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也被称为三湘,是指哪三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22:1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湖南也被称为三湘,是指哪三湘?                                                         2019-03-18 16:23                                                   
                  

我们都知道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我们也知道湖南也被称为三湘或三湘四水,四水指的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四条河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三大山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衡山山脉在湖南省形成三山分四水的格局。

如果按水系划分,湘江流域、资水流域、沅江流域、澧水流域这四大流域再加上洞庭湖流域,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湖南省的范围。但是三湘指哪三湘这个问题却是个难题,有很多种说法,不要说外省的人,即使是湖南本省的人,相信很多人也搞不清到底以哪个为准。我们就坊间流传的几种说法做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抽丝剥茧,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说三湘,首先绕不开“湘”字,不管是湖南简称湘,还是早在秦朝时在今长沙设湘县,其实都和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是脱不开关系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在地名的命名上,很多以山川河流为标的进行命名,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标的物。虽然万事并非绝对,但这在我们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时,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种说法:漓湘、潇湘、蒸湘

这种说法是紧紧围绕湘江展开的,将湘江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注:今广西兴安县)阳海山(注:今阳朔山)”,在阳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处湘漓合流,称为漓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区与潇水合流之后的一段称为潇湘;在衡阳同蒸水合流之后称为蒸湘。

另外,“潇湘”一词在《山海经·中山径》中描述湘水时出现过,书中说 “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初中期,也就是说至少在那时候已经有潇湘之说。到了唐代,潇湘已经被赋予地域的内涵,而不单单指湘水了,甚至“三湘”已经在众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李白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等等,可以看出在唐代“三湘”已经用作地名的代称了。

因此,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更有历史内涵和文学美感,通俗点说就是更有文艺范。

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漓水与湘水是不同水系,漓水南流入珠江,属于珠江水系;湘江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两江之所以能连接起来,是因为秦朝远征岭南时人工修建的灵渠才实现合流。漓水在广西境内,并未流入湖南境内,而且这种说法只有湘江流域,并不能涵盖到湖南西北地区,用“漓湘、潇湘、蒸湘”代指湖南似乎不合适。

其实,如果从古代历史上湖南地区的行政区划来看,长沙郡、长沙国、零陵郡、荆湖南路、等带着湖南标签的地方,不但包括湘江流域,而且还包括桂林以北地区。汉朝时零陵郡的郡治在广西全州,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历代行政区划的改变,桂林北的这些地区如今可能也是湖南省的。再说“三湘”说法也不是现在才有的,用现在的行政区划范围去套它,是不恰当的。

另外,古代湖南地区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很多官员被贬到湖南时都很郁闷,只好写些诗词发发牢骚。看看湖南的地形,相比西边的连绵不绝的大山,东边的湘江流域情况则要好太多。古代人口压力不大,农业生产能力低,这些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才是古代湖南的核心所在(即使是现在,湖南最发达的城市也主要集中在湘江流域)。用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来代指湖南,即使只代表湘江流域,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硬要按现在的覆盖范围来看,湘江流域显然是不能涵盖整个湖南的。

第二种说法:潇湘、蒸湘、沅湘

这种说法认为,漓湘不能代表现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上,去掉漓湘,换上沅湘。之所以换上沅湘,是认为沅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影响力足够,而且沅江流经湘西地区,然后再拐头向东,能涵盖湖南更多的地区。

那么,可能就会有疑问了,湘水是湘水,沅江是沅江,从地图上看好像它们之间除了最后都汇入洞庭湖外,也没什么交集。沅湘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莫非是生搬硬造?其实不是,还真有沅湘一说,在古代一些作品里就出现过。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大人、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汨罗,创作的作品《怀沙》中有这样的句子:“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离骚》中也有:“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沅江发源于贵州,在怀化洪江市托口镇和渠水汇流,自黔城镇以下称为沅江。东晋南朝时,长江水冲入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方圆五百里洞庭湖,但是在战国时期洞庭湖是没有那么大的。沅江流至长沙和湘江交汇后称为沅江,然后注入长江。

因此,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即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湖南的地区,也能保持其历史属性和文化范儿。

第三种说法:湘东、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么解释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近代的角度进行解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涵盖整个湖南省。而且看起来这里的湘并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来定的方位,进行东、西、南的划分,达到涵盖整个湖南的最终目的。

这就回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了,是先有三湘,然后用来代指湖南,还是先有湖南再分成三湘?这种解释只能说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是合理的,但是对想追根溯源的人来说,显然不会满足于这种解释。

而且还会有人提出异议,既然用方位来解释,东南西北中五个,为什么没有湘北、湘中?实际上,在湖南历史上有湘西、湘南、湘中之说,却没有“湘北”、“湘东”的说法。但“湘中”不是以方位来划分的,而是指相对发达的洞庭湖平原以及附近的丘陵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如长沙、岳阳、益阳等)古代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称为湘中。

第四种说法:湘阴、湘潭、湘乡

这种说法认为,湘阴为上湘,湘潭为中湘,湘乡为下湘,合称为“三湘”。这种说法姑且先不论历史,在地图上找找这几个地名,湘阴隶属于岳阳市,湘乡隶属于湘潭市,相信不用说什么你就会明白,这种说法是没什么意思的了。

除了这四种说法外,还有其他比较离奇的说法,如湘江、湘菜、湘军之类,虽然湘军在历史上也出过彩,湘菜辣得够味很好吃,但是硬拉上三个带“湘”字的放一起说是“三湘”,只能说是来搞笑的。

其实,三湘到底是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通过对上面几种说法的分析,相信你对“三湘”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至于认同哪种说法,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1:21 , Processed in 0.0120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