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浩宇 于 2020-4-10 14:42 编辑
古人是如何逛街的?回到唐、宋,一同领略逛街的乐趣 2020-04-10 16:43 引言:
尽管现在电商越来越发达,实体店的生意大不如前,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店就会完全消失被电商取代。线上购物有线上购物的方便和乐趣,同样的,实体店购物也有它独有的乐趣。比如说当你去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自然会想领略一下那个地方特有的小吃,步行街、购物街、小吃街等等这些地方就成了最好的去处。很多特色小吃要在做好的当时,以及所处的环境中品尝才能享受到它特有的风情味道;再比如买衣服买鞋子,在网上买的衣鞋子服再好看,也总是不如自己在实体店里自己亲身试穿来的效果明显;还有情侣之间在步行街约会,手挽着手东走走西逛逛;父母带着孩子一家几口其乐融融逛超市等等这些都是线上购物所无法给予的快乐和体验。也就是说实际逛街和云逛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那么古人们科技落后,物流落后,是无法享受到电商的乐趣的,但并非只有现代才有集市,古代仍然也有。尽管在不同的朝代,对于市集的规定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丝毫影响不了古人们出门逛街的性质,并且由于时代不同、习惯不同、生产力不同,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与现代截然不同的逛街乐趣。另外论购物剁手的话,古人们可是丝毫不逊色于现代人的。尤其是自唐宋开始,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唐宋的繁盛,因此我们今天便以唐宋为主。
![]() 在唐朝逛街,远比想象中要乐趣多多
《周礼》中记载:"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阳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段话的意思是白天,是商人之间的大生意,而晚上则是小买卖。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集市的记录。尽管在各朝各代都会有市集,但要论起繁盛,只能自唐朝开始说起。这个时期的长安城,就好像一块儿被整齐的切成很多小块儿的豆腐。其中稍微小一些的,是百姓居住的坊;稍大一些的,就是专门的商业区,市;再大一些的,就是皇宫了。
市只有两个,一个东市,一个西市,并且都被坊所包围。
唐朝的坊市制度是极其严格的,坊只能居住、市只可交易不可民居。因此要逛街只能去东西两市,这两市也有所区别,如果用现代话来形容的话,西市就是一个大型的超市,便宜是它最大的特色;而东市则是一个大型的商场,既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奢侈品。当晨鼓桥响,门吏打开城门,跟着自各地而来的车旅,你便可以进入市。假如你去的是东市,你会看见一条宽近三十米的大街,街旁栽种着槐树和榆树。
![]() 古代集市
假如天气太热你走的累了,便可在树荫下歇息。在这些树的下方,是特意修建的排水沟,这样即便是下大雨路面也不会积水了。这样的大街,
东市里一共有四条,按"井"字排列,横向两条,竖向两条,一共将整个市划分成了九个部分。位于中间的三个部分,分别设了常平仓、市署和平准署。第一个是国家的粮仓,用来干嘛的就不用说了;后面俩一个是管理市场的,一个是管理物价的。
沿街望去,到处都是挂着各色招牌、旗子的店铺,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卖笔的、卖肉的、卖丝绸的、租驴子的、卖铁器的、印刷店,当然了还有酒铺、饭馆等等。这些都是在大街上一眼就望得到的店铺。在那些小巷子里,不起眼的地方还隐藏着一家家小店。不要小看这些小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要你够细心、够耐心,完全可以淘到很多性价比超高的小玩意儿。东市之所以会有贵的奢侈品是因为这个市离达官贵人居住的坊离得很近。如果作为平民百姓来讲,想要享受逛街,那还是得去西市。
![]() 唐朝集市
西市和东市的格局区别不大,只是整体面积没有那么大而已。但是这里的物品种类却要比东市丰富的多,这就要感谢那些胡商了。胡人是对从西域那边来的人的统称,经商的胡人便被称作""胡商"。这些人辗转在丝绸之路上,带着天南地北各处的货物来到长安,价格却并不很高。并且他们不仅卖东西,还开酒肆,葡萄酒、龙膏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西市你可以真实地体验到这种豪迈悲壮之感。当你走在西市的大街上,可以去首饰行珠宝行买首饰、可以逛一逛日用杂物店、大衣行、帽行。
如果嘴馋了可以去茶楼、饭馆、果子行、鱼行;还有药行、碳行等等。总之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卖不了。想象一下,挑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约上三五好友来到西市,东逛逛、西转转,逛的累了,就去一家酒坊,品尝着异域的美酒;欣赏着充满异域风情的胡舞。兴致所至,还可以附和高歌一曲。难怪李太白在总在诗中描绘这场景: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集市图
