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极简主义的鼻祖,竟是元代的一个重度洁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07:56: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19-3-2 07:57 编辑

极简主义的鼻祖,竟是元代的一个重度洁癖

2019-03-01 08:58


断舍离是时下很流行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也称极简主义。要论鼻祖既不是日本的山下英子,也不是美国的乔布斯。
而是中国元代的倪瓒。
倪瓒是元四家之首,但他的画风与其他三位迥然。

▲可以看得出确实不太一样
他的画简直是性冷淡风的鼻祖,也正因为简约,后人多有伪作,但是很难传神。明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做周臣,特别擅长模仿,很多仿作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模仿完倪瓒的画拿给朋友看,朋友却说“太过了”。
为什么会太过?
大约是因为倪瓒骨子里的寂寞是难以模仿的。

他经历过大富大贵,出生时候家里已经有钱一百多年了;也经历过漂泊无依,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都在太湖边上隐居。
或许只有享受过物质无限的充裕,才能在作品中体现无限的荒寒。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模仿他的人,都达不到这个境界。

▲云林春霁图
王原祁说倪瓒,“云林纤尘不染,平易中有矜贵,简略中有精彩。”
“纤尘不染”大概很好地说明了倪瓒的特点,无论是作画,还是做人——
洁癖。
洁癖。
还是洁癖。

许多人都有洁癖,手要反复洗啊,外出吃饭碗筷要多次涮啊,家里东西摆放要规规矩矩啊……
这些跟倪瓒比起来,都是假洁癖。
为啥别人就是假洁癖?
穷。

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倪瓒确切的出生日期,但如果不是天生处女座的话,那么他洁癖的养成可能来源于他的家庭环境。
毕竟他家有矿啊~



倪瓒出身大地主家庭,祖父时便富甲一方,赀雄乡里。长兄倪昭奎是道教的上层人物,政治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而且有额外的生财之道,端的是神仙中人。
因父亲早亡,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优厚,家中有一座三层的私家藏书楼,藏书数千卷,引得四方名士常至其门。长兄还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
倪瓒每日读书作诗,研读典籍,常年浸习于诗文书画之中,学养见识远高于群伦,养成了他极为傲娇的人生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问生产。

他作为古今洁癖第一人,究竟洁癖到何种地步?
富少时代,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最有趣的是他让家里的仆人去挑水泡茶,从来是只用前面那桶水,而决不用后面那桶。他的理由是——后面那桶水很有可能被仆人挑水走路时给放屁污染了。
我想如果中途仆人歇脚把两个桶换过了,想必他也不知道吧!

倪瓒不但自己一天洗很多遍澡,连家里的树他都要让仆人洗刷干净。
然后他让仆人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树给洗死了。

▲李可染的《倪迂洗桐图》
倪瓒的藏书楼,轻易不让人进去。有一次母亲病了,他求葛仙翁看病,到了倪瓒家,葛仙翁要求上藏书楼看看。
倪瓒只好同意,葛仙翁在藏书楼里乱翻一气,到处吐痰(估摸是故意的)。倪瓒便终身不再进藏书楼。

▲张雨题倪瓒像
这幅图叫做《张雨题倪瓒像》,作者不详,但是据考证是倪瓒同时代的人。
中国画大多数都是画意境,但这幅画绝逼是写实。
左右两个仆人,左边的女仆手里拿着水壶和水盆,胳膊上还挂着毛巾,右边的小童拿着扫帚,俩人时刻准备着倪瓒的清洁指令。

▲《张雨题倪瓒像》中的仆人
从美学角度,他的这种“洁癖”在作画布局上则体现为严谨与细腻。
倪瓒的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取平远之景,类似写生稿,很少采用其他中国山水画家的“上帝视角”布局,让人身临其境,入画至深。
他的“一湖两岸”的构图贯穿了他一生主要的作品,比如1355年画的《渔庄秋霁图》,是最能代表倪式山水的一件作品。

▲渔庄秋霁图
作品描绘了江南渔村秋景,采用他惯用的“一湖两岸”式构图,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他的画一般只画远山,湖石,草亭,天空江水一概不画,反而留下很多想象空间。这种以少胜多、别开生面的想法也是他为中国画打开的一个新的格局。
画中的景物不分远近,山石树木一律用干笔淡墨轻轻松松地皴擦,这是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独创的“折带皴”,形成了一种明净、疏朗的画面效果。

这幅《秋林野兴图》,是倪瓒现存世最早的作品,大概是他三十九岁时所画。此画树下有一茅亭,造型简洁、古朴。亭内有一高土临河而坐,一派肃穆沉静之态,另有一童子侍于其后侧。

▲秋林野兴图
自此以后,他的山水画中再也没有人物,只画空亭,或连亭子也不要,仅存萧瑟的山水。
为何呢?
他回答说,“当世安复有人?”
因为倪瓒的洁癖,不只是身体,更是精神。
清代画家恽南田评价他“寂寞无可奈何”,六个字,便把一切都说透了。
是的,倪瓒是寂寞的。

▲江渚风林图
虽然倪瓒有很多朋友,虽然他留下的大多数画作与诗作都是赠与友人的,但是在他骨子里应该还是一个孤独的人。
这种孤傲则让他身危,树敌无数。

▲雨后空林图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老倪大怒:“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
痛快吧?马上就要痛了,一日他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据说被抽了几十鞭,倪瓒当时咬牙不发一声。
事后有人问他,他说:“一出声便俗!”真是服了他了,居然挨打时还关心姿势是否高雅!

▲秋亭嘉树图
后来他因故入狱,到吃饭时,他要求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样高,狱卒问他为什么?我们又不是夫妻搞毛举案齐眉的仪式。
他说:“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把他直接锁到马桶旁边去了!

▲谿山图
倪瓒后来终于得罪了明朝最不能得罪的人,朱元璋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不去也罢,他还写了一首诗《题彦真屋》云:“只傍清水不染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年号。
洪武大帝何许人也,焉能容你嘲讽?所以关于倪瓒的死因有一种说法,他被朱元璋扔到粪坑溺死。如果是真的,那么一生嗜洁如命的他竟以最污秽的方式死去,实在令人扼腕。
这就是元代“乔布斯”倪瓒的一生。想要读懂他的画,请先读懂他的人。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22:17 , Processed in 0.0264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