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上最大规模龙泉青瓷展”亮相故宫,带您看门道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8 03:29: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史上最大规模龙泉青瓷展”亮相故宫,带您看门道                                                         2019-07-26 15:09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

近日,史上最大规模龙泉青瓷展亮相故宫博物院斋宫,为瓷器收藏爱好者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展览分为“千年龙泉”“国家公器”“风行天下”“交融辉映”等四个主题单元,向大众展示龙泉窑千年来的发展过程及全球化之路。

这场展览的规模有多大?

👇

在历来龙泉青瓷展览中

展品数量最多、来源最广、产地最繁

展品来自4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

共计833件(组)

包含多国海外博物馆收藏精品

如果这些数字无法满足你的想象

那么,还有

👇

故宫博物院三任院长同场揭幕

97岁高龄的故宫陶瓷专家耿宝昌老先生

亲自到场祝贺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以及耿宝昌老先生为展览揭幕

来几幅现场图,感受下青瓷的魅力👇

浙江省博物馆藏龙泉窑青釉爵杯

观众在参观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窑青釉菱花式盘

龙泉窑青釉镂空器座(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有学者认为是“鱼过笼”,是放在水池中让鱼自由穿梭的,实际上这是一件镂空器座,因为梅瓶头重脚轻,这种器座被用来支撑梅瓶,显示出龙泉青瓷造型的多样化。

龙泉青瓷,一般指以浙江省龙泉市大窑、金村为中心的窑场,在宋、元、明时期烧造的青釉瓷器,也包括龙泉周边其他窑厂同时期烧造的风格相同的青瓷器。龙泉青瓷因质量精美,从北宋末至明代早期,产品一直上贡宫廷。

根据考古结果,出土龙泉青瓷的宋、元、明时期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同时,作为宋、元、明时期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龙泉青瓷也出现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鉴赏龙泉青瓷有哪些门道?

👇

No.1 看造型

龙泉青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使者”,对其他国家的瓷器制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从12世纪到20世纪,越南、泰国、缅甸、埃及、英国等国窑场纷纷仿烧龙泉青瓷。与此同时,龙泉青瓷借鉴了域外多元文明,形成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各类造型。

龙泉窑青釉净瓶(故宫博物院藏,元代)

故宫博物院一级文物

这只青釉净瓶,器型独特之处在于

颈部有一圈“相轮”

因此俗称为“吉字瓶”

据考证,这种造型

应是源自佛教中的“军持”

烧制相轮是为了拿取方便

这是随着佛教传播

从印度流传而来的一种造型

👇

No.2 看釉色

龙泉青瓷釉色中最理想的当属粉青、梅子青,但烧制过程中往往得到“意外之喜”,偶然出现的一些釉色,带来了独特的美感。有的青瓷釉色发黄,就是偶然出现的一种变种,被称为黄龙泉。还有介于青、黄之间的青中泛黄、黄中泛青等釉色。

有一些龙泉窑青瓷的开裂也很漂亮,被称作“龙泉哥窑”,形似哈密瓜表面的网格,每一件开裂程度不一样,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美感。

上:龙泉窑黑胎青釉筒式炉

下:南宋 龙泉窑青釉碗

👇

No.3 看纹饰

龙泉青瓷主要欣赏釉色,不采用彩绘,但全然素色也显得单调,所以龙泉工匠发明了一些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模印、贴花、雕塑等。仔细观看,会发现青瓷盘子里隐约浮现出荔枝、灵芝等纹饰,带来一种含蓄的美。

龙泉窑青釉刻葡萄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

这件青瓷专为宫廷烧造

盘中刻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中

很流行的葡萄纹

盘沿内壁刻有灵芝和竹子,取“灵祝”之意

这件盘子从尺寸、釉色、图案纹饰来看

都是龙泉瓷器的精品

釉色在灯光下有水波的光泽

欧洲人称这种颜色为“海水绿”

▲ 以上几点都记住了吗?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就跟随北京电视台《拍宝》栏目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专家李臣先生,一起看看民间藏友的青瓷藏品吧👇

  

请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瓷器收藏市场良莠不齐,对于爱好者来说,看走眼是寻常事儿👇

  

单就某个时代某个窑口某个品种甚至某个花色而言,其中的学问,也非一朝夕就能精通的👇

  

瓷器收藏的门道好多啊,什么时候才能练就李臣老师的眼力啊?!

