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献中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 他真来过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7:20: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文献中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 他真来过吗?

2019年04月22日 13:38:00
来源:光明日报1

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是中世纪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游记》在西方人描绘中国的书籍中最为渊博精彩,影响流传也最深刻久远,某种意义上充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碰触的先驱和桥梁。

然而,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下文主旨就是概略介绍学界对此的研究成果,并希望厘清马可·波罗来华史实的基本情况。
01马可·波罗来华原委与《游记》问世

马可·波罗出自意大利威尼斯城波罗氏。祖父名安得利亚·波罗,伯父马可,父亲尼柯罗,叔父马菲奥,俱以商贸为业。伯父马可相继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索尔得亚经商及设货栈,他的两个兄弟又继续向东经营发展。为纪念伯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袭用了老马可的名字。
时值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三次西征,蒙古四汗国占据了亚洲中部、西部及东欧部分地区,其嫡孙忽必烈还在东亚建立起元王朝。尼柯罗、马菲奥两兄弟利用东西方交通大开,于1260年从威尼斯负贩商货,东赴君士坦丁堡、索尔得亚、钦察汗国都城萨莱和察合台汗国的不花剌,最终于1265年首次抵达元朝的都城上都,受到优礼接待。
不久,两兄弟奉忽必烈之命出使罗马教廷,联络请教皇派百名教士东来等事宜。因旧教皇去世和等待新教皇选出,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于1271年携马可·波罗踏上回元朝的旅途。同行的两名传教士中途畏难西退,马可则跟随父、叔继续东行。1275年夏抵达元上都,向忽必烈汗复命,并呈递教皇复信等。1260年—1275年他们两次来华的路线,基本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
“据马可·波罗所述,忽必烈汗对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不辱使命并如约东返,颇为赞赏。又见马可聪慧谨慎,甚是宠爱。多次派他出使各地,皆能尽职尽力,报告详明,大汗感到满意,故给予诸多优渥待遇。于是,父子叔侄三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
波罗一家久居东土,思念故乡心切。恰逢伊利汗君主阿鲁浑的元妃卜鲁罕逝世,阿鲁浑遣三位使臣到元廷求娶卜鲁罕的同族女。1291年初,马可·波罗父子叔侄获准随同三位波斯使臣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赴伊利汗国完婚。他们从泉州港航海两年多,到达波斯,完成护送任务后辗转回到威尼斯。他们离华返程路线大抵是唐宋以降的海上丝绸之路。
回到故乡威尼斯后的第二年,马可·波罗参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马可口述东方旅行见闻,由同狱的比萨城小说家鲁思梯切诺整理,于1298年撰成《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以记述忽必烈时期的中国蒙古、中原、江南、西南、西北为重心,还用一些篇章描述日本、印度、波斯及非洲等国的情况,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罗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故又名《寰宇记》。
《游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版本和译本达数百种之多。马可·波罗被公认为中古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的友好使者。一部《游记》架起了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及东方的桥梁,西方人知中国必先知马可·波罗。此后的哥伦布寻找和发现美洲新大陆,就直接受其诱导驱动。
公元13世纪,以丝路为通道的中西交通大开,成就了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又是700多年前陆地丝路和海上丝路空前繁荣的最有力历史见证。
02关于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的百年学术争论

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虽然是中西交通的划时代事件,但早在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后于1298年刊布《游记》并宣扬一系列东方奇特见闻之际,因其威尼斯商贾出身,在中世纪基督世界中人微言轻,社会信赖度偏低,不少人就曾对马可·波罗的描述表示怀疑。
甚至在马可·波罗临终弥留之际,一些亲友还要求他痛加忏悔,马可·波罗断然拒绝,声称所言尚不及见到的一半。
后来,怀疑说仍在持续。特别是16世纪西方传教士大批东来,看到明清“闭关锁国”政策下日益衰败的中华帝国,与《游记》的描述以及与大航海时代的西欧相比,反差颇大,故而对马可·波罗的负面评价或偏见陡然上升。
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国内外一批优秀学者纷纷加入到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真伪的讨论,其中不乏亨利·玉尔、伯希和、杨志玖、柯立夫等学界泰斗。持肯定说和持否定说的争论长达一个多世纪,且延续至今,学术与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03焦点、真相与展望

意大利威尼斯马可·波罗故居附近的水道(2014年摄)。新华社发

通观国内外学界百余年来的马可·波罗研究与争论,肯定说与怀疑-否定说论战的焦点,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看待《游记》若干漏记或误记,其基本记载真实与否?
二是马可·波罗在华的身份究竟为何?
三是如何看待中国文献中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他是否真正来过中国?
争鸣是学术繁荣兴盛的永恒动力,真理愈辩愈明。经诸多学者的反复辩驳乃至据理论争,马可·波罗来华问题达到越来越多的共识,真相也逐渐大白于天下。
《游记》确实存在对长城、茶叶、妇女缠足、鸬鹚捕鱼、人工孵卵等漏记或误记,甚至有夸张吹嘘之处,但多半有尚能解通的缘由背景。毕竟《游记》是旅行记而非史书,无须过度苛责。况且《游记》还提供了大量颇为翔实甚至是独家记录的可贵资料,故称得上记述基本属实。
至于马可·波罗在华17年间的身份问题,他大抵是色目商人,亦即斡脱商,兼做奉使随员及宫廷随从。其难以进入中国文献,也合情合理。
杨志玖、伯希和、鲍埃勒三学者业已利用汉文《经世大典·站赤》和波斯文《史集》等考订并找出马可·波罗离华的确定行踪,其来华随之确有其事。中国文献中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确实是一个遗憾,但因其记述较多翔实或属“第一手”,大醇小疵,不足以妨碍马可来过中国的真实性。

马可·波罗的《游记》 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世纪论争”中,马可·波罗来华史实得以厘清,学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应感谢怀疑-否定说的拥护者,因为正是他们的论说,“逼迫”蒙元史和中外交通史专家,高度重视一切对《游记》的疑问,最终把马可·波罗来华研究搞得更深刻更透彻。
因此,我们也要呼吁诸位专家学者,进一步做好马可·波罗研究的“科普”,更多地运用通俗方式,向大众传媒宣传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与真相所以然,以便让更多关注此事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进一步理解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
展望今后的马可·波罗研究,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团队正积极翻译《伯希和游记注》,值得期待。令人欣喜的还有,德国傅汉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盐和税收方面的新证据》(2013)和马晓林《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2018)两部力作,相继面世。
他们能够运用多种语言史料,能够在英美法德意俄日等国范围内开展直接对话和交流合作,能够打通马可·波罗的汉学研究与文献学研究两大学术圈,颇具新时代前沿学人的鲜明特色。
作者简介
李治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前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历史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元史及政治制度史的实证研究,著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元代行省制度》《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忽必烈传》《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0:15 , Processed in 0.0092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