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三公列卿都是谁,他们都是干嘛的,这回全了 2019-03-18 01:28
说到古代高官,我们常说“三公九卿”。这个词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出现了,但具体指什么很是模糊。一直到西汉武帝之后,儒家根据《礼记》等经典,通常将三公指为司马、司徒与司空。又有经学家以《周礼》为依据,认为太傅、太保和太师为三公。至于九卿更是说什么的都有,也有认为九是实数的也有认为九是虚数的。 ![]()
但在秦朝则没有这些明目,就是到了西汉初期也未见九卿之名。我们只说秦朝,秦朝的官员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两类。而中央官员中又以三公和列卿为主要架构。 秦朝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意思是根据皇帝的旨意,管理国家。不过在秦朝,宦官也能当丞相,叫中丞相。丞相下属侍中、舍人等。 最高军事长官是太尉,职权主要是武官的任免、考核。只是现在查不到秦时的太尉人选,所以有人怀疑是虚职。 ![]()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主要任务是监察百官,也帮着皇帝办其他的具体事。御史大夫下属丞和中丞。中丞下又有侍御史等职。三公各自分权,相互制约。 三公之外的高官统称列卿。包括:奉常、郎中令、廷尉、典客、宗正、卫尉、太仆、典属国、主爵中尉、少府、将作少府等。 ![]()
奉常是管祭祀礼仪的,按现在是管文化的。下面有太乐、太宰、太祝、太医、太史等等。值得一提是它下辖的博士,很有特色。博士本来是对学者的尊称,但在战国末期就变成官员了。秦始皇时博士多达70余人,为首的称仆射。博士的任务常规的是管理图书,非常规的是皇帝顾问团。皇帝决策前,博士要帮着看看,最主要是帮着引经据典师出有名。说不说在他们,听不听当然就是皇帝的事了。 郎中令是掌管宫廷门户兼通内外的,按现在说法大概是皇帝的秘书处;廷尉是主抓刑狱的相当于公安部和最高法院;典客管着朝廷和附属国的交往,汉朝叫大行令后来又叫大鸿胪;宗正是处理皇家系统的事情,和清朝的宗人府差不多。负责皇宫保安的称卫尉,宫廷禁军首领;负责车马调配和马政的是太仆,有点像交通部。典属国的任务是归附国家、部落遣子入朝为质的管理;主爵中尉负责封侯进爵的事宜。 ![]()
少府是帮着皇帝、皇家收税的,就是皇帝的钱袋子。后世尚书令、尚书等职务在秦朝都归少府管。将作少府是工程总负责,确切点是管皇家宫殿工程的。还有治粟内史,这是帮国家掌管土地钱粮的。 这些三公以外的高官合称列卿,也有一种说法,是将奉常、郎中令、廷尉、典客、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和治粟内史合称九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