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先生的燕园足迹 2019-02-28 09:58
编者按
今天是冰心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在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时,先生曾将《我的自传》第六章另加标题《未名湖畔的三年》,载于纪念文集《精神的魅力》。在文中,先生深情回忆了在燕园的生活,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卷明丽的燕园图景。
今天,让我们追随冰心先生的脚步,领略这园子别样的魅力,重温先生的话语,以此缅怀冰心先生。
由冰心先生所命名的临湖轩
西校门,是冰心笔下的“翠瓦红门”
“
我回到母校学习,那正是燕京大学迁到西郊新校址的第一年,校舍是中国式的建筑,翠瓦红门,大门上挂着蔡元培先生写的燕京大学的匾额。
校友桥,是冰心笔下的“小桥流水”
“
进门是小桥流水,真是美轮美奂!
未名湖,是冰心笔下“最好的”校园一景
“
最好的是校园里还有一个湖。据说这校址是从当时的陕西督军陈树藩手里买来的,是他在北京的房产之一。
石舫和湖心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饱含着岁月的沧桑。
“
那时湖里还没有水,湖中的小岛也没有亭子,只在岛旁有一座石舫。
干涸的湖底,盈满了波光,遥想冰心从明媚的畅春园踏春而归时,也能望见“盈盈的波光”了,该是怎样的欣悦!
“
我记得刚住到院里时,有一夜从朗润园回到我住的燕南园53号时,还是从干涸的湖底直穿过来的。后来不久这湖里才放满了水。这一片盈盈的波光,为校景增添了许多春色!
漫步在 燕南园,追随冰心曾经生活的足迹
当时四座称为“院”的女生宿舍,都有为女教师准备的两室一厅的单元,还可以在宿舍里吃女生餐厅的“小灶”。
差不多中国籍的女教师如生物系教师江先群,教育系教师陈克明等都住进去了。我来得晚了一些,只好住进了燕南园53号英美国籍女教师居住的小楼。
这个楼里吃的当然都是西餐,我在53号吃早餐,中晚两餐却到女生宿舍的第二院去吃中餐。
我住在燕南园53号也有方便的地方,因为女生宿舍的会客室里,是男宾止步的,男宾来访女生,只能在院门口谈话,而燕南园53号的会客室就可以招待男宾。
临湖的 德才均备体健全斋,是当时的男生宿舍所在,那里装满了冰心热闹的回忆。
特别是男女生住在同一校园里——男生宿舍是六座楼,是坐西朝东、沿着湖边盖的,我的两个弟弟都住在里面。
他们都十分喜欢这湖边的宿舍,说是游泳和溜冰都特别方便。于是种种活动也比较多,如歌咏团、戏剧团等等,真是热闹得很。
临湖轩,由冰心先生亲自命名,她和吴文藻先生又从这里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他们在学术上互相砥砺,生活上相濡以沫,如静水流深,一生相守。
“这三年中,我和文藻通信不断。他的信寄到我上海家里的,我母亲都给锁在抽屉里,怕有人偷拆开看。寄到学校里的当然没有问题。住在同一宿舍的同事们,只知道常有从美国来的信,寄信人是W.T.Wn,她们也不知道这个姓吴的是男是女,我当然也没有说。”
静园,是当时的女生宿舍,崭新的校舍里住着朝气蓬勃的女学生和女教师,冰心先生也常去造访。
“那时四座称为“院”的女生宿舍里,都有为女教师准备的两室一厅的单元,还可以在宿舍里吃女生餐厅的“小灶”。
……
这个楼里吃的当然都是西餐,我在53号吃早餐,中晚两餐却到女生宿舍的第二院去吃中餐。”
彼时的 教学楼是如今位于学校西边的外文楼、俄文楼和化学南北楼等。
“我在‘当教师的快乐’一文中,曾提到我在教授会里是个‘婴儿’,而在学生群中却十分舒畅愉快,交了许多知心朋友。一年级的新生不必说了,他们几乎把我当姐姐看待。
……
这个班里有三年级同学焦菊隐,他比我只小三四岁吧,我们谈话时一点没有师生的意味。记得有一天早晨八时,他来上课——燕大国文学系里的教师,大半是老先生,他们不大愿意太早上课,因此教务处把我的功课表都排到八时至十时之间——他进门来脱下帽子,里面还戴有一顶薄纱的压发帽,我就笑着说:“焦菊隐同学你还有一顶帽子没摘下来!”同学回头看了都笑了,他也笑着把压发帽摘了下来。
……
如今这些信和存在燕大教学楼上的那些书籍,都在珍珠港事变后,被进驻燕大的日军烧掉了。”
结 语
在冰心先生温暖细腻的文字中,我们怀念那流连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回味着一代学者留在燕园中的生活气息和学术灵光。
个人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人。1914年进入北京贝满女中读书,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1921年转入燕京大学女校文本科读书,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1926年任教于燕京大学,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址迁至“燕园”。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来源:《精神的魅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
文字:冰心
编辑:立雪、周君柔
图片:王天天、靳戈、曾亮、谢昊、毛天皓、卢苑、张成、李津
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排版:文婧
责编:以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