尽管宵禁严格,可是对贵族却没有这么多的限制,并且在某些特殊的节日普通百姓也是可以尽情游玩的,比如上元节。在上元节这天,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灯火通明,还可以放灯。你可以亲身体验到什么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整个人都宛若置身在满天星辉的梦境之中。除了赏灯以外,还可以逛街,街上到处都是摆摊的,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玩儿的应有尽有。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让你完全不想回家。
宋朝的街市,比唐朝更加繁盛
早上起床之后,洗洗脸刷个牙,再画个美美的妆,就该吃早饭啦!如果不想自己在家做的话,也可以出门去买早餐吃:什么灌肺啦、炒肺啦、粥啦、馒头啦等等。宋朝可是一个吃货的天堂,美食多的数不胜数。《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场景当中,有近一半的建筑物都是饭店。在《东京梦华录》当中记载了相当多的美食:曹婆婆肉饼,蹄子清羹、笋威混沌、煎鸭子、灌浆馒头、王楼梅花包子,东坡肘子,东坡肉,炙羊肉,烤生蚝,光听着就让人流口水,并且宋朝时还出现了火腿。是的,这个时候已经有火腿了!在《格物粗谈·饮食》中还详细记载了火腿的做法
:"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一云谷糠"。
![]() 人流如织
除了好吃的以外,宋朝还有很多饮料!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我们都会想来一杯冰冰凉凉的饮料或者是吃冰淇淋来消暑,宋朝也发明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冷饮。像是雪泡豆水啊、甘豆糖啊、荔枝膏冰、白醪凉水等等。有一种叫做"冰雪冷丸子"的冷饮,用黄豆和砂糖做的,再加入蜂蜜、砂糖,最后再浸入冰水。吃到嘴里冰凉甘甜,那叫一个美味!而且说到美食就不得不说酒楼和夜市。宋朝的酒楼可是和现代一样,扎堆儿。规模最大最高的酒楼,据说还可以俯瞰到皇宫。宋朝人尤其喜欢吃羊肉,因此研究出了各种吃羊肉的方法:用碳烤,用酒煎,慢慢炖等等。
肉食当然不止羊肉,还有鸡鸭鱼鹅兔,就连鳝鱼在当时都是一道美食。还有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蜜饯点心。不要以为奶油是西方独有的,宋朝的时候已经掌握了从牛奶中分离出奶油的技术。并且还以此做出了很多点心,比如一种叫做滴酥的蜜饯点心。除了好吃的以外,在购物方面还是和唐朝差不多的,卖的都是衣衫首饰,盆栽花卉,总之一句话:吃的,喝的,玩的穿的什么都有。
![]() 人流如织
《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
宋朝的市之所以能够如此繁华自由,是因为宋朝取消了坊市制度,所有的围墙被推倒。并且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已经废止了唐朝的宵禁制度,无论白天黑夜男女老少皆可自由出入,所以这些饭店饭馆几乎都是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在宋朝的时候,蹴鞠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国民运动,所以当你走在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踢着蹴鞠的孩童或者是成人,所以宋朝的夜市比之唐朝要更为繁华。假如你在街上逛累了,就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要么在酒楼里,要么去茶馆里。
如果想去更热闹的地方,那么就可以去勾栏瓦舍坐一坐,这里既可以喝茶吃点心,又可以看看节目。这里的节目种类相当多,有跳舞的、有讲故事的;有唱杂剧的,演傀儡戏、影戏、杂技、散耍的等等。而且让你更加没想到的是,宋朝也是可以叫外卖的。如果你晚上外宿不归,想要吃个宵夜,还可以叫个外卖送到你所在的旅馆里。宋朝的街市之繁华是唐朝所无法比拟的,夜市接早市,一天二十四小时营业午休,任何时候出门都有商店小摊在营业。遇上春节、元宵节、七夕节这样的节日,就会变成大型的"购物节",古人们剁起手来,与现代人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 人流如织
小结:
尽管古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确没有现代这样丰富,娱乐休闲活动也不如现代多,但是这并不影响古人们打发时光。宋朝的夜市繁华,连身居皇宫之中的人都感到无比羡慕,想要去逛一逛、看一看、玩一玩。到了明清时期,街市发展的更为繁华,但是比之从前更多了一份秩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统治者们已经摸索出了管理模式;在有效的管理之下,市集就变得更加有序。为了维护市集的秩序,晚清政府甚至学习了西方,引进了西方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机构和职位来管理市集,这个时期的夜市和我们现代的夜市已经十分接近了。
纵观历史,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市集的雏形。因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交易这个行为,有交易自然就要有交易的场所。最开始的交易场所并没有如后世一样,有如此大的、有序的规模而已。
参考文献:《铁围山丛谈》,《货殖列传》,《旧唐书》,《新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