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评许世友是虎将,但为何感慨他家乡在大别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8:25: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评许世友是虎将,但为何感慨他家乡在大别山                                                         2019-03-08 11:44                                                   

  核心提示:“四方面军的同志打仗都很勇敢,你同班的许世友就是一员虎将,七次当过敢死队队长。但是他们的家乡大多在鄂豫皖的大别山,那里不像你们福建,是教育之乡, 你们福建出来的人大多念过几天书。他们可就不一样了,多数人参加革命的时候一个大字不识。不知道他们在学习上有没有困难?”

1937年初春的一天,毛泽东正在窑洞里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从北平、上海等大城市辗转传送到延安的一些由国内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理论文章。
这一天,父亲来到主席的窑洞外,喊了一声:“报告!”
自从二局局长曾希圣去学习以后,二局的日常工作就由父亲来主持。在西安事变前后的那段日子里,父亲所在的二局表现得相当出色,他们不分昼夜,严密注视着各个方向的敌情,随时将侦察到的情况上报,对中央处理事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小罗,有新的情况吗?”毛泽东的注意力完全被手中的书给吸引住了,头也顾不上抬地问了一句。
“主席,我是为我自己的事来找你的。”我父亲回答。
“你有什么事呀?”毛泽东的目光仍然盯在书本上。“主席,我想去学习。”“学习?”毛泽东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是的,我想学习。”我父亲认真地说。
这时毛泽东才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来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轻声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主席,去年12月听说张、杨在西安扣了蒋介石,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十年来,他杀害了我们多少好同志和亲人。大家都觉得这下可好了,可该为死难的同志和乡亲们报仇了。周副主席去西安,大家都以为是去把老蒋提回来公审,没想到是去劝张、杨把老蒋给放了,要在全国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现在越看越觉得中央高明,要是依着我们,哪会有现在的大好局面。我常想,我们的思想太简单,原因就是革命理论学得太少了。我听说,在党校开了理论课,所以想去学习。”
听了我父亲这番话,毛泽东非常高兴。他早就感到,全党应该开展一个学习的高潮。特别是像我父亲这样经过长征考验的同志,都是今后斗争的骨干,他们在凶残的敌人和险恶的环境面前个个都是好样的,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但是由于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没有学习识字的机会,即使在中央苏区和长征路上对自己给予支持,也仅仅出自质朴的感性认识,而没有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今天我父亲主动提出要去学习是一件大好事,岂有不支持的道理。毛泽东当即提起毛笔,饱蘸浓墨,为我父亲写了一封到中央党校学习的介绍信。没想到第二天,我父亲哭丧着脸又来了。
“又为什么不高兴呀?我不是批准你去学习了吗?”毛泽东不解地问。
我父亲一脸委屈地说:“党校不收我。”“为什么不收?”毛泽东问。
“他们说过了开学时间,不能插班。还说我只上过三年学,学不懂哲学、政治经济学。”我父亲如实回答。
听着听着,毛泽东脸上变了颜色,他知道,我父亲虽然只上过三年学,在红军中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人了,更多的人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而且我父亲在军委机关工作这几年,刻苦勤学,文化水平大有长进,他就不信我父亲学不了理论。
“岂有此理!”毛泽东一把从我父亲手中夺过他写给党校的那封介绍信,愤怒地将它撕成碎片。随即又挥笔给我父亲写了第二封介绍信。他决心让这个年轻人的求学愿望得到满足。这一次,他要介绍我父亲到抗大去学习。
看了毛泽东亲笔写的介绍信,当时的抗大校长林彪和教育长罗瑞卿二话没说就接纳了我父亲,他们安排我父亲一面工作,一面在校选科旁听。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父亲终于圆了自己的学习梦。
为了提高红军干部的理论水平,毛泽东在抗大亲自办了一个研究班,自然也把我父亲接纳为研究班的一员。
这一年的七八月间,毛泽东应林彪、罗瑞卿的请求,多次来到抗大为抗大的学员讲授唯物论和辩证法。事前,他要总政治部把他准备的《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油印发给学员,待学员们读过后,他再去讲授辅导。我父亲也得到了一份油印的讲授提纲,并且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为大家讲授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中受益匪浅。后来,他把这份珍贵的讲稿一直带在身边,一看到它就想起当年毛主席讲课时的情景。
一天傍晚,工作了一天的毛泽东正在窑洞外散步,遇到了从抗大回来的我父亲。那时候,在校学习的红军团师以上干部周末可以回家和家属团聚,我父亲那时还没有成家,就利用这个机会回军委机关看望首长和同志们。
“小罗,学习得怎么样啊?”每逢遇到我父亲,毛泽东总是关切地询问他的学习情况。
“主席,我已经被批准进入第三期学习了。”我父亲高兴地回答。
“那好啊!在哪一个队?”毛泽东接着问。“上干队。”
“这一期都有哪些同志?”听说在上干队,毛泽东的兴趣更大了。
“有王树声、李先念、许世友、陈志芳……”我父亲把同学们的名字一一报给毛泽东。

“四方面军的同志打仗都很勇敢,你同班的许世友就是一员虎将,七次当过敢死队队长。但是他们的家乡大多在鄂豫皖的大别山,那里不像你们福建,是教育之乡,你们福建出来的人大多念过几天书。他们可就不一样了,多数人参加革命的时候一个大字不识。不知道他们在学习上有没有困难?”毛泽东关心地问。
一提起学习,我父亲的话就多了,他接着毛泽东的话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我们的课程可多了,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联共党史、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还有兵团战术。大家熟悉的内容比较好学,像你讲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都是亲身经历的事,大家一听就懂,讨论起来也热烈。大家过去没接触过的,像政治经济学就不行了,教员讲得太快,也听不太懂,一堂课下来就像坐飞机一样,头都要晕了。”
我父亲只当是在和毛泽东闲聊,无拘无束地把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毫无保留地谈了出来。没想到这些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一天,父亲在校内遇到了已经升为副校长的罗瑞卿。个子高高的罗瑞卿笑眯眯地对我父亲说:“小罗呀,你可是告了我的‘御状’了。”
“什么御状?”我父亲一时摸不着头脑。罗瑞卿看着他那副迷惑不解的样子,笑着说:“你向毛主席反映的教学问题,主席都和我讲了。他特别重视你们这些工农干部的学习效果,提出讲课要看对象,讲究实际,要用启发式、研究式、实验的方法。”
父亲这才明白罗瑞卿这句玩笑话指的是他回答毛泽东提问时说的那些情况。于是不好意思地说:“是主席问起来,我才说的。”
“你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对的,我们已经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你知道吗,毛主席最喜欢的就是说真话的人,下次他要是再问起你来,你还是照实说。”罗瑞卿的诚恳态度让我父亲打心底里感动。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我父亲在抗大前后学习了十个月的时间。这次学习使我父亲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他以后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摘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8期,作者:罗小明,原题:《我的父亲罗舜初》,本文系节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4:36 , Processed in 0.0085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