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的西湖“苏堤”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6 15:0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东坡的西湖“苏堤”情                                                         2019-12-26 18:03                    

                          

说起苏东坡,大家的反应恐怕是:文学家、书法家、豪放派代表等等。苏东坡是宋代文学代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歌将永远藏在我们灵魂的深处。但是,我们却疏忽了一点:苏东坡还是一个“治水专家”。建筑三处的“苏公堤”是他与民众的感情见证,也是他与民众建立深厚感情的基础。苏东坡与民众的感情,已成为民间的美谈。

苏轼(1037年—1101年),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宋神宗嘉祐二年(1057年), 二十一岁的苏轼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名满天下的欧阳修。苏东坡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给震动了。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东坡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会传遍京师。

嘉祐六年(1061年),苏东坡被授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自此,他开始了曲折的仕途之路。因为苏东坡总是站在民众的角度看待问题,经常上书抨击旧法新党的弊病,这为两党派都所不能容,被迫自求外调。相对于自己的仕途,苏东坡更关心的是民生问题。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他刚上任,不顾旅途劳顿,便开始外出体察民情。当时,他看到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已渐渐干涸,湖中都长满了野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要知道,在当时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是“生命线”的产业。如果农业生产得不到保证,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紧接着,苏东坡率领民众修建水利,疏通西湖,总共动用了20余万民工,开除葑田,并在湖水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农田的灌溉得到了恢复,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他还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方便行人行走,后人称之为“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每当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极其美丽,令人沉醉。苏轼一生共筑过三条长堤。此外,还有颍州西湖长堤和惠州西湖长堤。

苏东坡修建的每一座“苏堤”,都是从民众的利益点出发,发展农业为目的。由此可见,苏东坡一生心系民众,关心民生,是一代难得的“父母官”。时至当今,人们一直在歌颂苏东坡,除了他的高超文学水平外,还有他的治水功劳,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苏堤”实际上是一座“感情之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6:24 , Processed in 0.0077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