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让粟裕首先歼灭黄百韬?因为他早就看穿了蒋介石 2019-08-08 15:31
淮海战役是解放全中国的重要一战,也是开国大将粟裕成名的一战。当时毛泽东接到了淮海战役的请示电,在考虑首先打谁的时候,为何他选中了常胜将军黄百韬? 黄百韬有个外号叫“杂牌将星”,因为他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但是黄百韬的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虽不是黄埔系的,但是他比黄埔系的人更加忠诚!抗日战争结束后,有很多国军将领产生了动摇选择了投诚,但是黄百韬没有,他坚持自己的立场,选择了为国军效力。 后来国军接连受挫,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直到淮海战役牺牲的前一刻,他才后悔了,他的后悔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投降,而是因为他信任的朋友背叛了他。 那常胜将军黄百韬到底因为什么后悔呢?这要从淮海战役前夕,粟裕给毛泽东的一封作战请示开始说起。 当时毛泽东在思考到底先打谁的时候考虑了很久,最后给粟裕去电:“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那毛主席为什么要下达这个命令呢?一位跟随粟裕十多年的老参谋秦叔谨回忆道: 徐州东西两侧的4个兵团中,数黄百韬第7兵团离徐州最近,而他的东面是滔滔大海,最适合成为首歼目标。 这种战法,体现了毛主席一贯的用兵原则。那就是“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但是即使这样黄百韬也是不好对付的,他毕竟是国军名将,加上离徐州很近,援军很快就能增援,那毛泽东为何有那么大的信心能吃掉这个兵团呢? 其实他早就看出蒋介石的弱点,那就是内部竞争太激烈。黄百韬不是黄埔系,所以他不可能等到援军。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时黄百韬发出了求救命令,但是他到死都没看到援军。 当时化装逃跑的杨廷宴回忆,黄百韬临死前对他说:“我有三不解:一是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第44军两天;二是我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是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所以说黄百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行,而是国军内部的相互斗争。这也是蒋介石一手埋下的恶果,他总是重点栽培黄埔系的学生,这也让黄埔系的养成了目中无人的习惯,这种习惯最后也让蒋介石走向了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