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曾被毛泽东多次点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7:04: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曾被毛泽东多次点赞……                                                         2019-07-25 19:05                    

导读
他曾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他在反“围剿”战役中屡建奇功
他所率红四军
被人民誉为“铁四军”
……
他是王良

王良,原名王化赅,字傅良,号兴春,1905年8月5日出生于綦江县(今重庆市綦江区)。1924年王良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9月,王良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王良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那么他的一生都参与了哪些重要战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又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黄洋界保卫战一战成名
1927年9月,王良参加三湾改编,由见习参谋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九连连长。1928年2月,任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率队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
1928年8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黄洋界保卫战中,王良率领一个连坚守哨口阵地,阻击了数倍的来犯之敌,创造了红军作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王良一战成名,军事才能初露锋芒。

《西江月·井冈山》
战后,毛泽东挥笔写下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对王良等将士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一次反“围剿”军事走向图
由于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王良逐渐从见习参谋一步步成长为红十师师长,此时他刚刚25岁。
第一次反“围剿”战功卓越
1930年底,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同年12月,在龙冈战斗中,王良带领将士全歼国民党第十八师,并活捉十八师师长兼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为此,毛泽东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诗句对这次胜利和以王良为首的红十师大为褒扬。为表彰其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此后,王良一直把这块怀表珍藏在自己身上,带着它横刀立马、驰骋沙场。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大获全胜,不仅一举歼灭了敌军九千余人,还缴获了一大批武器物资装备。其中的一部无线电台,更是为红军日后的用兵作战、通信联络、截取情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信部队奠定了基础。

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复制品)
胜利完成攻打、阻击任务
1931年10月,红十师、十二师整编为红十一师,王良任红十一师师长,张赤男任政委。
为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11月15日,王良率红十一师奉命攻打江西境内最大的反动据点红石寨。
红石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王良果断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术,以挫敌之锐气。
1932年1月1日,王良、张赤男亲临阵地指挥,用迫击炮猛轰山寨,突击队攀登云梯发动攻击,很快便打开了突破口。王良立即率领部队和当地游击队乘势突入山寨。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拔掉了这个顽固据点,俘敌1300多人,缴获枪支1300多支,机枪12挺,台炮3门,土炮40多门,弹药300多箱。
1932年2月,王良率领红十一师奔赴赣南新城独立作战,阻击来自广东的国民党军余汉谋所属增援部队,掩护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攻打赣州。
不料,余汉谋的独立旅抢先占领新城。2月15日,红十一师与独立旅展开恶战。由于敌军工事坚固,火力甚猛,红军部队伤亡较大。
王良亲赴前沿三十二团指挥所指挥,成功攻下新城,消灭守敌近1个团,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打响“铁四军”称号
1932年3月,中央红军编制调整,王良升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罗瑞卿为政委。
为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东征福建,红四军为东征主力部队。
4月10日,王良指挥红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取龙门考塘,收复闽西重镇龙岩城,随即又以闪电般的速度长驱直入进逼漳州城外要隘天宝山。
19日,王良指挥红四军攻下了天宝镇,全歼天宝镇守敌,活捉敌一四六旅副旅长魏振南。
20日,红四军和兄弟部队一同攻取了漳州城。红军在攻打漳州的战役中,共歼敌军主力4个团,俘敌1600余人,缴获枪炮2300多件,子弹13万发,炮弹4900余发,飞机2架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东征福建的巨大胜利。
随后,红四军又解放了石码以东大片地区,威逼厦门。
驻漳期间,王良遵照毛泽东指示,组织红四军分兵深入石码、海澄、浦南、长泰、角美等地,发动群众,歼灭残敌,建立新生政权,并筹集了14万元军款及大批军用物资,扩红500余人,为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王良与战友的合影照片(左一为王良)

从此,王良所率红四军,被漳州人民誉称为“铁四军”。
5月间,东路军开始向赣南根据地回撤。
指挥作战英勇牺牲
1932年6月13日,红四军到达福建武平县大禾圩,遭遇反动民团武装兰启观匪部的顽固阻击。王良接到前卫部队前进受阻报告,立即与政委罗瑞卿赶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时年27岁。

牺牲前,他将毛泽东、朱德同志嘉奖给他的怀表、钢笔一一转交给了罗瑞卿,并嘱咐罗瑞卿要将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
王良同志的牺牲,对党和红军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1932年 6月15日下午,红军东路军顺利到达会昌县周田镇河墩圩休整。期间,毛泽东同志主持了王良的追悼会,并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聂荣臻同志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王良同志是个很好的同志……一贯作战勇敢,待人热情诚恳,对他的牺牲,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痛惜。”“折了我们一员好将”“王良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他英勇善战,屡建功绩。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在闽南群众中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家乡人民在綦江烈士陵园树立了王良烈士纪念碑,并将他的遗物——一顶军帽和一根军用皮带埋葬在那里。

昔日的红军军长故居,如今不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将永久传颂这位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

而他的怀表和钢笔,如今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早已静止的指针依然守望着新中国的变化……

来源 |重庆发布、风正巴渝等
编辑 | 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1 05:29 , Processed in 0.0178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