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伯龙:外师造化 成就其别具一格的写意山水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3:54: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黑伯龙:外师造化 成就其别具一格的写意山水作品欣赏                                    

2019-12-30 16:19

黑伯龙从事美术教育50多个春秋。其间教学严肃认真,苦口婆心,创作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在画坛影响极大。29岁举行画展于济南,34岁举行画展于上海。暮年又与花鸟画大师许麟庐书画联展于齐鲁,名声大振。关于黑伯龙,李苦禅独有评语曰:“自有清以来,能融石涛、梅青诸家笔墨而独成一家者,伯龙也。”

|师承众多名家

黑伯龙原名黑元吉,老家在山东临清市前关街。家中虽不算有多富有,但也颇为殷实。他的父亲颇富文化学养,在黑伯龙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出游,让他遍历名山大川和文人雅士,从而在他幼年的心灵里植入了古老的传统文化之根。

他自幼就表现出了绘画的艺术天分,山东著名的书画大家赫保真,是他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陕西的“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是他中学时代的美术老师。他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师承黄宾虹、潘天寿、汪声远、许征白、顾坤伯等名家。在众多书画名家的引导下,黑伯龙自己对绘画艺术也有精深独道的研究,他的绘画理念明确地主张“先师古人,后师造化”,这种理论是传统中国画教育的精髓。

他先后对清初“四王”,明朝唐寅、仇英乃至宋之马远、夏圭,都有过长时间的悉心研摹。通过对传统绘画的理解与认识,他一步步走向边临摹边创作的深解过程。通过对历史名家作品及其思想的相继学习,给他后来对于传统国画的发展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黑伯龙不仅学识广博,善于从中西哲学和美学中汲取营养,而且俯瞰古今,对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和创作多有评述。

|痴迷蟋蟀

黑伯龙有种“近于儿童邻”的嗜好——赏玩蟋蟀。无论你是想讨幅黑伯龙的好画,还是想找大画家学画画,都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你只要捉个能咬善斗的蟋蟀,送给跟大孩子一样的黑先生就行!这点奥秘和小窍门,满街筒子的男孩子们,几乎无人不晓。

在文革期间,黑伯龙被迫离开教育岗位,他那时年龄还不算老,没事时就爱到处转悠。有次黑伯龙上文物店来玩,在闲聊时,崔明泉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就走到仓库里,拿来了一包东西要送给黑伯龙。黑伯龙打开一看,可乐坏了,里面有蟋蟀喝水的水碗,吃食的食碗,有各种各样的过笼,大大小小足有好几十件!

那时文革中抄来的这些东西,都没人敢再要的。但崔明泉就是明白黑先生的心思,专程为他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也算是对他如今遭遇的一种安慰吧。的确,黑伯龙说,那是他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在那段非人的境遇里,蟋蟀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大支柱。

|以画交友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文人的画作并不像现在这样值钱,只是友谊和风雅的见证。黑伯龙一生以画交友,送出去的画不计其数。

早些年冬天没有暖气,家家烧蜂窝煤,连南新街上送蜂窝儿的老头都可以得到他的字画。车夫把蜂窝煤一直送进他家后院,黑伯龙便写幅字或画张画作为酬谢。据说至今,黑伯龙送给车夫的一幅《秋兴图》犹存,画面上有菊花和虫盆,盆外一只蟋蟀振翅高鸣。数笔勾勒间,情趣跃然纸上,触之宛若即飞。

有些官员差人送来纸张,想请他作画,他只是把东西放在那里,没事时即使到处逛街,也不去给那些人画画。他家住的是平房,外面是客厅和餐厅,还有老伴和儿孙的卧房,里面有间儿媳妇的房间,分作两室。平常儿媳妇都不在家,黑伯龙就在里边的小房间里画画。一般不熟的人或他不喜欢的人来找,他直接就让家人说他不在家——即使在家,如果不想见,凭着这屋中有趣的格局,那些人也是找不着他的。

文革中,一次济南市文物店经理崔明泉正跟他在屋里聊天,有街坊拿张纸来找黑伯龙:“黑大爷,俺要结婚了,你给画张画吧!”

黑伯龙说:“行,放这里吧,过一天来拿就行。”那个人就走了。他拿来的纸是那种一般的文具店卖的绘画纸,很普通很便宜的那种。崔明泉问,这种纸能画画么。黑伯龙爽快一笑:“怎么不能,什么纸不能画画呀。人家街坊来求,怎么能不画呢!”

崔明泉的邻居都知道他跟黑伯龙很熟,想要黑老的画,就请崔明泉代为请求。对此黑伯龙是有求必应,而且当场就画了两张,让崔明泉带回去。

|大画家大寂寞

黑伯龙一生追求的是艺术与人格的交融与完善,不断陶冶情操,丰富学养,锤炼人格。尤其在晚年,黑伯龙的画作更显示出骨力遒健、高远淡逸的神韵,在我国水墨画创作领域居有重要的地位。

黑伯龙生前,其作品在北京天津就已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收藏界的名声很高。但在山东,就没有人去捧他,这虽然跟黑伯龙本人淡泊的性格有关,但也反映出了山东画家们的志趣相异甚至是相互排斥,终至那时的山东画坛在全国各大画派的百家争鸣中陷于寂寞。

自古真画家,往往都心藏大寂寞。

黑伯龙一生罕有鲜花和掌声,平日无非老友在座,清茶一杯,小扉深巷,听秋虫和鸣。诚如顾随评价陶渊明时所说,陶渊明爱酒,是因为有寂寞心。黑伯龙并不爱酒,却极有酒的性情,而他的寂寞心寄寓于蛐蛐、墨色之中。

诗人孔孚是黑伯龙先生的弟子,他在1989年含泪写了一篇《悼黑伯龙师》:余师伯龙先生,国画山水大家也,师出石涛,尚“简”,晚年凌高境。人清石冷,淡泊一生……

黑老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等名家指教,学习中国画,所以他的绘画风格深受老师们的影响。在黑老前期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有其老师的影子,但是中后期,通过自己不断地揣摩和领悟,终于形成了自己兼收并蓄的写意风格。通过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黑老的作品融合了他老师们的绘画特点,又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为世人所推崇。

黑老晚年善画苍松古柏、高山飞瀑以及层峦叠嶂、烟云缭绕的大自然。此时他的创作已不是简单的“应物象形”的自然主义再现,而是达到了删繁就简、生动洗练的“以神写形”的传神境界。就像是梁楷的“简笔人物”一样,用大写意的方式描摹心中的意境,这也是千百年来画家们追求的绘画最高境界。

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即便在盈尺小幅之中,也能体会到那种飓尺千里之势,古拙老辣之妙。特别值得称道的还有他的人物画,功底相当深厚、别具特色。

据说黑老大笔一挥能刷出人物形体,然后加之几点淡墨即可烘托出人物的神态气质。这就足以看出黑老绘画创作笔法之精湛、成就之高,为何为后人所推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20:03 , Processed in 0.00882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