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走长征路丨通道会议力挽狂澜 保存3万红军火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6:06: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再走长征路丨通道会议力挽狂澜 保存3万红军火种                                                         2019-06-30 11:27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胡泽汇 摄影 童迪 新湖南媒介工作室 高佳雨

葱郁的罗蒙山见证过许多历史印迹,85年前,它见证了山脚下的一场巨变,巨变帮助红军从失败的低谷走向胜利的起点;85年后,它又见证再走长征路记者团回溯历史,找寻红军征服万水千山的脚步。

6月29日,记者团一行来到通道转兵纪念馆,纪念馆前坪的伟人群体雕像栩栩如生,雕像中的毛泽东从容跨步而立,举起的右手似乎在指出红军前进的方向。

(通道转兵纪念馆)

1934年冬,经历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由从苏区出发时的86000余人锐减到30000余人,“当地人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可见战况惨烈。”通道转兵纪念馆研究员胡群松介绍,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的损失以及当时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如果按照“左”倾领导人的意见办,从通道北上去湘西,就要钻入敌人的口袋里,与五六倍于红军的敌人决战。在当时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的情况下,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这万分危机的紧要关头,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于12月12日在通道境内恭城书院内召开了紧急的通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会上毛泽东同志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毛泽东同志关于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正确意见,得到了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于是,会后十九时半,军委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酉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

(恭城书院全景)

12月13日,红军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由当时通道县城的县溪进入靖县的新厂、平茶,然后由新厂、平茶分两路进入贵州。一路由通道的播阳进入贵州的洪州向黎平进军。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战略方针问题,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通道会议上提出的转兵的正确主张,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虽然红军在通道停留的时间不长,仅从1934年12月9日驻扎到12月17日,但却因为这次会议,让通道在红军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会上通过了毛泽东同志关于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正如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的:“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通道会议的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黎平会议。因此,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三万多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拉开了长征伟大转折的序幕;同时,开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红军的领导。

(通道转兵会议场景还原)

胡群松说:"通道转兵"说明,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发挥集体智慧来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积极作为,勇敢实践,才能夺取胜利。”

85年过去了,恭城书院旁边已经矗立起了通道转兵纪念馆,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恭城书院瞻仰伟人留下的印迹。当年召开会议的房间还如同当年那样摆放,似乎参与会议的人刚离开,还会回来。走出书院大门,记者耳边响起火车汽笛声,85年前的长征已经结束,而新一代人的新长征正在脚下。

(通道转兵纪念馆内部)

(通道转兵纪念馆内部)

作者:胡泽汇 童迪 高佳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17:51 , Processed in 0.0089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