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一生最爱读哪本书?竟是一本小说,他至少读了70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6:26: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一生最爱读哪本书?竟是一本小说,他至少读了70年!                                    

            

        2020-02-23 10:59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坚决反对少年毛泽东读“闲书”、“杂书”,但他却允许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大约毛顺生本人对这部书印象极佳,认为这部书儿子可以读吧。

父亲把毛泽东送到韶山井湾里,在毛宇居开设的私塾读书,也允许毛泽东带上这部书。毛泽东课余十分着迷于这部书,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甚至在课堂上偷看这部书,是十足的少年“三国迷”。

1928年,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随身携带的书籍很少。酷爱读书的毛泽东要求红军在打土豪劣绅时,发现书籍报纸要全部带回来,还特别提到,要在土豪家里去看看是否有《三国演义》。

不久,毛泽东就得到一部《三国演义》,那是红军战士攻打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高陇圩清末进士谭延闿的老家时,在谭家藏书中发现的。毛泽东得到这部《三国演义》,爱不释手,有空就读。

虽说他早年多次读过《三国演义》,可眼下再读,却别有新意,从中可以学习许多作战经验。所以,毛泽东曾说:“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据贺子珍后来回忆:1929年前后,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读书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三国演义》,看过好几遍。他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而且善于汲取有用的东西,加以应用。

中央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经常引用《三国演义》的话。他写于1930年5月的《寻邬调查》中专门对能看三国的人做了统计:百分之五。

1932年1月赣南会议之后,毛泽东被“左”倾分子扣上了“机会主义”、“狭隘经验论”的帽子,又生了重病,带着贺子珍以及警卫班13人,到瑞金东面二三十里外东华山,在一座古庙里住了50来天。他在此处埋头读书,主要读的是《三国演义》。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广为人知,连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的临时中央领导们也得知此事。他们在剥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后,经常在《革命与战争》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批判毛泽东,把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也拉出来批判,影射攻击毛泽东,“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略;更有好些博览群书的同志,拿半个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

对于这件事,毛泽东在1960年12月25日自己生日与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聚餐谈话时说:那时我先后受过三次大的处分。“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

60年代初他又一次谈起这件事时说:“1935年前后,当时党内有同志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并没看。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去翻了翻《孙子兵法》。”

延安时期,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保持浓厚的兴趣。他曾经对搞干部工作的负责人说: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我看后得益匪浅。

毛泽东不但抽空反复阅读这部书,还爱看三国戏。

1944年6月,延安平剧(即现在的京剧)研究院排演了一些古代题材的戏,其中,毛泽东最爱看的是三国戏《古城会》、《草船借箭》、《捉放曹》、《定军山》。每当看这些戏他都聚精会神,从头看到尾,边看边评论,看到会心处不断地发笑。

他对《古城会》剧中的张飞,对《草船借箭》剧中的鲁肃,不是微笑,而是尽情地捧腹大笑。当台上张飞自夸“我老张是何等聪明之人”那一副得意的神情时,他的笑声尤其响亮。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工作人员替他准备了一批书,但他只挑选了《三国演义》等几种带上。在重庆,毛泽东在繁忙公务之余,便捧起《三国演义》来读。

1947年前后,在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泽东仍然经常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读《三国演义》。他还对战士们说:你们现在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接着,毛泽东就给战士们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华北京剧团到西柏坡演出。毛泽东一连两天观看了三国戏《失空斩》(即《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三出戏的合名)。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并且经常向身边工作人员和陪同者提出三国方面的问题。

据四川成都武侯祠原馆长谭良啸回忆,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开会期间,来武侯祠参观,曾向讲解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诸葛亮一生坐过几次车,骑了几次马?”这说明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很仔细,那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细节他也注意到了。

50年代是毛泽东读《三国演义》较频繁也较广泛的时期。他那个时候几乎天天读,达到《三国演义》不离手的程度。为了更广泛了解三国时期情况和分析三国人物,他特别注意研究三国的新成果。

大概是在那个时候,他读到了现代学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卢弼的这部书为国内文化人所推崇,但毛泽东却经常对这部书提出质疑甚至批评。

1952年前后,毛泽东购置了一部清朝乾隆时期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大字本,对其中的《三国志》,毛泽东读了又读,对比着读《三国演义》,在两部书上圈画批注极多。他到外地去,所带一大批他爱看的或者常读的图书中,必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大字线装本。

1958年“大跃进”时期,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更勤,并且扩展到读相关人物传记。他还向全党干部推荐了一些列传。

他在列车上读了几遍《张鲁传》后,在郑州会议上就张鲁的话题讲了许多话,还就此写了长达千字的按语,有些被作为红头文件,发给高级干部。

那时,他还要干部们读《刘晔传》,在一份文件上专门批示道:“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

他介绍大家读《郭嘉传》,在一则批示中道:“此人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战,策谋帷幄,出了许多好主意,值得我们学习。”他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

他提倡干部读《吕蒙传》,赞赏“吕蒙勇而有谋”,“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吕蒙传》。”

他读《鲁肃传》,还对鲁肃的家乡、屯兵之处等作了一些考证。

中国有“老不读三国”的俗话,但毛泽东晚年对《三国演义》却兴趣不减。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护士限制他读书看文件的文字量,但在有限的读书文字量中,毛泽东把读《三国演义》放了很重的比例。

他经常在书房里,在游泳池的卧室里翻阅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的也有线装的。他还读有关三国的史传,如《晋书》的《羊祜传》、《杜预传》等。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常在书房里很有兴趣地翻阅这两部不同版本的三国书。

从有考证的文字记载,毛泽东从少年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这在他一生读书经历中是少有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00:04 , Processed in 0.0074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