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诗人李贺,曾和李白并列,也曾写过《将进酒》,为何没活过30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07:13: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朝诗人,曾和李白并列,也曾写过《将进酒》,为何没活过30岁                                                         2020-02-15 10:43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将进酒》
  

“将进酒”是汉代乐府的曲名之一,这种曲名很像我们常见的“词牌”,例如“蝶恋花”、“沁园春 ”等,诗人可以在这个曲名下,根据自己的内容进行创作,以“将进酒”为名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当属李白的那首,上面这首的作者是李贺,《新唐书》主修官宋祁在评价唐朝诗人时,曾把李贺和李白并列“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加上他的诗歌经常以神鬼喻当世,所以后人也把他称为“诗鬼”,但他为何英年早逝呢?

少年英才

李贺本是李唐皇室的宗亲,如果不出意外,他在唐朝应该会很幸福,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生存的土壤,相反“意外”倒很有生存空间。这个意外是武则天当政,武则天即位后,本着斩草不除根,早晚留祸根的古训,大肆捕杀李氏宗亲,他的祖上也因此凋零。都说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到了李贺父亲这一辈,已经彻底褪去了皇亲的光环,最高只做到了陕县令。等到李贺的父亲去世,李贺一家就彻底沦落了。

当时李贺家没有什么田产,而且李贺的父亲也没给留下什么余财,于是李贺只能外出打工,混个温饱。他把这种境况都写在了他的诗歌里“欲将千里别,持我一斗粟”、“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早年温饱无忧时,李贺就在天分和努力上开始碾压同龄人,他在七岁时,就为上家串门韩愈等人写了一首《高轩过》。其中“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这样的句子,让唐宋八家之一的韩愈都很震惊。(也有考证说这首诗写于成年)

不过有天赋,而不知道珍惜的人也有很多,例如《伤仲永》的方仲永,也是天赋奇高,但是后天没有持续努力,最终和普通人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李贺不然,他虽然天分很高,但是依然很刻苦。“诗囊”的典故就源自李贺,据《全唐文》记载,李贺白天一直想着文学创作,一有了灵感,就把它记在纸上,并放入囊中,等到晚上,再拿出来整理,从早到晚学习创作不辍,以至于他的母亲都非常心疼。

世上的母亲都有望子成龙之心,唯恐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但李贺的努力,让他的母亲又忧心忡忡,可见李贺是多么勤奋。李贺的勤奋也并没有白费,他的学识与日俱增,到了十五岁,他的诗名就和当时边塞诗的翘楚李益齐名。李益到了后世除了诗歌有名,他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也为他增名不少,他还是唐朝诗人中最长寿的一位,活了八十多岁。

郁郁而终

在古代是学而优则仕,学好文武艺,最终要卖到帝王家,李贺也不例外,但是他接连遇到了意外。在他成名后,他本打算走韩愈的路线,然后参加高考(科举),但是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为了守孝,延误了几年才参加考试。不过这次的意外就比较离奇了,当时有人放出风声,说李贺考进士犯了他父亲的讳,因为他父亲叫李晋肃,“进”和“晋”谐音,这简直是无理取闹,所以这背后一定有我们还不知道到的原因,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李贺最终无奈的回去了。

仕途受挫对于一个有志文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这种打击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李白和杜甫都曾受阻于仕途,以至晚年食宿皆无定所,最终郁郁而终。李贺和李白杜甫的经历很相似,这次没有入仕,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愤,再加上文人的清高使然,在他们以低阶官吏再次踏入仕途时,他们都没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以至于他们又都以不同理由退出了体制。

李贺在厌倦了体制时,又遭受了丧妻之痛,这让他感到心力交瘁,于是他辞去了文职,离开了帝都长安,开始南下发展。和李白、杜甫一样,在文职上感到没有出路后,他也选择了给军将当幕僚,他跟的人是颜真卿的好友郗士美,据史书记载,郗士美为官廉洁,统兵有方,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所以李贺跟着他时还说的过去。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战事的不顺利,郗士美请了病假回了洛阳,而无依无靠的李贺也只好选择回乡。李贺身体本就不好,加上心中忧愤难平,再长途跋涉回乡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小结

李贺之所以英年早逝,除和他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外(他早年身体瘦弱先天不足,父亲去世后,后天营养又没跟的上),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他在仕途上的不顺,和一腔的热忱无处去用,他和李白、杜甫一样,都是死于那个时代的不公。

参考文献:《新唐书》《全唐文》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贪吃的骆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02:45 , Processed in 0.00969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