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淡!(深度好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00:3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淡!(深度好文)                                                         2020-04-26 18:59                    

                          

文稿 | 儒风君

苏轼说,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品过人生的苦辣酸甜,

淡,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0 1

淡,是君子的交情

好的关系,不必刻意。

○ 那些需要费尽心思去讨好的人,也不会在你生命中停留太久。

○ 能够让我们卸下伪装,淡然与之相处的,才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交情。

苏轼交友遍布三教九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佛印和尚。

苏轼本是潇洒不羁的才士,佛印也是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约束的禅僧。

佛印擅长诗文、书法,尤其喜欢收集奇石。

赤壁山下的江水中,有许多玲珑剔透的彩色石子,儿童在江边嬉水时总能捡到几颗。

苏轼便拿糕饼,向儿童换取“奇石”,再一本正经地当做礼物赠与佛印,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怪石供》。

每当苏轼到金山拜访佛印,佛印也会事先烧好菜来款待他。

有一次,佛印准备的菜被人偷吃,苏轼又以诗来调侃佛印: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苏轼与佛印这般真性情的友谊,总是让人感到格外畅快。

正如晋人阮籍所说:“ 礼岂为我辈设耶?”

0 2

淡,是人生的底色

苏轼被贬黄州后,跑到夜市去借酒消愁。

在夜市里,苏轼不小心撞到一个壮汉。

那壮汉一拳把他打翻在地,叫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撞我!”

显然,壮汉并不知道眼前这个醉醺醺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子苏东坡。

苏轼倒在地上,忽然之间就想开了,他大笑起来。

回到家后,他写信给马梦得说:“ 自喜渐不为人知。”

当他是才子时,全天下的人都争抢着想要结识他,他也常常不给别人好脸色。

等到淡出人们的视野,乡野市井再无人认识他,苏轼的内心反而开始变得轻松。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名利附加在你身上的光环,足以遮盖生命原本的色彩。

○ 唯有淡,才是人生最本真的颜色。

0 3

淡,是生活的滋味

人生有顺逆,天气有阴晴。

世事如同过眼云烟,看似波澜壮阔,实则风淡云轻。

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都只是一时狂欢,而非人生的常态。

○ 人总是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尝到了苦,才对比出以前日子的甜。

○ 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苏东坡的一生,都在世事波澜中,体验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21岁科举出仕,22岁失去母亲,30岁失去妻子,31岁失去父亲,42遭遇乌台诗案,49岁儿子夭折,50岁又被召回京师,60岁又被贬谪,终于在66岁,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尝遍人生百味,他终于看清了世事、看淡了得失。

饭菜能吃就好,房子够住就行;不图大富大贵,只求一世平安。

古人云:

薄酒可以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骑马,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唯有平淡,方能长久。

来源:儒风大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4:40 , Processed in 0.0076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