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寸山河一寸血: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结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01:3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0-4-9 01:33 编辑

一寸山河一寸血: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结果……                                                         2020-04-05 10:41                    
       按: 昨天,庚子(2020)年清明视频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由于疫情影响,本次公祭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突出“抗击疫情 福佑中华”主题,弘扬中国民众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精神,表达海内外中华儿女期盼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的美好期愿。
黄帝陵公祭历来为人瞩目,文史学者任建伟专门撰文,为我们揭开了1937年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祭拜华夏始祖的一段往事……
任建伟/文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启谈判,刚开始谈的非常艰难。当时,日寇继占领东北之后,又对华北虎视眈眈,平津危急!为唤起四万万同胞齐心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决定于4月5日清明节时派出代表,奔赴陕西桥山,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这是国共两党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祭拜华夏始祖,也是文笔上的首次交锋。


奋笔疾书的毛泽东

3月29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托,毛泽东连夜写出祭文。4月5日,林伯渠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出席祭祀活动,并隆重宣读了祭文。
祭黄帝陵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这篇祭文以四言诗的形式,一方面概述了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创建大中华的丰功伟绩,一方面谴责了近百年来外敌入侵、当政者丧权辱国、汉奸横行的现实,表达了以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为反对外族侵略、万里崎岖、收复国土、保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全文呼吁全国各党各界,求同存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伟业,发扬广大。全文语言直朴,内涵丰厚,爱国报国卫国之情,充溢其间,浩荡正气,令人感奋。
国民党的祭文陈词滥调、立意不高
国民政府的祭文有两篇:一篇是中国国民党党部写下的祭文,主祭代表是民国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张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祭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民族扫墓之期,追怀先民功烈,欲使来者知所绍述,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驰抵陵寝,代表致祭于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曰: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
始作制度,规距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
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
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
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
祭文32句,除祭文小序“焕发我民族之精神”一语尚有些现实感之外,其他词句诘屈聱牙。通篇缠绕于追述黄帝功业,一句未提两党团结、共同抵御外族侵略之事,反而浓墨重笔书写蚩尤作乱、祸乱纲常、华夏永判。其言外所指,造成当前国家分崩离析、外敌入侵的局面,就是由蚩尤造成的。当今的蚩尤是谁?虽未明言,明眼人自会明白。最后文章希望轩辕皇帝保佑后世子孙、万代平安。大家知道,此次国共两党之所以共祭黄帝陵,就是为了团结一致抵御日本侵略,而不是来指桑骂槐、挑拨离间的。但这样的文章却出现在祭灵的现场,重分说明了国民党内不仅缺乏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缺少妙笔生花的笔杆子。据说,致祭那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的顾祝同却放了鸽子,去了茂陵。

另外一篇文章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代表民国政府宣读的,祭文如下:
惟帝智周万物,泽被瀛寰。拯群生于涂炭,固国本于金汤。涿鹿征诸侯之兵,辔野成一统之业。干戈以定祸乱,制作以开太平。盛德鸿规,于今攸赖,今值清明之良辰,援修旧典。园寝葱郁,如瞻弓剑之威仪;庭燎通明,恍接云门之雅奏。所冀在天灵爽鉴此精诚;默启邦人,同心一德;化灾祥和,跻一世于仁寿。庶凭鸿贶,以集丕功。备礼洁诚,伏维歆格!
这也是一篇与现实关系不大的老调文章,通篇都是歌颂黄帝的功业,以及保佑后代化灾祥和、长命百岁的,自然与毛泽东充满现实关怀的文章不可同日而语,高下立判。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图为两党代表在黄帝陵前合影

八路军的出师表

毛泽东非常重视《祭黄帝陵文》的政治影响。除由林林伯渠在祭陵仪式上庄重宣读,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予以公开发表外,他还委托《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京津地区广为传播。


毛泽东致范长江的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内形势更加危急:7月29、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共两党的谈判很快就有了进展。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名第18集团军。8月25日,朱德、彭德怀发表就职通电,向全国人民承诺:八路军将“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9月初,在红军即将北上抗日时,时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来到黄帝陵。当看到毛泽东写的祭文还依然呈放在供案上时,任弼时激动地说,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啊!

如今,由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已勒石立碑,耸立在黄帝陵轩辕庙碑亭。(任建伟,首都师范大学毕业,供职于中国法学会。主要著作有《毛泽东书法·从临摹到创作》、《毛泽东的浪漫与忧思》、《书法有道·从临摹到创作》。业余文章详见今日头条公号廷尉署1949)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02:58 , Processed in 0.0113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