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 二坏于宋四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22:3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 二坏于宋四家?                                                         2019-05-06 11:04                    

                  

《中国哲学二十讲》里面讲到孔子和儒学的时候,说儒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把“仁”放在了比“真”更高级的位置。历朝历代均多多少少有篡改历史的现象,大家对清朝的嘲讽,听都听腻了(辫子朝当然是罪有应得),然而唐太宗的玄武门事变,史书里语焉不详,大众们却很少去推究。文人们觉得太宗是千古一帝,终究不好去揭他的疮疤。为长者讳这种事,已经深入人心了。

关于水晶棺圣斗士的书法造诣,讨论了很多年都不能停息,缘由也就在于人们的美好理念与事实的不调和。转到正题,我的观点是颜柳和宋朝的书法是审美价值偏低的。(我看字帖的时候,颜柳之前的字帖看的是爽歪歪,二王一派的秀丽一脉相承,颜柳就看的少了,为了学行书,稍微看看宋的,赵孟頫是二王复兴,当然要看。这个只是单纯的吐槽,无深意……)

审美价值低,不是没有美学价值在里面。之前有答友提出一个“变”字,我觉得挺贴切的,颜柳和宋四家的审美取向和角度确实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我觉得单纯一个“变”总结的并不全面。“坏”字用的也不错,差就是差吗,别不承认。然而有人就是不想承认,打心眼里不想承认。因为颜真卿和苏轼的形象太完美了。所谓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读书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当广大失意的读书人寻找精神寄托的时候,颜苏二位就像太阳一样,像一千个太阳一样,摧毁了他们的心房。

即使这二位的字没那么好,大家也把他们拔到了很高的位置,就是为了心中那一点可怜的善念。以书法家的身份来说,赵孟頫应该是完爆颜真卿的,然而屈节的文人终究不如死节的忠臣,所以最后,石压蛤蟆终于排到了宋四家的首位,米芾在倒数第二的位置默默无语两眼泪,而终究没人能确定“蔡”到底是谁。至于说“没那么好看”,说实在的,看久了也就不觉得了。我女朋友现在看我也挺顺眼的。不可否认二王占了书法的半壁江山,当然不是说羲、献父子,而是二王一整个体系。

但中国书法史到二王,也刚刚发展到一半,在二王之前尚有将近两千年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从民间随写到官方正度,从简牍甲骨到绢帛纸素,百态不一,各具风骨。因此,二王即使影响至巨,波惠无遗,终不能成学界标尺,偏定高下。颜鲁公与宋诸家变时尚于当时,固不与二王同,亦从古人处来也。二王更不与钟张一貌,岂谓逸少坏古人法耶?假如所说的书法是广义上的,那便更不可强说此理。因为所谓艺术,人为之也。人有千面,字亦循然。书法风格的多样性,注定了书法艺术具有包容性。

果强言平原与诸公坏道,只能从各自书体的高下较之。然而下于诸公者众矣,岂闻小匠能败般墨之宗乎?历来学颜者众,多会皮毛,不入肌理。如前清学者,去其筋骨肥其皮肉,自使铅华有余质重不足。学宋四家者,于当时蔚然,后有吴说始制游丝书,可见变态已极。故坏其道者固非始首,后学者不能根源学识也。由此始知,论者所谓,亦非无道理。学者只知立地而学,不知学其师。颜鲁公之法,其所从来者,篆籀也。宋四家之法,更来于颜鲁公与杨少师。学其人者,自当学其所学,自非如此,曷可近道?末学弩笔,戏论妄谈,惶恐惶恐。不能说是坏,只能说这种书法在当时是一种变革。颜真卿到晚年摆脱了二王的正统书法体系,自成一家。(颜鲁公早年的郭虚己碑什么的完全就是二王和欧阳询的路线)而宋四家摆脱了唐楷的法度,从而打开了宋人尚意的局面,开书坛新风。

小编总结:任何一种新生的事物,新生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当时审美的东西,都或多或少不能被当时的世人认可,当然也不排除米芾等狂妄之辈把正统体系都骂一遍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许会被慢慢认可的。(比如梵高的作品的伟大之处后来才被人们发现)等到我们接受这些风格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不叫“坏”,而叫创新。只要它没有违背书法的初衷: 在一定的法则下表达书写者的所思所想,表现一个人的脾气秉性。而上述那些人都没有违反书法的初衷,只是改变了一下书法审美,他们没有彻底背离传统的书法体系,那么何来的“坏”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0 14:15 , Processed in 0.0188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