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豫东战役为击败该敌军悍将 粟裕发电毛泽东恳请支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23:41: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豫东战役为击败该敌军悍将 粟裕发电毛泽东恳请支援

2019年08月07日 11:22:04
来源:掌上风云

原题:豫东战役中因为悍将胡琏,粟裕与毛泽东及中野五次焦虑的文电对话
      张雄文
   豫东战役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包围国民党的区寿年兵团后,虽然东、西、南三面都有蒋介石的援军,但他最担心的还是南边的一路:胡琏兵团。
    胡琏的十八军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是中原战场的劲敌。但粟裕并非畏惧它如何骁勇。当年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粟裕就没放在眼里,在孟良崮一锅端,从师长到马夫,一个也没有溜掉。
    他担忧的是,如果胡琏北上,再来个“第三者”插足,自己手里就没有多余的一兵一卒可以阻援。
    他只能求助南边最靠近胡琏的中原野战军了。
    因此,早在开战之初的6月27日,粟裕就致电中野司令部并报毛泽东,说:华东野战军可能集结的兵力已全部用上,无法抽出部队对付南面援敌,恳请刘陈邓以有力一部钳制胡琏、吴绍周北援。
    毕竟牵涉到两个野战军,粟裕很是诚恳,用了“恳请”一词。
    中野司令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十分爽快,当天就回复:“我们决心以一部监视整编第十八军,主力进攻北进之吴绍周兵团,吸引十八军回援。
    这是第一次对话。
    粟裕似乎不放心,当即又连发两电给中野司令部:请令陈锡联纵队(属于中野建制)监视并迟滞张轸、胡琏两兵团,以有力一部钳制第十八军。
   “有力的一部”自然是说要能真正阻住胡琏的得力人马。
    毛泽东也在关注十八军的动静。就在同一天,他致电中野司令部并告粟裕,说:粟部在现地有随时歼敌机会。只要十八军不过黄泛区向东,机动地区是宽大的。
   言外之意当然是:粟裕的恳请是合理的。
   最高统帅表态后,中野司令部再次致电粟裕:我监视并吸引十八军回援,以保证粟部作战。
    这是第二次对话。
    三天后的6月30日,粟裕吃掉了区寿年兵团一大坨,估计全歼得等到7月2日。因此,他电告毛泽东以及中野司令部,又一次“恳请”:“因我兵力已全用上,对胡琏北援顾虑甚大,恳请尽力滞留。”
    他还在担心。
    毛泽东当天就致电中野司令部:“现在是打歼灭战役好时机,粟、陈、唐正围歼区兵团五个旅于睢县地区,吴绍周必兼程北上,如果你们集中全力于运动中围歼该敌,可能打一大胜仗。”
    中野司令部也当即复电:“拟于明东(7月1日)夜发起战斗,以调动十八军回援。”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已多次表态,粟裕总在担心胡琏,似乎有些多余,毛泽东在7月1日致电粟裕,叫他放心:“十八军距离你们尚远,本日刘陈邓发起对吴绍周作战,吸引该军援吴,故南面顾虑不大。”
    这是第三次对话。
    7月3日,东边的援军黄百韬兵团一路狂奔,扎进了豫东战场,成为送上门的又一块“肥肉”。粟裕也不客气,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将老蒋的急先锋黄百韬也包围起来。
    他的胃口已经大到要同时吃掉老蒋两个精锐兵团了。
    4天,只要有4天时间,他就能够痛痛快快吞下这些“肥肉”。真能如此,后来的淮海战役也就省事多了。

