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19-2-7 15:42 编辑
周总理与妻74封情书:望你珍摄,吻你万千!他们的情话让人泪流满面! 2019-02-07 08:29
![]()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
作者:北洋君
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 1938年至1971年间的书信有74封, 他们的信件中,也有 “吻你万千” “告慰老婆” “你的知己兼好妻” 等缠绵悱恻的语句。 结婚十几年,数十年之后依然情书不绝, 书信里的情话和家常, 照见了他们半个多世纪的 深情、绵长与沉静…… ![]() ▲年轻帅气的周总理 读完他们夫妻的全部书信后, 更会震惊地意识到: 现代人所面临的 聚少离多、外部诱惑、信任危机等婚姻难题, 周邓二人当年全都面对过,而且更多更难。 他们的书信恰恰展现了 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与真情…… 书信里定情: 他们恩爱了一辈子 ![]()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 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 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 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 周恩来写道: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聪明的邓颖超, 看了明信片,不觉呆住了, 这份感情对邓颖超来说太突然, 连她自己都很纳闷儿, 周恩来为何会追求自己。 ![]() ▲1918年于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 你第一个登台发言,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周恩来说。 ![]() 那是1919年的一个夏天, 当时还只有15岁的邓颖超(原名邓文淑), 穿着白衣黑裙、梳着发髻, 在南开大学的礼堂里满怀激情地进行演讲, 她用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看着台下的同学。 正在激情演讲的邓颖超并不知道, 此时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 21岁的周恩来在笔记本上 认真地写下了她的名字——邓文淑。 ![]() ▲邓颖超(右一)等好友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张伯苓的合影 周恩来的侄女曾好奇地问起两人当年的往事, 周恩来坦诚相告: 当年在法国的那个美丽的朋友, 对革命也很同情, 但是,我觉得作为 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 在周恩来眼里, “坚持革命”的小超 便成了终身伴侣的最佳人选。 “我们是在信中确定关系的。”周恩来说。 周恩来寄给邓颖超的明信片: 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 聪明的邓颖超, 看了明信片,不觉呆住了, 一股甜蜜热烈的情感猛地攫住了她, 震撼了她的心灵! 原来他已经悄悄地爱上了她, 这个对外宣称单身主义的美男子, 竟然对渺小的她如此炙热的表达…… 在欧洲期间, 周恩来给邓颖超寄了100多张明信片! 并在一封长信中表明: 他已决定一生献给革命, 唯有勇敢坚强的小超 才能和他终身共患难,同奋斗! 希望尽早得到她的明确答复 邓颖超被周恩来情深意长的来信深深打动了, 她对他长期纯洁的友谊 陡然升华为美妙热烈的爱情: 恩来确是她理想的终身伴侣! 两人五年没见面 邓颖超只身赴婚约 ![]() 超: 你的休养情况如何?这次没能同来广州,许多同志问到你,我也有时想到你。昨天车过广卫路,发现了广卫楼,快三十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明天拟再过万福路,看看南华银行大楼在否?据蔡大姐(蔡畅)说,她经过文明路,已看出区委的旧址,我却没有看出。文德路(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住在广州文德路文德楼)又是什么机关在过?三月二十事变,我们是否住在那条街的巷子里?这次只许走马观花,不许下车探路,时间比上次多,实际恐看得更少。但是如此休养,也别有趣味,我是不择地的。 ……专书问好。 周恩来 十一月九日(1954年) 1954年11月,周恩来去广州出差, 邓颖超久病未愈,没有同行。 周恩来信中所说的 “快三十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 正是1924年8月8日, 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 ▲1925年8月8日结婚,这是他们的结婚照 1924年,周恩来从法国回到了广州, 第二年,21岁的邓颖超 只身南下广州找周恩来。 8月7日,邓颖超终于抵达广州码头, 她在人群中搜寻着周恩来的身影。 此时,两人已是五年没有见面了, 可眼见着车站的人都走光了, 他也没有出现…… 等了一夜没有见到周恩来, 直到第二天, 五年未见, 通过书信谈恋爱的两人终于相见了 就在这一天,1925年8月8日 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了。 望你珍慑,吻你万千 ![]() 超: 告你一件事:线拆了,痛未止,所以未能出院。现在急需做个“兜子”,非你莫办。尺寸你上次看见过了,需要将全部兜起来,并要有宽紧带。因为痛的地方,恐怕是血块未散,故须向上兜。其他办法都试过,均失败,只有求救于你。 夜半仍不能眠,非吗啡针不能入睡。 翔 七月一日 这封信写于1942年7月1日, 重庆歌乐山的医院。 此时,周恩来高烧不止,是小肠疝气, 写信时,他已做完手术,不能翻身, 周恩来写信向邓颖超“求救”, 请她做一个兜子, 将往下掉的小肠全部兜起来。 邓颖超收到信后, 立即精心缝制了一个兜子。 周恩来在7月3日 给邓颖超的信中赞到: 超: 昨天你们走后,朦胧睡去,醒来已近黄昏。晚饭以稀饭配火腿充饥。