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19-4-5 04:42 编辑
25首杨柳诗词,感受春风拂面的柔情 2019-04-04 00:00
观自 ![]()
柳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离别及哀愁结下了不解之缘。离别时,柳枝可供人攀折,以表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离人的美好祝愿;羁旅时,游子见柳便触发了家国之思,更增孤独凄凉之感;春天,杨柳最先抽出绿丝,它以窈窕柔美的身姿,迎接春的到来,也以葱茏茂密的枝叶、漫天飞舞的杨花送春归去;它既是风流袅娜的美貌歌女,又可为奸邪狡诈的献媚小人。此中,千百种滋味,无一不寄托着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 ![]()
隋·佚名《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唐·王之涣《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
唐·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唐·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宋·翁元龙《醉桃源·柳》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 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 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宋·周紫芝《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
唐·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
宋·晏几道《浣溪沙》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 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 晚秋霜霰莫无情。 宋·杨万里《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
唐·温庭筠《题柳》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唐·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 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
唐五代·李煜《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宋·张先《蝶恋花》 移得绿杨栽后院。 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 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 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宋·寇准《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
宋·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宋·姜夔《淡黄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 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
宋·苏轼《洞仙歌·咏柳》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宋·吴文英《花心动·柳》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 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 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 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 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