浸淫古玩行数十年,李臣老师总结了一套“显微镜观察瓷器釉面气泡”法,作为自己鉴定瓷器的一种辅助手段。

下面这些瓷器都是李臣老师的个人藏品,让我们一边欣赏美图,一边学学微观气泡分析法吧——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

这件青花凤尾尊是康熙时期的佳作,让我们看到古人的寄情山水、潜心丹青、默默耕耘之情怀。在这件瓷器上,康熙青花瓷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用斧劈皴绘画的山石,远山近景,用线描绘画地面、水面,有时代特征的锦带祥云,空中挂着小太阳。

器型秀美,纹饰布满全身,也就是行里人常说的“满篇”,融壮美与秀美于一身,是康熙时期民窑细路精品瓷。

说明:

图中气泡,白色的边沿有破碎或生成密集的小气泡,死亡气泡边沿清楚,是老旧器物微观图特征。

明崇祯青花花鸟纹莲子罐

枯枝花鸟、双犄牡丹和红太阳当空都是明末及康熙时期瓷器纹饰多有的特征。青花发色有浙青的艳丽淡翠,亮青釉面光洁似玉,口沿与底足有釉与无釉之间的一线红清晰可见,花卉下边有洞石,这都是明末清初青花瓷绘画的特点。综上所述,此件青花花鸟纹莲子罐是明崇祯时期民窑细路精品瓷。

说明 从微观图上可见其釉面气泡有破损,有褐色死亡气泡生成,色深,这一点仅作为判别器物新老与断代的参考。

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小筒瓶

用釉下青花代替釉上蓝彩,是康熙早期以前的事,康熙中期以后就有了釉上蓝彩。据此,这件器物应该是康熙早期的。当空的红太阳,地面上的鱼鳞草,以及筒瓶另一面绘画的洞石芭蕉都是康熙瓷上多有的纹饰。

这件筒瓶从器型上判断,也是康熙时期的。五彩色彩纯正,深沉似水、凝重华贵,视觉上给人以美的直感。

说明:

从微观图上可见其棕褐色的死亡气泡很多,一般情况下说明其年代久远,是传世品且放置的环境不潮湿而干燥,有利这种棕色气泡的生成。这一点只能作为鉴别器物新老的参考,不是绝对的。

清道光窑变釉贯耳方瓶(官)

窑变釉创烧于清雍正时期,以后清代各朝、民国都有生产,而且有官有民。雍正朝窑变釉瓷多为丝条状斑纹,清中晚期多为斑块状斑纹,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还要从瓷器鉴定的其他方面判定年代。此贯耳方瓶着色自然,蓝白斑块纹美丽对称,器物周正华丽、气派庄重,工料讲究。

底足与足内的刻款都具道光窑变瓷的特征。“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官气十足且很标准。

说明:此微观图是从李臣先生的收藏品实物——清道光窑变釉贯耳方瓶上获取,真实可信,仅供研究瓷器微观与判别器物新老、断代时参考。

明崇祯青花人物围棋罐

罐扁圆形(缺盖),口沿不施釉,圈足端部平切,足无釉,底面施釉,肩部有一圈花纹暗刻。此件青花绘画的人物景物有深浅阴阳向背,画工十分细腻,笔势洒脱,气韵生动。

这件精致的围棋罐上的绘画偏于体现清雅高洁和闲情逸致,图中是四位老人在轻松的气氛中谈古论今。可以看出这样精美的围棋罐是气质特色独具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用瓷。

说明:微观图上的气泡是老器物的态势,且有棕褐色死亡气泡生成。青花釉面上的气泡密集,多有破碎,褐色死亡气泡有立体感形态,可见是一件老的器物。

清雍正广彩人物大碗

这件广彩人物大碗上的人物是少有的满人装束,特别是满人的帽子很耀眼。这都是应外国人订货时的要求,他们希望看到当时清朝人们的真实着装与生活习惯。这件广彩大碗特别处是有青花边饰,口沿内边饰是方格锦,绘画细致,笔道清晰。

