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器识耳:这各式耳朵放在陶瓷上你还认得出来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 15:27: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器识耳:这各式耳朵放在陶瓷上你还认得出来吗?

2019年08月02日 12:51:13
来源:艺术档案网

器耳,器物的一种附加装饰物,多呈对称布局安置于器物口部、颈部或连于颈、肩部。多见于瓶、壶、炉、罐等器上。器耳多为竖置,在器物上主要起装饰作用,使器物整体趋于均衡、协调,只有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和汉代陶耳杯的耳有一定的实用性。为了美化器物,古代制瓷工匠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耳,如龙耳、凤耳、贯耳、戟耳、鱼耳、螭耳、如意耳、绶带耳、象耳等。
龙耳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即器物的耳作成龙形,最早见于隋、唐白瓷及唐代三彩釉陶上。隋代典型器如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双龙耳双连瓶,器呈盘口,细颈,双腹相连,口沿与肩之间有两龙形耳成对称分布。唐代白瓷双龙耳瓶与三彩双龙耳造型相似,系由隋代白瓷双龙耳双连瓶演变而来。唐三彩双龙耳瓶的腹部有塑贴的宝相花纹。清代雍正时景德镇窑有茶叶末釉双龙耳瓶。

凤耳

粉彩婴戏双凤耳大瓶

即器物的耳作成凤形。最早见于宋代龙泉窑青瓷瓶上,其造型为盘口,细长颈,折肩,直腹。颈部置对称的双凤耳。清代景德镇窑瓷器上亦有所见。典型器如康熙茄皮紫釉凤耳蒜头口瓶、乾隆豆青釉青花凤耳瓶等。

贯耳

哥窑青釉贯耳瓶

器耳呈贯通的管状,竖向粘附于瓶的直颈两侧。多见于宋代官窑、龙泉窑、哥窑制品上。明、清景德镇瓷器上亦很流行,典型器如宣德青花贯耳瓶、雍正窑变
釉贯耳瓶、乾隆仿官釉贯耳瓶等。传世作品中有晚清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贯耳尊,其贯耳为竹节式,造型新颖,殊为少见。

戟耳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

形似古代兵器戟,故而得名,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品种有青花、斗彩、仿官釉等。典型器如明正德青花戟耳香炉、万历青花戟耳瓶、清雍正仿官釉戟耳瓶、嘉庆斗彩戟耳瓶等。

鱼耳

哥窑青釉鱼耳炉

即器物的耳作成鱼形。最早见于宋代哥窑及龙泉窑制品上,如著名的哥窑鱼耳炉。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上亦有所见。

螭耳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即器物的耳作成螭虎形。于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较为多见。典型器如明嘉靖蓝釉螭耳瓶,万历黄釉紫彩螭耳瓶、青花螭耳瓶,清康熙天蓝釉螭耳尊等。

如意耳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

即将器物的耳做成弯曲的如意形。于清代景德镇窑瓷器上较为常见。典型器如雍正斗彩如意耳尊、乾隆仿官釉如意耳扁瓶、嘉庆粉彩如意耳瓶等。

绶带耳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

即将器物的耳作成细长弯曲的绶带式。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葫芦式瓶上最为多见。如永乐、宣德青花扁腹绶带耳葫芦瓶,雍正、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等。

象耳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即将器物的耳作成象头,象鼻作成环形弯曲,尖端粘附于器壁,有的还于象鼻上套有圆环。最早见于元代景德镇窑制品上,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收藏
的元代“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明、清景德镇窑瓷器上亦多有所见,如正德青花象耳香炉,嘉靖蓝釉象耳瓶、蓝釉地金彩象耳方瓶,万历青花象耳瓶,乾隆釉里红象耳瓶,嘉庆青花象耳尊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8:12 , Processed in 0.0078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