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蝶 于 2019-9-10 12:56 编辑
美涂涂:她的连环画陪伴了一代人成长, 自己却寂寥了一生。 2019-09-09 16:07
佳人无数, 皆有自己的影子。 ··· 王叔晖 可能你不认识她这个人, 但一定看过她的画, 她的连环画陪伴了一代人成长, 自己却寂寥了一生。 ![]()
西厢记 看着那一张张画, 即使隔着屏幕也能闻到纸香, 每一个人物都有灵魂, 在她的画中上演着自己的一生。 ![]()
王昭君 离人莺莺泪洒长亭, 巾帼木兰替父从军, 才女易安东篱咏菊, 杨妃玉环娉婷出浴。 ![]()
杨妃 画中的众多人物, 或是古代杰出女性, 或是文学作品中个性鲜明的的女性, 在她浓墨重彩地勾勒下,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开了许多人的文学启蒙。 ![]()
李清照 著名评论家潘契子兹, 评价她的代表画作《西厢记》, “可以与王实甫名剧百世并传”。 1979年重印本发行, 总量超10万册, 至今仍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王叔晖, 这位生于1912年的女性, 用一支画笔画过了中国动荡一百年, 生为画画, 死为画画。 ![]()
![]()
童年的生活, 没有给王朝晖留下多好的印象。 祖父从绍兴迁往京城, 父亲在天津开办了第一座浴池, 从出生到9岁那年, 王叔晖一直待在天津。 ![]()
民国初年的一场大水, 淹没了整座天津城, 那天她独自在家中院子里玩耍, 看着地缝里不停冒出的水流, 只觉得好玩, 幸好厨师赶到, 马上把她抱起送往楼上。 就在那瞬间, 大水已经淹没了整个地面。 三天后,伯父才派着一小船, 把她从楼里接走。 ![]()
那位只忙于生意与玩乐的父亲, 从未过问她的学业, 年幼的她尚未懂得人情冷暖, 和世态经济, 画画, 就是她与外界交流的首要途径。 ![]()
回忆起自己短短两年半的学生生涯, 王叔晖还是印象深刻, 学生时期因为成绩优秀坐着红椅子, 却因为偷画老师的模样, 被调到坏学生坐的黑椅子上。 ![]()
![]()
15岁那年, 在亲人的介绍下, 王叔晖进入了北京国画研究会, 后又拜师徐燕孙、吴光宇等大家, 正式学习工笔画艺。 ![]()
从此与绘画结缘的一生, 也是中国伤痕累累的一百年, 看透了苦难剥削人情冷暖, 王叔晖笔下的仕女们, 都真实无瑕, 敢于与恶势力斗争。 她为她们发声, 为她们争取生命一片蓝天。 ![]()
她的作品色彩明快,注重细节, 浓而不艳,繁而不俗, 人物端庄优雅,形神兼备, 带着强烈的戏剧元素, 欣赏之时, 如同品一出戏。 ![]()
![]()
在王叔晖的画中,有着中国传统线描的技法,又融合了西洋解剖透视,在自己独有的风格上,继续进行创新,从不泥古不化,按她的话说,就是“绕开道,走自己的路”。 ![]()
下笔前极其考究,多次研读原著,参考古代画家的作品,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形象。但最关键的一步,是到生活中去观察寻找,捕捉一些接近自己想象的形象,再回到画室中,精工细描,营造背景,巧妙着色,做到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
为了体现画面的个厚重感,勾线时正反面都先勾出来,再重复几次;着色时也是一层一染,层层过渡,由浅到深,多次进行;就连用墨,王叔晖也加入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 ![]()
但后来王叔晖却说, 自己解放前的生活, 既穷又忙, 为了摆脱穷而忙, 却也越忙越穷。 ![]()
