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沫若看到毛主席写的一首诗后,做了什么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05:4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郭沫若看到毛主席写的一首诗后,做了什么事                                                         2019-03-04 09:27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

毛主席诗词,是指毛主席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是继解放初期《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诗词作品,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
铁骨铮铮的郭沫若与毛主席诗词之间最主要的关系,还在于郭沫若曾是毛主席诗词积极的解说者,同时也是权威的阐释人。毛主席诗词首次公开发表,郭沫若便著文解说。

毛主席数次请郭沫若对自己的诗“加以笔削”。这种时候,郭沫若也会谨慎地指出他认为“不大谐协”之处,并贡献自己的修改意见。但不知何故,郭沫若贡献的修改意见,总不大高明。
毛主席写于1959年的那首《七律·登庐山》,第二句原为“欲上逶迤四百盘”,郭沫若觉得“欲上逶迤”“似有踟躇不进之感”,建议改为“坦道蜿蜒”,后来毛泽东将此句改成了“跃上葱茏四百旋”。该诗第四句原为“热风吹雨洒南天”,郭沫若觉得与上句“不大谐协”,建议改为“热情挥汗洒山川”,“以表示大跃进”。后来,毛泽东只易了一字,即改“南天”为“江天”。

毛主席曾数次利用诗词的方式对郭沫若提出批评。1973年,毛主席想起了郭沫若写于1940年代的《十批判书》中对孔子的肯定和对秦始皇的批判,便拿郭沫若为“批林批孔运动”祭旗。
1973年8月5日,毛主席向江念了两首诗,一首是《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魏武皇,挟天令侯要商量。国父魂死共和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另一首则纯属“打油”:“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党,崇拜孔二先。”这两首敲打郭沫若的诗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其实,郭沫若当年在重庆骂秦始皇,意在影射蒋介石;赞儒家,或者说,也是在间接地出国民党的丑。

当年的郭沫若,决不会想到这些“帮忙”的文章30年后会成为“倒忙”。郭沫若因此惊惧而愤怒,急火攻心,患上肺炎住进了医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1 06:07 , Processed in 0.0070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