饭后读唐诗数首,食柑子一个……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翔 七月三日 ![]() ▲1940年8月8日,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5周年合影 虽然邓颖超隔一天就去医院探望一次, 周恩来还是忍不住要给妻子写信。 三天后,周恩来内疚病中说错了话, 赔礼道歉到: 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若云夫妻范,愧我未能齐! 一天后,邓颖超的回信来了: 来: ……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中如重石在压一样 …… 现在,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快出院了,我真快活! ……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颖妹 手草 七·七 前夕 ![]() ▲1946年5月,邓颖超和周恩来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南京梅园新村 写这几封书信时, 两人已结婚十八载, 字里行间,仍饱含深情。 正应了那句话: 爱情最好的样子, 不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而是一起看着同样的方向! 看了部好电影,也想告诉你 ![]() 超: 正要洗脸外出,接着你的来信,很高兴,盼望得很久了。你除了与夫人联络外,就安心静养吧,完成两个月计划,会对你以后的工作有利。望你约袁雪芬谈谈,约她于新政协时来平,有可能提她做自由职业代表。妥否,望先与夏衍一谈。 …… 你看了《西伯利亚交响曲》,我看了《桥》,不知是否同一晚。我那天一直看到天明才回。 …… 来 十九 下午四时 这封信写于1949年7月, 新中国成立前夕, 两人再次分离, 周恩来在北平, 邓颖超在上海。 ![]() ▲1947年春,邓颖超同周恩来在延安窑洞前 两人半个多世纪的婚恋中, 两地分居比较多, 邓颖超也曾倾诉两人 “犹如参商二星”不得相见, 不过,他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在一起。 如果实在不能相随, 就靠频繁的鸿雁传书和交换信物, 不缺席对方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 营造一份“在场感”。 邓颖超告诉周恩来看了电影 《西伯利亚交响曲》, 还把观感告知丈夫, 周恩来也曾向邓颖超推荐佳片。 ![]() ▲1948年周恩来夫妇在平山县西柏坡驻地留影 邓颖超是经营婚姻的主力, 周恩来给予了惦记, 邓颖超给予了信任, 双双就此安心,简单又不易。 周恩来喜欢跳舞, 一首曲子和好几位女性跳, 把跳舞当成开展工作谈心交流的方式。 ![]() 邓颖超就在一旁欣赏, 丝毫不会介意。 她曾说, 爱情之外,还需要友情, 则更能调剂夫妇的生活。 她还曾写信给恩来: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 热闹气氛亦带走了!” 海棠花开,是对彼此的惦念 最亲爱的人: 别才三日,但禁不住要写几个字给你。 …… 北京的春意已日在增浓了,丁香已开放,海棠正含苞,庭院已改观了。 祝福你健康平安! 你的知己兼好妻 一九五五.四.十 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台湾特务集团策划暗杀事件, 周恩来险遭不测。 邓颖超闻讯, 赶紧去信一封,除了在信中叮嘱 “严密检查,不可疏忽”, 还不忘在信末提到一句“海棠正含苞”, 因为这象征他们爱情和甜蜜生活的花朵, 必能给丈夫带去最深切的安慰。 ![]() ▲上世纪50年代初,两人在西花厅合影 当初,正是因为海棠花, 周恩来才喜欢上了西花厅。 从1949年搬进西花厅 一直到之后的很多年, 每当海棠花开, 周恩来和邓颖超总是相约散步赏花。 ![]() ▲1950年8月8日,结婚25周年银婚纪念,几乎每年的8月8日,两人都要拍一张结婚纪念照 1954年,周恩来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 邓颖超留在北京, 海棠花盛开的时候, 她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 托人带给了周恩来,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周恩来感动不已, 托人带回一朵芍药花送给邓颖超, 回国时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 邓颖超就用一张纸作衬, 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 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 象征着俩颗思念之心的信物。 周恩来去世后, 邓颖超撰文追忆, “春天来了,百花竞放,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走了12年了,他不再回来了。” 公务再忙,也要寄去贺卡 ![]() 超: 等了几天没接到你来电话,今午听说你又病了,甚为惦念。明日当与你通话,希望你能提早回京。我大约可迟到二十三日再走。这几天为报告忙起来了,而国内外又有些文电和事情要办,睡眠便又少了起来。现已夜深,听说明午琮英去穗,写此短笺,聊表怀念。“三八”之日虽未通话,却签了一个贺片,而且还是三十年前的笔名,你看了也许引起一些回忆。老了,总不免有些回忆…… 问好。 翔宇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八日夜 这封信写于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前夕, 周恩来正在为政府工作报告忙碌, 但他仍然惦记着, 给妻子签一张“三八”妇女节卡片, 署上自己30年前新婚时期用的笔名; 约妻子打个电话; 问妻子能不能早点回来, 自己可以等她几天, 见个面再走。 ![]() ▲1958年,在颐和园 两个人通信的习惯, 从相恋之时便一直延续, 革命时期情况复杂, 周恩来回信不及时, 邓颖超也会在信中娇嗔, “收件人虽忙不克写信, 开个收条来总还可以吧, 亦是应该的吧,你说对不?” 周恩来也是一有机会, 便书信告平安: “沿途平安,堪以告慰老婆……回来后,能看到你更加年轻,那将如何快乐!” ![]() ▲195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北戴河 1958年11月17日,周恩来连续到郑州、武昌开会,抽空写信到: 超: 你离开北京一个多月了,打了几次电话,却没给你写信,总觉得欠债似的。 ![]() ▲1959年1月,周恩来在广州从化温泉休养时,帮助服务员蹬三轮车运送毛毯。 此时,他们已经是结婚34年的老夫老妻, 简单的言语, 却饱含太多的爱与思念! 有的时候邓颖超回信回慢了, 周恩来还会发小孩子脾气。 邓颖超总是笑话他说: “周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她。” 结果周总理不高兴了,立刻回信: “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 恩爱如此,羡煞旁人! ![]()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国归来与邓颖超在贵阳花溪合影 也许,很多人最初 被“吻你万千”的爱所打动, 但是看完所有书信后,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两个人相处的细节。 他们之间的话语总是幽默风趣, 有一种爱情叫做:周恩来和邓颖超。 他们心系对方,却把对方藏在心底, 不轻易挂在嘴边, 而是爱在生活中的小细节。 最后一吻,最后的眷恋! ![]() 小高转周: 你从昨天下午六时起床,到今天晚上十二时睡的话,就达三十小时,如再延长,就逐时增加,不宜大意,超过饱和点,以至行前,自制干扰,那你应对人民对党负责了!!万望你不可大意才是!!这是出于全局,为了大局的忠言,虽知逆耳,迫于责任,不得不写数行给你。你应善自为之。 小超 三月三日 晚十一时 这是1971年3月, 周恩来即将出访越南前夕, 邓颖超托卫士给周恩来的一张字条。 从1969年起, 邓颖超给周恩来写了很多字条, 都是让他注意休息。 ![]() ▲1965年3月周恩来和邓颖超于北京西郊机场 除了信笺,两人的感情 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1969年,胡志明逝世,周恩来赴越南吊唁, 越南正在战火中, 邓颖超非常担心周恩来的安危。 周恩来回来后,刚进门, 邓颖超就上前说: “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和好多越南的女孩子拥抱, 你得抱抱我,亲亲我!” 周恩来就非常自然地把她搂入怀里, 在她脸上留下一个甜蜜的吻。 此时,他们已经是71岁和65岁…… ![]() ▲1970年 中南海 1972年周恩来被发现患有膀胱癌, 两年后才入院手术。 在周恩来最后的日子里, 邓颖超奔波于西花厅和医院之间。 ![]() 病痛中,总理依旧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人民 1975年11月, 周总理做完癌症手术, 那个时候的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心中除了邓颖超, 最担心的就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形式。 曾经一张老总理吃饭的照片, 让无数人落泪,我们都知道他的不容易, 也知道他这些年为国为民做的事情。 ![]() 周总理这一小碗饭,惹哭无数中国人 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的周总理, 在生命的尽头, 依然每天处理着国家大事。 邓颖超每天都在病房中陪着他, 他们不说话,彼此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眼里含着泪水。 1976年元旦之后, 周恩来的病情更重了, 体重也只剩下了62斤…… 有时刚从医院回来, 就又被电话叫回去。 因为前一天周恩来病情还算稳定, 1月8日早上邓颖超没有去, 打算下午过去,结果就在那天上午, 医院的电话打过来了…… ![]() ▲ 这张拍摄于1973年的照片是由意大利记者抓拍的,成为周恩来最经典的照片之一,邓颖超曾说,这是总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张照片 等到邓颖超走到病房, 看到医护人员正在抢救, 她一下子扑倒在总理身上, 边哭边喊:“恩来,恩来……” 当心脏监护仪上画出一条直线时, 病房里痛哭声一片, 邓颖超用颤抖的双手摸着总理的面颊, 最后亲吻了一下总理的额头。 ![]()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与世长辞,终年78岁 那一天的错过, 大概已经成为邓颖超心中永远的痛。 她总是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那天我到底赶上了没有?” 她说:“我真后悔, 那几天就应该住在医院里。” 1998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了《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一书,披露了他们在1938年至1971年间的书信,共74封,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得以窥见两人长达半世纪的生动感人的感情生活。 ![]() 周恩来, 这个英俊潇洒、位高权重的男人, 一辈子忠于自己的婚姻, 和结发妻子邓颖超 不离不弃,共度一生。 几十年后,他们的爱情故事, 依然感动着你我…… ![]() ▲1940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莫斯科留影 中华盛世,如你所愿! ![]() 102年前,也就是1917年, 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去日本留学, 途中给他的小学同学写了一句话: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那一年,他才19岁。 ![]() 43年前,正是1976年的1月8日, 周总理逝世的噩耗 传遍整个中国,举国恸哭。 总理,与您一别43年呐,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大声地告诉您: “我们的国家正在崛起, 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这个中华盛世,正如您所愿!” 周总理,您一定看得见……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