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为什么要拒绝“大元帅”军衔前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01:17: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为什么要拒绝“大元帅”军衔前后                                    

            

        2019-08-21 13:16                    

                          评定元帅及将军都有哪些标准,原本在评定军衔的方案中,毛泽东为大元帅,后来毛泽东为何拒绝?
1955年夏季,经常到瀛台、勤政殿一带玩的孩子们,发现勤政殿总有领导人和部队干部进进出出,而且出得殿来的人们,都喜形于色地议论纷纷。
难道勤政殿里有什么神秘而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趁中饭后大人们午休的时候,康辉、吴陕立、令狐安、周延安等孩子们,便相约悄悄来到勤政殿。因为勤政殿外围的警卫并不十分严密,进进出出的孩子们又都认识,他们就没遇到什么阻拦。
孩子们进到殿堂里,立刻被各式各样夺人眼目的军礼服和警服吸引住了。这一排,湖蓝色的礼服,缀着金黄色的绶带和流苏,袖口和衣领,也有金丝线精绣的边饰。裤子的边线处,缀有金黄色和红色的条纹。还有与礼服配套的大盖帽、皮靴。从装饰、样式和质料,可以看出分了几个等级,依次排列。
后来他们才搞清楚,那不同的等级是元帅、将军、校官、尉官、士兵。最漂亮的那件,是为毛泽东特制的大元帅服,据说这套礼服的边饰,是用纯金的丝线绣缝的。

★大元帅服

据也曾来到勤政殿里观看军礼服参考展示的张纪宇回忆,除了新设计的军礼服以外,还陈列了从北洋时期到国民党时的军礼服。他印象很深的是袁世凯的那身元帅服,流苏、佩饰和勋章装缀得斑斓无比。
另外一排陈列的,是苏联军队的礼服和军装,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比中国这边的更绚丽多彩,也同样看得出分有等级,即从大元帅到士兵依次排列。和礼服相配的,还有镀得熠熠耀眼的短佩剑多数的礼服,是套在木制的模特身上,穿着效果都显示了出来。孩子们在勤政殿看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礼服样品,是有佩剑的。他们还拔出剑,在房间里面比划了一通。但后来正式穿着的军礼服,就取消了佩剑。
当中南海的孩子们在勤政殿内发现陈列着的前所未见的漂亮军服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内的高级将领们,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正在为军衔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见仁见智和忙碌着。
早在195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在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的工作报告中,就建议把“研究军衔实施的准备工作”列为1951年的工作项目。次年2月,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该指示已经披露了这样的精神:干部评级可为今后实行军阶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聂荣臻,在此期间,也多次提到准备实行军衔制。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北、南方之间的战争,战局变幻,硝烟向中国边界弥漫。在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和苏联方面的敦促下,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军衔制度的实行问题,自然就被放置一边了。

1952年春,彭德怀回国做前额肿瘤手术。术后,中央要他留下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1月13日,彭德怀在居仁堂主持中央军委例会,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的项重要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1954年1月,实行四大制度,即征兵制度、薪金制度、军衔制度和勋章奖章制度。没过几天,彭德怀就召集了实行四大制度的准备工作会议。与会者发言相当踊跃。有人说:“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军同外国来往日多,没有军衔实在不方便。在朝鲜板门店同美国人谈判,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军衔。为了和对方平起平坐,只好临时给谈判代表安上一个头衔,叫某某将军、某某上校,一直这样下去总不是个事。
军衔制对于军队建设和协同作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时候就有强烈的感受。经过讨论和准备,军衔制是军队正规化的需要,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需要,也是激励官兵上进心和荣誉感的需要,逐渐成为全军上下的共识,军衔制势在必行1953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度与薪金制度。”
1953年底1954年初,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解放军百余名高级将领与会。历时55天的会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规划了军队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蓝图,并确定实施军衔制、干部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服役条例》亦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其中规定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军衔制度。毛泽东随即签署主席令,公布实行。

