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浩宇 于 2019-8-2 23:46 编辑
如此爱国的一位诗人,却被人评价为“带汁诸葛亮” 2019-08-02 16:20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的这首诗都会背吧。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
陆游从小聪慧过人,能诗作文,但是科举并不顺畅,不是朝廷突然改变考试范围,从诗赋转向经术,就是他的父亲去世,四五年无法考试。最接近的一次是他考了第一名,但是秦桧的孙子秦 埙也参加了那场考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绍兴二十八年也就是1158年的时候,秦桧去世了,陆游终于踏入了仕途,但是因为为人的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一直不受重用。宋孝宗非常喜欢陆游的诗词,但是陆游却说“皇帝欣赏我的诗词,我不稀罕,他要采纳我的救国主张,我才稀罕呢。”那时候的皇帝都不想要北伐,于是陆游又不受待见。 ![]()
陆游参加过的唯一一次北伐仅仅只有八个月,1171年,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吴璘 之子 吴挺 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当年十月,朝廷又反对北伐,于是陆游只能回撤。金戈铁马化成一首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
然而就是这么自甘受苦的一个人,却有人说他在装相。评价他为“带汁诸葛亮”。钱钟书也说陆游整天激情澎湃,鼓吹爱国,不过是在打官腔。要知道,陆游一心都是想着报国,恢复中原,但朝廷不给他机会上场,逼的他只能成为一个空谈家。他最苦闷的两件事,一是南宋没有战斗意识,二是“青史他年未必知。虽然陆游想青史留名,但是他宁可一生受苦,砥砺名节,百折不挠,难道这不是在践行更高的标准吗? 陆游的思想和当时的朝廷是对立的,都没有遭到封杀,却被后人讥笑只会夸夸其谈,空谈爱国。不管哪个朝代都有这些”讥笑者“,也不管哪个朝代都有像陆游这样的自甘受苦的人物传承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