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8-12-30 12:22 编辑
粟裕和林彪的作战方式有什么不同,一个算无遗策,一个声东击西
2018-12-29 15:04
其实粟裕的作战特点,林彪早就说的很清楚了,因为粟裕一直都是在敌后作战的,是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他就只能拼杀出一条血路来,而林彪就不一样,他的部队时时刻刻要保卫党中央,保卫中央苏区以及保卫中央军委,所以林彪必须要有万全之策才能够打,粟裕没机会也得创造机会往上硬打。 ![]() 所以说粟裕是以弱势兵力,弱势装备,通过大范围的机动,大踏步的进退,大量的佯攻来达到分割迷惑敌人,发现敌人的弱点,然后用突袭快速解决战斗,之后快速撤退。但是敌人也不是傻子呀,粟裕的这些机动行动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无用功,最后放出一个又一个烟雾弹,用来迷惑敌人,产生大量的无用的,没有价值的战场信息。而敌方的军事主官和参谋部,在看到这么多信息之后,就处于信息过载的情况,也尚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之后,数据就可以悄悄地掩饰住自己的真实意图。再向自己的目的地进发。 ![]() 所以粟裕每次胜利之后就会带来大量的消耗,起码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消耗是没有意义的。自己这边折腾的要死要活,牺牲了一大堆战友,肥都跑瘦,瘦的跑死,还要搭进去几年的积累,啥都没落着。结果反而让自己的友军部队吃了几块肥肉。你说你身上气不气。 ![]() 所以说每次战后总结都是一个麻烦事儿,各方面的信息都比较清楚,等到结算时候又发现自己当初没必要攻打这个地方,结果在这个地方搭进去不少兵力,或者当时没必要去另一个地方,结果没吃到肉,光啃骨头了,这骨头不好啃,还磕到牙了。所以等到战斗结束之后,谁都顾不上想这些,至于你说粟裕有什么锦囊妙计,这个也只能出现在演义小说里,实际上的战斗是瞬息万变的,你在算计别人,别人也在算计你。 ![]() 所以说根本原因还是粟裕所担负的任务,粟裕部队的质量实在是太差了,起码相比较来说没那么好,他只能用极大的代价来完成党中央交代的战略任务,而承受着极大代价的这些部队,自然也火冒三丈,这就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而当初终中野能够损失一半战力为代价,执行千里跃进大别山,完全是因为他们有个好政委。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林彪总说粟裕尽打神仙仗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