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仲淹这首诗,才真正称得上是纸短情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7 18:05: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范仲淹这首诗,才真正称得上是纸短情长                                         2019-01-07 07:59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赖。十多岁时,他只身前往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求学。在书院读书期间,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他“划粥割齑”,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医生,要么当个宰相。医生为人治病,除人病疾,宰相治理国家,同样为国为民”。
范仲淹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曾主持过为期短暂的“庆历新政”,他关心生活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这首《江上渔者》就是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诗句朴实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诗之所以你流传于后世,熊炖认为不仅在于它形象生动的描写,更在于其以小见大,发人深省的思想内涵。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范仲淹不愧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亲自戍边防御西夏,被称为“胸中有数万甲兵”;他力主革新,曾主持过为期短暂的“庆历新政”;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为民,体恤民生疾苦的思想。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这一思想,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在《岳阳楼记》更加直率明朗地加以反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无疑看出他旷达、乐观的态度。而《江上渔者》则是以诗的形式委婉含蓄地体现出来的。可惜生不逢时,历史上的宋朝积贫积弱,这也是时代的悲哀。

最后,这首诗纸短情长,艺术上也颇具特色。全诗无一僻字生词,通俗自然,平易近人,实在是男女老少必备之佳品。于平淡处见深情,熊炖觉得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淡实美”的境界,值得一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5:04 , Processed in 0.0069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