻于里面。 这似乎也隐喻着潜修多年的王仁华开始走向世界,金奖只有一个,她毫无争议地夺得。 ![]() 从此王仁华一发不可收。 2001年《庭院深深》获“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银奖。 2003年《景泰蓝》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 2004年《美眉》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2005年《似水、似风、似云》获“百家中国金陵画展”金奖。 ![]() 《庭院深深》 ![]()
![]() 她迅速跻身安徽省获奖最多、获奖质量最高的画家之列。 56岁安徽书画院鉴于她的成就,破格录取其为专业画师,62岁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种情况全国罕见。 ![]() 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 证实了“出名”的另一种可能: 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美, 有些荣誉或许会来得迟, 但永远都不会太晚。 艺术新青年原创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