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越时空的回信 | 赤胆忠诚 以身报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00:26: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跨越时空的回信 | 赤胆忠诚 以身报国!                                                         2019-11-06 17:26                    

                          

《跨越时空的回信》第二季第十集

将于今晚9点20分在江西卫视播出

节目将围绕“赤胆忠诚”这一主题

通过两封书信

展现陈树湘和黄公略两位烈士

纯粹与执着的革命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的红军师长

陈树湘

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陈树湘。

那这位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多次提及的红军师长陈树湘,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陈树湘烈士塑像

陈树湘早在1921年的时候,便与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毛泽东结识,在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之后,于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陈树湘参加北伐军叶挺部,同年9月随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来便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

时空的声音 黄俊鹏

演绎陈树湘烈士下达动员令

1934年10月,陈树湘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同国民党追兵频繁作战,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虽然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却暴露了大转移的战略意图。于是,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在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湘江沿岸,精心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利用湘江这道天然屏障,对红军布下了前堵后追、左右夹攻的“口袋阵”。

红军长征以来最危急、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湘江战役打响了。

湖南道县 陈树湘烈士牺牲地

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掩护了全军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掩护任务完成后,三十四师立即赶往界首渡河点。

但这个时候,湘江沿岸的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负责后卫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失去了过江的机会。

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部队东返湘南发展游击战争。而此时的红三十四师,团以上的干部只剩下师长陈树湘和一零零团团长韩伟。

此时,陈树湘师长命令韩伟率师主力继续突围,自己率101团余部百余人做“最后的掩护”。

当时,没有增援部队,没有粮食,更没有补给弹药,“最后的掩护”意味着将要面对的是极其危险的境地了。

陈树湘在最后对韩伟说了一句话:“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就这样,陈树湘和韩伟两人各自率领部队进行突围,韩伟在完成掩护师主力突围任务后,仅剩下了30多人,他命令战士们分散突围,并率领五名干部将敌人引到崖边,最后从庞岭和宝界岭的大山上跳了下去。

可是另一边的陈树湘在与敌人的激战中遭到了袭击,不幸腹部受伤,在道县落入敌手。

在敌人的担架上,陈树湘不愿屈服,便忍着剧痛,撕开自己腹部的伤口、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当时他只有29岁。

就这样,红三十四师6000将士以几近全军覆没的代价,完成了中革军委的任务,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力量。

幸运的是,韩伟在跳崖时被大树拦下,成为6000将士中寥寥无几的幸存者之一。

韩伟的儿子韩京京则用了27年的时间在追寻红三十四师的6000多名将士。那么,最后有多少人生还?生还的将士又是怎样追忆当年的那场战争?他们的后代又是怎样传承红三十四师精神的呢?

陈树湘战友韩伟之子韩京京接受访谈

今晚9:20,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将请来韩伟的儿子韩京京为我们现场讲述湘江战役那段让人永远铭记的历史,以及他27年来对红三十四师将士的追寻路!

他是毛主席口中的“飞将军”

黄公略

1930年9月,红军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军之时,写出了表现广大工农群众革命热情和昂扬斗志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当时那位杰出的红军将领、军事家黄公略的信赖和倚重。

1931年,毛泽东又写下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而在这首词当中提到的“飞将军”依然是黄公略,当时他的身份是红三军的军长。

那这位屡次被毛主席写进词中的黄公略,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黄公略早在1922年秋,便与彭德怀一起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的时候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进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1927年,他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在大革命风暴中,黄公略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黄公略与彭德怀一起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委委员兼第七团党代表。

“朱毛彭黄”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艰苦作战,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三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二十八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九师独立旅。

当时,黄公略还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被并称为“朱、毛、彭、黄”,这足以说明黄公略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并且在苏区军民中也享有崇高威信。

时空的声音 巩峥

诵读黄公略烈士遗言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1931年9月16日,在兴国县莲塘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以纪念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为失去这位不可多得的将才而悲痛,毛泽东主席更是亲自主持追悼会,并叹息:牺牲得太可惜了,太早了。

可是,一直到黄公略牺牲的8年之后,他的家人才知道他已经牺牲的消息。

原来,毛主席在黄公略牺牲之后,一直在寻找他的家人,终于在1939年4月,周恩来、叶剑英到湖南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视察时,毛主席委托他们要找到黄公略家人的下落,并写信告知黄公略牺牲的消息,这封信几经辗转终于送到了黄公略妻子手中。

而在之后的日子中,组织依然没有忘记对黄公略家人的关心,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彭德怀还特意派人前去营救黄公略的妻子和孩子,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黄公略烈士后人张忠接受访谈

今晚9:20,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请来黄公略的外孙张忠,他将在现场为我们讲述那段让人感动的历史!

今晚9:20

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

讲述陈树湘、黄公略两位烈士的感人事迹

  

来源:江西卫视、江西网络台综合

编辑:张丽、吴雨琪/ 责编:李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00:07 , Processed in 0.0082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