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来南方有七大木雕流派,各自不同,大有讲究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1:35: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原来南方有七大木雕流派,各自不同,大有讲究           2020-04-20 16:50                    

                          


木雕

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民间,和人们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木雕从自然中取材,彰显的是指尖上的工艺,它让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实现了实用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的完美结合。

同时,由于木构梁架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主流,梁架又是木结构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后来人们在梁枋上雕刻和绘画。北方建筑多彩画,南方建筑重雕刻,这也是"雕梁画栋“的由来。


大型木雕

南方的雕梁,为了增加梁坊的装饰效果,这种雕刻不仅限于梁枋之两头,逐渐向中心发展。在讲究的祠堂、住宅里又在底部加以雕饰,加之南方天气炎热,殿堂基本上都做”彻上明造"而不做天棚,这样-来月梁的形象暴露于外,当人们进入殿堂时,全部梁架结构露十外,当人们进人殿室时,全部梁架结构和木雕装饰一目了然。

徽州木雕:徽商的穷奢极欲

木雕在徽派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斗拱、牛腿、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装饰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橱。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甚至到了繁琐的地步。


徽州木雕

福建木雕: 建筑上的另类美学

福建木雕也是在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寺庙神像的雕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木雕艺术,它成熟于明末清初。

清代,福建木雕曾出现三个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擅长雕刻神仙佛像以及动物形象;以象园村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擅长表现虫草花卉和活动雕刻;以雁塔乡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擅长雕刻图案花纹,还有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明末清初,建筑和佛像雕刻开始分离为不同类型的雕刻体系,为适应民间敬神拜佛的习俗,龙眼木雕从大型佛像雕刻转而发展为室内陈列欣赏艺术品,继续散发着不一样的木雕之美。

宁波木雕: 三分雕,七分漆

浙江宁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它的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热烈红火,是一种在木雕.上贴金漆朱的木雕艺术。这种艺术效果主要来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绘和贴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称誉。


宁波朱金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主要应用于民间日用陈设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家具装饰。朱金木雕中,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更具地方特色,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有"万工轿“千工床"之誉。

东阳木雕: 画中有画,景中有景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

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东阳木雕该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充分展示画面内容,做到"画中有画,景中有景"。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

潮州木雕: 建筑装饰的文化密码

旧时潮汕盖房子,常常请两班工匠,以中线为界,按左右分"龙畔“虎畔”,事先讲好条

件,互不窥视,各施其技,完工后进行品评,优胜者可得额外奖金。这种机制激发了技艺的发展,使清末年间潮汕居民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年代。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由于临近租界,又是举世闻名的侨乡,潮州府所属各邑陆续兴建许多高墙大屋,这一行为为潮州木雕艺术的全盛期创造了条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潮州木雕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木雕

剑川木雕:少数民族的信仰之作

剑川木雕是云南剑川县白族人民创立的一种木雕艺术。剑川县自唐宋以来,木工人材济济,木雕技艺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飞来寺、中甸的归化寺等等,许多中外闻名的建筑装饰,都有剑木雕艺人的功劳。

保山飞来寺剑川木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惊叹。从大理国时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是剑川木雕繁荣时期。清末边疆动荡,有千年盛誉的木雕艺术一度衰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重新复苏。


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

鄂南木雕: 将戏曲神话“搬”到建筑上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湖北南部的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交界处,木雕内容多体现喜庆、吉祥、长寿,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鉴秦汉时期"鸟虫书”的表现手法,刻镂由28个雀子组成的“全家福”三个字,象征喜鹊临门,福满全家。

历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基本上都出自于戏曲任务、神话传说,当然,动物形象、花鸟亭廊也不少。这些作品大多以镂雕和浮雕结合,深浮雕与浅浮雕相穿连,表现有情有景、妙趣横生而又品位无穷的画面,因此颇具地方特色,艺术个性也非常突品。

木雕手艺后继乏人

据市场反应,木雕师傅赚钱之路缓慢艰难, 甚至是只能应付日常开销。目前已经很少有人, 特别是年轻人, 愿意从事木雕工作。工人较少, 导致生产力低下。另外, 据工艺师们反映, 学习木雕的最佳年龄是初中毕业,而家长们却对于手艺人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手艺人一般文化水平不高,不愿让孩子学习。

还有工艺师表示, 师傅教会一个徒弟需要消耗大量精力, 还需自费负担学徒学艺期间的生活补贴,。这些负担使得手艺人不愿收徒弟。

这些手艺都是传统文化留下来的精品,也许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对于传统手艺不是很友好,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些手艺的价值,不仅是表面的价值,还有其背后的工匠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最后,希望我们的传统手艺能够继续发扬,后继有人。

图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03:03 , Processed in 0.0082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