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发明一新字,被当时的女性痛骂,如今却成全国通用字 2019-07-29 23:59 1912年,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而这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已经过去,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向西方学习,成为了众多思想先驱最为关注的事情。为了更好的向西方接轨,中国人需要学习英语,并且研读英文经典,那么翻译便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之中,人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英语之中男性和女性的第三人称是不一样的,分别为“He”和“She”。而在当时的中国,人们指代第三人称的只有一个“他”字,这就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为了更好的体现男性女性的区别,一些文豪们可谓是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甚至还曾经用“伊”代表女性。
此时的中国文坛之中,出现了一位名为刘半农的文豪,此人是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先生的著作《半农谈影》,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摄影美学专著,除此之外,他还有两位非常著名的兄弟——刘天华、刘北茂。
刘半农在清朝宣统三年之时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在民国建立后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文化领域,后来还曾经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以及《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是中国近代文学革命的先驱。
刘半农也觉得翻译英文中的第三人称问题需要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用“她”来替代国外的“she”,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刘半农的想法一经传播,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且大部分人是不赞同的。
人们认为,中国经过了如此之久的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何必为了迎合西方的文化而做出这等没有必要的改变。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歧视女性的表现。
这些人不仅不认同刘半农的做法,而且态度激进,比如语言学家赵元任听说之后便赶到了刘半农的宿舍,用各种方言将其骂得狗血淋头。后来刘半农在授课的时候,还曾经被学生们谩骂。
不过,时至今日,事实证明了刘半农的做法是正确的,并且得到了后世的认同。如今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需要使用到“她”。
参考资料:《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初期白话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