碗外壁上的大小开光都是用的青花纹饰,是景德镇烧制出带这些青花边饰的白瓷运到广州彩绘,再入窑烧成。

说明 微观观图中有清早期的气泡特征,气泡密集,单个气泡周边有破损痕。并有棕色死亡气泡在其中,棕色有深有浅,生成自然。

明早期仿龙泉八卦纹三足斗炉

龙泉窑在宋代虽不是五大名窑之列,但也是不可小觑的名窑。八卦纹是用两种基本线条,组成八个图形☲☵☳……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八卦纹是道教纹饰。明代皇帝多信奉道教,因此明代八卦纹多,清代皇帝抑道信佛,因此八卦纹变少。

斗炉的底部有圆孔洞,虽底有洞,却不是花盆,据说可能孔洞上还有一堵塞,因年久失群。露胎处的火石红,是明代火石红的浓红色,釉面莹润如玉,接近梅子青色,与元代的黄龙泉有明显的区别。

说明:微观图上可见大个的棕色气泡形态自然,气泡边缘清晰,有立体感,可作判别器物新老与断代的参考,不是绝对的。

清雍正哥釉青花盘

盘中青花纹饰是一只白鹭与莲花,即“一鹭莲棵”,与“一路连科”是同音,是对应试考生的祝语,连续考中即连科,这样的图案是清代瓷器上多有的吉祥图案。明清瓷器的画片常常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哥釉青花瓷,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的磁州窑瓷器上,清中晚期景德镇有批量生产,这件哥釉青花盘是雍正时期的产品。

说明 微观图上可见气泡密集有破碎,还常被行里人称为唾沫釉,可见黑色铁线和棕色死亡气泡生成,有这个时期哥釉青花瓷微观图特征。

李臣老师的瓷器藏品就先鉴赏到这里。对于用显微镜看瓷器的釉面,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据李臣老师介绍,20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了这项观察与研究,并将自己多年的体会、感受与总结记录下来,编辑成书——《明清瓷器识真》

分析气泡是一门学问,有待更多的人深入参与研究,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瓷器鉴定的一个辅助手段。

《明清瓷器识真》

李臣 著

精装 16开 学苑出版社 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瓷器鉴赏图书,收录明清瓷器280余件,涵盖明代六个时期及清代四个时期全部瓷器的三大类,即釉下彩瓷、釉上彩瓷,颜色釉瓷,既有民窑瓷器,也有官窑器;既有传世品,也有窖藏或出水的实物。其中90%为李臣先生个人藏品。

书中对瓷器的整体形状、表现内容、用料差异、不同特征,以及不同瓷器品种的历史渊源等都有所阐述。与一般纯粹靠经验和手感鉴定瓷器真伪好坏不同,作者使用瓷器切片的微观图来辅助判定瓷器的真伪,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李臣

在泰斗级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耿宝昌老先生的指点下,从民间陶瓷爱好者成长为古瓷研究鉴赏家。2011年受聘于北大资源学院任特聘教授至今,讲授“明清瓷器”课程。2011年起受聘于北京电视台《拍宝》栏目,做专家组专家至今。期间,做过百余场古瓷鉴赏节目,深受观众好评。在电视台组织下接待藏友几千人,鉴定瓷器万余件;讲课十余场,听课人数千余。2014年起受聘为中拍国际网拍专家组专家。

编著图书有《瓷道》《明末清初瓷笔筒辨伪识真》《明末清初民窑瓷识真》《民间寻瓷记录》等。同时,在各大报刊发表瓷器收藏及鉴赏研究文章40余篇。

作者与耿宝昌先生鉴赏瓷器

作者在北京电视台参与《拍宝》节目,制片人陈笑(左),画家王卫东(右)

本文有关龙泉青瓷展图文综合自《新京报》、澎湃新闻等;李臣老师个人瓷器藏品、微观气泡图均摘自《明清瓷器识真》。

学苑出版社 | Book_00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21:32 , Processed in 0.0101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