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13岁当上县委书记,被主席亲自接待,还说这娃以后能干大事,后果真成副国级 2019-08-26 15:25
长征途中,新战士吴宗汉去给一位首长当警卫员,第一次见面时,由于胆小不敢抬头。 首长问:“多大了?”“二十。”“嘿!比我还大一岁咧!” 吴宗汉抬头一看,眼前的首长果然年轻,不禁心想:他这么小就当首长啦! 这位年轻的首长,就是开国上将肖华。 ![]()
肖华 13岁成县委书记 肖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家庭,家里无房无地,借祠堂一角栖身。 但贫苦的家庭环境,掩盖不了肖华的聪颖好学,他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祠堂学租奖励,被人誉为“神童”。 他身材瘦弱,衣衫褴褛,却才高志大,12岁那年,在《我的将来》作文中,便立志“打倒军阀”、“铲除列强”,深受老师的器重。 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志向,其实是深受了父母的影响。他的父母都是早期共产党员,他家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其父母后来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 父母虽早逝,可对肖华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年少时,便投身革命,经常担任送信任务。 ![]()
1928年肖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 在暴动的头一天晚上,他邀集几名共青团员悄悄摸到全城反动分子的门前,在门上用木炭画了记号。 暴动时,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全城反动分子一网打尽。伪公安局长肖敬安被抓获。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肖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肖华是年龄最小的学员。 年底,他担任了兴国团县委书记。他很快跑遍了全县,区区建立了团委,乡乡成立了团支部,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 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兴国,听他汇报县青年团的工作,当时由于聊得太晚,就让人在屋子里再搭一个小床,他就睡在旁边的小床上,和毛主席、贺子珍共睡一屋。 毛主席对他的组织才能十分欣赏,不久便把他调到红四军军部工作。 ![]()
17岁任师政委 1930年7月,肖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席对他多有关照,肖华也成长的很快。 肖华在红四军仅一个多月,就利用战斗间隙,把全军青年组织健全起来。以后他又担任了连、营、团政委。 1933年夏,肖华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 不久,在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 17岁的肖华担任了这支年轻的部队的政委,他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反“围剿”战斗和北上抗日。 1934年,在广昌驿前高虎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少共国际师同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与兄弟部队一起挫败了敌军三个主力师的进攻。 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北渡乌江,为主力北上开路。 乌江天险,岩峭壁陡,水急浪高。 夜里,几十个红军乘竹筏偷渡过去,藏在崖壁下。 第二天清晨,一个排的红军分乘三架竹筏冲向北岸,被敌人发觉,机枪哒哒扫来,子弹激起一米多高的水柱。 英勇的红军改偷袭为强攻。 “嘀嘀哒哒……”南岸的冲锋号响了崖壁下的红军跳了出来。突然,红军号手中弹,冲锋号声然而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 师政委肖华迅速拾起铜号,嘹亮的号音立刻响彻乌江两岸,红军齐声呐喊:“冲啊!” ![]()
在越过大凉山时,他率先遣队向彝民耐心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 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他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入敌阵,速战速决。 到达陕北后,他参与指挥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左腿负伤。 当时的肖华,年纪虽小,却在战场上闪耀出独属于他的光芒。 ![]()
抗日战场的娃娃司令 1938年8月,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推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冀鲁边。 冀鲁边北邻天津,南靠济南,均驻有日寇重兵。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均对冀鲁边虎势眈眈。为站住脚跟,肖华决定采取“和沈打鹿”的策略。 肖华亲自赴惠民县城,与沈鸿烈谈判。 沈鸿烈曾任奉军舰队司令和青岛市长,是个老奸巨猾的反共顽固派。他听说肖华不过是22岁的“娃娃司令”,十分轻视。 肖华离城30里,沈鸿烈就派兵列阵示威,企图吓跑肖华。肖华进城后,他又避而不见,打算气走肖华。 肖华胸有成竹,不见“长官”见群众,进城后立即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进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讲演,“娃娃司令”的风采令惠民各界倾倒。 沈鸿烈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战后,达成了抗日协议。沈鸿烈也不得不对肖华连称钦佩。 鹿钟麟见势不妙,收买民团孙仲文进攻肖华。肖华把握战机,沉着应战,盐山一仗定乾坤,将其痛歼,斩断了鹿钟麟深向边区的魔爪。边区的其他民团和草莽,无不望风归附。 一年后,肖华麾下的抗战武装达2万多人,建立了纵横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
东北解放战场屡败杜聿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个月,肖华率4个师经海路抢占辽东半岛,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6年四五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5个师,向驻守本溪的肖华部队进攻。 肖华放弃本溪,收拢兵力,在鞍山反戈一击,歼敌一八四师主力,迫使其师长潘朔手下2700余人起义。 主席致电肖华称赞:“鞍山战斗打得好!” ![]()