粟裕在华野司令部指挥豫东战役
    但预料中的胡琏已经迅猛动作了,粟裕的担心正逐渐变成现实。一旦胡琏和这几路人马合拢,粟裕和他的华野就成了老蒋的“盘中餐”,建树“盖世之功”的将不是粟裕,而是蒋介石与他的将领。
    因此,粟裕致电中野司令部并报毛泽东,说战斗需要到7日才能结束,得悉胡琏指挥十八军等部经商水北来,企图解邱清泉兵团之围,并夹击华野部队,恳请以有力一部钳制胡琏部敌军,使其在8日以前不能到达太康地区
    依然是“恳请”,粟裕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这个词,自然有望穿秋水的心情。
    一次吃掉两个兵团,老蒋能有几个这样的重兵集团?毛泽东的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他在7月4日致电中野司令部:望“决心不失时机寻歼吴绍周,借以拖回十八军,保障粟陈唐张取得完全胜利”。
    他还告诉刘陈邓:蒋介石企图从各方面增援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阻止胡琏、吴绍周两兵团北援,以保障粟裕部南边安全极关重要。胡琏部今日已到商水,我四纵(陈谢大军)既已追上,应从正面阻止胡琏北进
    毛泽东的意思是,中野原来一支准备拖住胡琏,但“老牛”不回头也不是办法,最稳妥的招数还是正面拦阻。
    一个友邻不停地“请”,一个上级则不停地“望”,中野司令部也不容易,电文也越来越短。他们当天致电粟裕:我全力保障粟部作战。
   这是第四次对话。
    但第二天,中野司令部就感觉到了为难,他们致电毛泽东:“我们原定部署是按粟陈请求,使胡琏在虞日(7日)不能超过太康,此着仍属可能。惟全部拉回胡琏,恐已困难,当尽力争取之。”
    这自然是在说,胡琏这头比邱清泉还“疯”的牛,已阻不住了。这就意味着粟裕最担心的一步将成为现实,一切也将功亏一篑。毛泽东当然着急,他在这一天电示中野司令部:
   “为保粟军胜利,你们行动有二方案:(一)全军(一、二、三,四纵)尾敌北进,直达睢杞地区;(二)以四纵尾十八军北进直达睢杞,以一、二、三纵歼吴绍周。
    以上方案择一而行。如不取第一案,则必须取第二案,务使十八军于午灰(7月10日)前不超过睢杞”。
    这一电报的最终任务是,7月10日前,必须保证胡琏兵团不能越过睢杞。
    毛泽东的语气十分坚决,不容犹豫质疑。中野司令部自然感觉到了,马上复电:我以坚决的进攻作战实现拖住敌人,否则即全力尾敌北进。
    这是第五次对话。
    胡琏虽然只是黄埔四期生,却也的确够“牛”,一时间成为中共两个野战军司令部与最高统帅部一起“牵肠挂肚”的人物。
    阻住他北上也的确不是一个好差使。

豫东战役战场
    数十万人马的大兵团作战,主攻和阻援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但主攻部队不仅缴获多,还能享有善战的美名,老兵们戏称为“吃肉”。
    阻援部队则处于配合位置,不仅缴获很少,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还需要有“拼光了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被老兵们称为“啃骨头”。
   华野的宋时轮和他的10纵就是阻援“专业户”,国军常常“撼山易,撼10纵难”,邱清泉就曾无可奈何地说,“排炮不动,必是10纵。”
    即便如此,宋时轮也有“牢骚”的时候:“不能让我们的部队光啃骨头不吃肉!”因此,济南战役中,粟裕给了他“主攻”的身份。
    但宋时轮是华野的将领,关键时刻必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徐东阻击战中,他奉粟裕的命令,重操老本行,阻击徐州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达10个昼夜之久而岿然不动。
    问题是,现在牵扯到了两个野战军。
    因此,毛泽东还不放心,又电示粟裕,为防备万一,让华野自己“自力更生”,也尽可能抽出人马阻击胡琏:“望粟(裕)陈(士榘)唐(亮)以一部进至淮阳地区,协同匡斌四个团阻击十八军,如无正规军可派,可派地方军”。
    这时候的粟裕,手里只有警卫员没有上前线了。
    他只好如毛泽东所说,电令冀鲁豫独立旅这支地方部队迅速向南开进,并叫他们伪装成主力番号,虚张声势,以延缓胡琏北援。
    一个野战军都未能阻住胡琏,何况一个旅的地方部队?粟裕此举,也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聊胜于无了。
    这自然不是保险的办法,数十万华野将士的性命也不是儿戏。为防备万一,粟裕专门安排了一个侦察营,随时监视胡琏的动向。
    老话说,越怕鬼就越有鬼。粟裕很早就最担心胡琏能否被挡住。尽管中野曾叫他“可勿顾虑”,但胡琏偏偏来了,而且来得那么快,那么猛。
    就在7月6日16时45分,侦察营报告,胡琏十八军已经越过淮阳,进入太康境内。
    粟裕和他的数十万大军,当然不能真做了蒋介石的“饺子”。他只好忍痛放弃到口的“肥肉”:被包围的区寿年残部以及打瘫的黄百韬。当机立断撤出了战斗,神速跳出了蒋介石的大包围圈,歼灭了国民党军近10万人的豫东战役结束。
    胡琏虽然最终白忙活一场,但这一险境不能不令粟裕刻骨铭心,因而规模更大的淮海战役发起时,他主动提请中野司令部的邓小平、陈毅统一指挥,以便于调动友军阻援的积极性。尽管如此,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当年中野司令部一位负责人仍然批粟裕:豫东战役,是粟裕“贪多贪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9-8-10 06:00:4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21:50 , Processed in 0.0082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