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为何会如此喜爱这首词,甚至差点侵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04:27: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东坡为何会如此喜爱这首词,甚至差点侵权?                                                         2020-01-14 22:19                    

                          


张志和的《渔歌子》在唐诗向日本流传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度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并驾齐驱。

《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就是一幅美景。

今日小觅分享: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张志和的《渔歌子》不仅在日本流传时获得嵯峨天皇极大推崇,甚至一度被编写到日本的教科书上,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而且在历史上,也引得不少士大夫喜爱效仿,从后来的元稹、白居易,到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都有不少学习这首词的创作。

特别是苏东坡,因非常喜爱这首词,写了一首几乎算是改写的《浣溪沙》。词云: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也幸亏当时尚没有知识版权之说,不然苏东坡这行为也算得上是侵权了。

张志和本名原本不叫“张志和”,据说,“志和”这个名字还是肃宗皇帝给他取的,他最开始是叫“张龟龄”。

张志和从小就是个神童,三岁能读,六岁能书,且过目成诵。年少时曾去往父亲工作的翰林院游玩,面对翰林院学士对答如流,传为一段佳话。

唐玄宗听闻此事后,亲自出题考他,张志和依然面不改色,对答如流,令玄宗深觉此子非同一般。

后来他又遍览道经,在道术方面别有所长,也因此与当时还是太子的肃宗李亨结为朋友。在张志和太学结业后,太子李亨专门给他改为“张志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47 , Processed in 0.00805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