同年10月,杜聿明集中8个师,再次同肖华较量。 肖华选择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号称“千里驹”的整编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孤军冒进。 设伏新开岭,将敌二十五师一举全歼,俘虏敌师长以下5800余人。 首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 连续败在“娃娃司令”肖华手下的杜聿明气得以头撞墙。 ![]()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失踪成谜 这么多的战绩使肖华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时才39岁,成为解放军最年轻的上将。 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 1964年,全国肝炎流行,肖华下连队染上肝炎,呆在北京事情太多,不利治病康复。周恩来总经理指示要肖华离开北京,到外地休养一段时间,并特别关照要夫人王新兰一同前往,以便陪同照看。 1964年4月,肖华夫妇来来杭州西子湖畔。在疗养的日子里,他常常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 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肖华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 1965年1至4月,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合作完成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谱曲。战友文工团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于1965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在北京上演,连演了三十多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
回首往昔,1930年,毛主席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 于是,肖华便从兴国的“赤患”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还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长征组歌》。 然而,“文革”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却神秘地失踪了。七年过去了,他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肖华的失踪成了一个谜。 这个谜,要从1967年说起。 ![]()
1967年,“一月风暴”骤起,肖华同志被“打倒”,《长征组歌》也被诬蔑。 1967年3月3日晚上,周总理出席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六千人的大会,他慷慨而激动地说: “肖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是传神之笔嘛!《长征组歌》我都会唱,我们为什么不唱呢?” 他用《长征组歌》保护了肖华同志。可“四人帮”还是没有放过肖华。 文革初期,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要肖华参加。“四人帮”得知后,布置一伙人截住肖华的车,致使肖华未能参加。 1967年7月25日,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他们操纵的人,指示说: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自此,肖华被连续批斗。 八月,在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操纵下,一大批造反派疯狂地冲进总政大院,把标语贴满墙壁。其中一则标语尤令人注意:“毛主席说,肖华是扶不起的天子”(粉碎“四人帮”后,肖华的夫人王新兰曾向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毛主席是否说过此话?工作人员都未听说)。 1967年12月,在林彪、江青一伙的操纵下,造反派炮制了一份《关于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肖华的罪行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分别上报毛泽东、林彪、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 在这份充满诬陷、不实之词的报告中,他们罗列了肖华的“六大罪状”,对于“总政阎王殿”的问题,他们是这样说的:“总政治部长期被彭德怀、黄克诚、谭政、罗瑞卿、肖华所把持,经过他们苦心经营,变成了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资产阶级独立王国,一个刘、邓设在我军的黑分店。” 1968年初,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把肖华极其秘密地关押在离总政不远的一个叫做松树胡同的小院里。从此,肖华“失踪”了。 ![]()
关押肖华的小屋只有5平米,小屋的窗户用铁板钉死了,屋里吊着一只日夜通明的100瓦灯泡,一个枪口从门上的小孔伸进来。 看守规定肖华睡觉必须脸迎着灯光和枪口。 由于肖华“态度顽横,拒不交待问题”,常被打得遍体鳞伤。 肖华的食谱是:早饭,半个窝头、一碗玉米面糊;中饭,一个窝头、一碗菜汤;晚饭与午饭同。 七年之间,天天如此。 肖华获释时,全身浮肿,毛孔出血,望之令人沧然。 肖华失踪后,最焦急的,莫过于夫人王新兰。 ![]()
肖华与妻子王新兰 王新兰并不是什么娇娇小姐,而是坚定的红军战士。她是长征中年纪最小的女红军,报名参军时还没有一把步枪高,还是由徐立清特批,部队才收下了她。她走过草地,爬过雪山,生过重病,还是洪学智帮助她战胜的病魔。她与肖华的爱情红台,是罗荣桓搭起的。 这样一位久经考验、心志坚定的战士,怎么会放弃对突然失踪的丈夫的寻找? 她到处打探肖华的下落,想方设法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终于引起了注意。 1974年9月,在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中央派人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送毛主席审定。 毛主席仔细看了一遍名单,什么话也没说,退了回去。过了几天,经修改的名单又送到主席面前,主席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什么话也没说。 9月29日,第三次将名单送来后,毛主席看了半天,拿起笔,亲手添上了肖华、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 “四人帮”慌了,指示专案组立即释放肖华,并为肖华赶制军装。 专案组来通知肖华出去时,肖华显得异常平静。他抗拒出去,说:“当初你们为什么抓我?现在为什么放我?我要一个文字结论。” 造反派乱了阵脚。 ![]()
1979年肖华全家福 原来,肖华和总政一大批领导被打倒关押,完全是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联合“砸烂总政阎王殿”的直接结果。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竟然想起了已被关押七年的肖华,而肖华偏偏不出去。 他们担心毛泽东再过问,无奈之中,开车来接王新兰。 王新兰见肖华穿了八年的军装已经烂成一条条的,忍不住落泪。她关心的是丈夫早点离开这里,回到那个虽然破旧但不失温暖的家。她劝丈夫:“主席让我们回去就回去,是是非非怎么说得清,孩子们都在家等着你呢。” 肖华怔了半天,终于叹了一口气,说:“好吧。” 9月30日,肖华出席了国庆招待会。周恩来感慨万分地握着肖华的手,久久不放,却没有说出一句话。 国庆节那天,“失踪”了七年的肖华又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听说肖华出狱了,年近90的朱德让康克清打电话,说想见肖华。 肖华夫妇来到朱德家,朱老总一手拉一个看了又看,连连说:“回来了就好。”朱德指着满屋子的书说:“肖华啊,你被抄了家,什么都没有了,你平时爱学习,就把这些书拉走吧。” 肖华说不出话,使劲摇了摇头,落下了眼泪。 京西宾馆,来看望肖华的人络绎不绝。许世友一见肖华,就失声痛哭:“肖主任,你冤枉啊!” ![]()
1955年国庆节洪学智(左一)与粟裕(右二)、陈赓(右一)、肖华(右三)在天安门城楼上 1977年4月,粉碎“四人帮”不久,中央任命肖华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并兼任甘肃省委书记。 肖华在大西北一干就是七年,为那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1983年6月,肖华当选为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他写了一首自勉的诗: “南征北战,饱尝风霜。 青春献给民族解放,壮年织进祖国锦绣新装。 老骥奋发,雄心激荡。 四化征程搏风击浪,余辉焕发同样是满天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