★1955年10月1日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的军衔等级,是参照苏军序列设置的。军官分为4等14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兵分为2等5级,即: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为解决副排级于部的授衔问题,又增设了准尉军衔。
军衔评定的工作,是在彭德怀和罗荣桓直接领导参与下进行的。从1955年春天开始,彭德怀就带着总干部部拟制的名单和几个方案,分别拜会各方“老总”,共同对每位将领的定衔磋商、定案。
几乎所有参与军衔评定的人员都认为:依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功勋和在部队任职的历史情况,应该给他们授衔和授勋。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准备效仿苏联,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元帅初拟13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大将14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
在有了最初方案之后,忙碌起来的就不光是彭德怀、罗荣桓以及总干部部等负责评定军衔的领导们了。授衔时,校级以上的军官要穿着新的军礼服,全军也要统换装,人民解放军的后勤部门,紧赶着设计各种元帅、将、校、尉,乃至士兵的服装,制作出样装送中央军委审定。随后被搬进了中南海,放置在菊香书屋东面的勤政殿内,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们审看,提意见。
正因为有此一举,中南海的孩子们,得以比许多后来穿上这些礼服的将校们,还要早地目睹了军礼服的风采。特别是他们还目睹了最终没有面世,就又送回制造所的大元帅礼服,以及后来没有采纳的军礼服佩剑。

在将最初的军衔授予方案付诸讨论时,毛泽东当即提出自己不要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那件最精美的大元帅礼服,毛泽东也过目了,而且在人们向他讲述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衔的情况时,毛泽东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为了让毛泽东接受大元帅军衔,人大常委会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由最高立法机构议决此事。
参与讨论的委员们认为: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毛泽东功劳最大,所以要授大元帅衔。
主持会议的委员长刘少奇知道毛泽东的态度,所以说他主持的这次会以“不能作结论”。有位民主人士认为:只要人大作出决定,毛泽东个人也不好不遵从块议、于是,要求给毛泽东授大元帅的呼声更盛。刘少奇对这一情景十分无奈,遂对各位与会者说:“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就先不作决定了。”
几天后,主持军衔评定工作的军委负责人彭德怀、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汇报授衔授勋工作的进展情况。在他们的汇报方案中,仍保留着给毛泽东授大元帅军衔;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授元帅军衔的内容。
毛泽东听完汇报,说:“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穿上大元帅服不舒服啊!”后来他建议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他还向在场的刘少奇说:“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评元帅?”刘少奇当即表态说:“不要评了。”“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毛泽东又问当时也在场的周恩来、邓小平。他俩也连连摆手:“不要评了。”“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毛泽东又转身,询问另外几位长期在军队担任领导,而此刻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但仍被列入大将名单的人。这几位同志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于是,军衔评定的方案,最终被修改成人们后来见到的那样:元帅10位,大将10位;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领导人员,除赛福鼎、乌兰夫、谢富治、韦国清、叶飞飞、阎红彦少数几位因特殊情况授予军衔外,其他的,包括驻外使节,均不授予军衔。

★十大元帅

经过紧张细致的工作,评衔工作顺利告竣。9月初,在罗荣桓主持下,军委接着召开了授衔工作总结会议,罗荣桓宣读了少将以上人员名单,10位元帅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大将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賡、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校级军官3.2万名,尉级军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
1955年9月27日,是那些经历了“创业艰难百战多”而幸存的共和国元勋及将校们,永远不会在心中磨灭的日子,是共和国把他们的功勋和荣誉,载入青史并挂在他们胸前的日子。
那天下午,中南海怀仁堂前车水马龙,从车中出来的多是身着崭新军礼服的将帅们,他们相互打着招呼走进怀仁堂。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中南海里的孩子们认识的叔叔或伯伯,但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从未像今天这般衣冠楚楚、年轻而精神抖擞。
怀仁堂,是中南海里室内面积最大的一处建筑。新中国成立前后期间的大型会议,多在此举行。如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等,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它是人民大会堂建成以前的“人民大会堂”。此刻,“大会堂”被军人的英武气概覆盖了。来此参加授衔仪式的将校们,昂首阔步而入。