有一次, 荣宝斋同事来取一幅画, 顺便问起标价, 王叔晖脱口而出: “标40大洋吧”, 没想到这幅画立马就卖出了, 买主连讨价还价都没有。 ![]()
这是王叔晖所画不多的仙鹤图, 以工人物画为主的她, 甚少画花鸟题材, 听到这个消息后, 王叔晖内心欢喜之余, 也多了一丝惆怅。 ![]()
卖画的那20年, 画以千计, 而手头除了手稿, 几乎一张没留。 ![]()
然而生活的窘迫依然如影随形, 抽烟,成了压力释放的唯一途径, 边画边抽, 有时画得入神, 忘记烟还点在案头, 就这样把桌面, 熏得烟迹四处。 ![]()
面对这样艰难的处境, 王叔晖却没有想要依靠他人, 她时刻提醒着自己, “出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 ![]()
单纯的卖画无法维持生计, 王先生开始招收学生, 在学生们眼里, 不善言辞的王先生, 却常和他们去合影, 一起吃饭, 对待学生们的态度, 就像是照顾自己的亲人。 ![]()
有些学生家境比王叔晖略好些, 便暗暗帮助王叔晖, 偶尔请她带家中吃饭, 或上课时顺便捎上蔬菜,煤球。 ![]()
只是在那个时代, 贫穷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点一些暖心的小火柴, 也不能摆脱寒冷的包围。 ![]()
就这样把困苦熬成了习惯, 即便到了解放后, 王叔晖依旧住在, 一间终日不见光的屋子里, 一张床,一张桌, 对生活没有奢望, 一心在只为画画。 ![]()
如同她所说的, “一个人的荣誉,地位或是享受, 都是次要的, 要紧的, 是对事业的追求。” ![]()
半个世纪追求艺术, 从拿起笔以来, 就从未把它搁下。 ![]()
到1982年出版 第一版《西厢记》彩色连环画时, 时代早已发生了变化, 从1954年动笔开始, 前后长达30年光阴, 此连环画所经历的, 一切都堪耐寻味。 ![]()
另一部作品就没有这么幸运, 1966年后, 王叔晖创作的128幅白描连环画《西厢记》, 因为被冠以“毒草”之名, 多数被销毁, 只存10幅, 藏于中国美术馆。 ![]()
而金陵十二钗, 却是王叔晖想画又不敢画的人物, 《红楼梦》在她心中太过重要, 1977年,在同事的动员下, 王叔晖决定创作《红楼梦》。 ![]()
其实早在20年前, 王叔晖就已经创作了《晴雯补裘》, 此情节出自《红楼梦》52回, 高度还原原著, 再现晴雯烈火性格。 ![]()
晴雯补裘 1978年,王叔晖闭门谢客, 潜心创作《红楼梦》首要人物林黛玉, 这一形象早在心中蕴藏已久, 落笔时的兴奋替代了不安, 一气呵成, 仅仅用了10多天时间。 ![]()
林黛玉 出版社决定出版, 各位同事都觉得人物吻合, 对王叔晖给予的赞许, 让她心中的不安烟消云散, 心里暗下目标, 10年内, 一定要完成十二钗创作。 ![]()
凤姐与平儿 8年间, 十二钗陆续完成。 1985年,王叔晖为了赶进度, 不顾早已病重的身体, 日夜加班。 不料上天不遂人愿, 王叔晖就此丢下了画笔, 溘然长逝, 享年73岁。 ![]()
宝钗扑蝶 《惜春作画》成了绝笔, 画中人也在作画, 王叔晖的一生, 就在画画中结束, 红楼梦未成, 又成时代的一个遗憾。 ![]()
宝琴立雪 终身未嫁的她, 把时间全部投进绘画当中, 细腻丰富的感情, 一腔赋予画中人。 ![]()
湘云醉卧芍药裀 就像空谷里那朵幽兰, 兀自散发着清香, 从不踏出浊世红尘, 唯与清风明月共话桑麻。 ![]()
黛玉葬花 一生爱画杰出女性, 或自挥长袖, 或英姿飒爽, 或才华横溢, 何尝又不是画着自己? ![]()
人与画相融, 人画两相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