★十大将军

崭新的军礼服的湖蓝色,在怀仁堂红漆大门、红漆立柱、红漆门槛之闪动,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毛泽东也来了,他身穿灰色的中山装,比之在军礼服衬托下威风凛凛的将帅,这位始终不愿把大元帅服加身的伟大战略家,更有一种善战者不露兵气的神采。
中南海的孩子们,对这一点是早有感觉。父辈们都是枪林弹雨里过来的,多数人都配有枪支,每隔一段时间,就想摸摸枪。然而自到西柏坡以后,随着人民解放年的节胜利,硝烟战火离他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再想摸枪,就只有到靶场射击,或到山林里打猫了。
在伍绍祖、林用三等的印象里,包括中共的有些领袖在内,在闲暇的时候就以这种方式打打枪。到北京以后,则隔一段时间到玉泉山打猎。“每逢这种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跟着凑热闹,捡子弹壳,因而看见过许多人打枪,惟独没有看见过毛泽东打枪。”
听他们如是回忆,笔者想起一则毛泽东不摸枪的逸事:红军时期的陈士榘在作战中缴获了一支非常精致的、镀银袖珍勃朗宁手枪。他将此枪赠给了林彪,林彪觉其精美又送毛泽东,毛泽东却弃枪于地,说:“待我用它时,红军休矣!”。
5时整,在将校正襟危坐的怀仁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毛泽东在主席台前,亲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授予和他一起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来的战友们: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下午6时半,授衔授勋典礼在军乐《胜利进行曲》的旋律中完毕。
此刻,怀仁堂后面的草坪上,早已摆好了一片餐桌,餐桌上杯盘鳞次栉比,盛满丰富的冷餐和水酒。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餐饮都自己动手。金灿灿的肩章、勋章、纽扣、衣领袖口的绣饰,和杯中的酒交相辉映。
当时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将这次授衔和酒会的全过程,都拍摄了下来。这一天,作为红军缔造者之一的朱德,异常高兴。平素在饮食上控制颇严的他在庆贺的酒会上,多喝了几杯酒。他的孙子们还记得那晚他回家时,红光满面。

怀仁堂的酒宴和舞会,众所周知,无须再着笔墨。然而第二天朱德又操办了个私人宴会,据朱德孙子朱援朝回忆:第二天起来后,他爷爷朱德依旧处于亢奋的状态,思绪万端。在战争年代就以爱兵如子著称的他,想到昨晚的宴会只是为授衔的将帅和党与国家领导人准备的,而在自己身边工作多年的秘书、警卫、司机、勤务人员们,都未能和自己分享喜悦。
他们平时为自己服务尽职尽责,在这高兴的日子,应该让他们也欢乐一另外,和自家同在西小灶吃饭,像一个大家一样的刘少奇、杨尚昆、彭德怀三家的家人,也应该请一请。还有自家孙子辈的娃娃们,也借此聚在一块儿热闹热闹。而且既然要庆贺,就搞点稀罕的,换换口味。刘少奇、杨尚昆都有过海外生,让他们再来番回味。想到这,他立刻来工作人员,附他们安排位做西餐大师傅,烹制几道正宗的西式佳肴,“我要开一个私人的小型宴会”。
中午,宴会就设在平常吃饭的西小灶餐厅。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一一向被邀来的客人敬酒。刘少奇、杨尚昆、彭德怀和自己的家人,连同工作人员们,一起向朱老总祝贺。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不用筷子用刀叉,朱援朝回忆说:“那可是我们第一次开洋荤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5 07:25 , Processed in 0.0093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