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魂牵梦萦的故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12:01: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魂牵梦萦的故乡                                                         2020-05-23 12:58                    
                          人到中年,岁月沧桑。人生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我对好多过往,已渐渐模糊,有的已经淡忘。然而,每当提起故乡的亲人,山水,老屋,炊烟......我依旧心潮涌动,记忆犹心。
悠悠乡愁,夜夜入梦。

我的故乡,在湖北省黄梅县城西,离县城三十多华里的考田山吴箭楼村,严家林墩。
虽然墩名叫严家林,但村里人都不姓严,吴姓居多。据老人说,村子很早以前,为严姓所居,因屋墩后,有一片高大葱郁的松树林,故名严家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子里有近三十多户人家,近两百来口人,房屋大多土坯砖,布瓦。用青砖做的房子不多,大约三四家。村子四周被稻田和菜园围绕,村子里鸡鸭猪羊成群,在村子里自由嬉戏。
故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乡风淳朴,人杰地灵。但地域偏僻,交通闭塞,出门爬山,生话清贫。

村前有一条不到二尺来宽的田埂小路,过去大家都叫大路,它是整个大庙人,通往外地的必经之路。那年代,所有的货物除了肩挑,就全靠线叉(独轮车)运出运进。天长日久,已至村口古老石条桥上,被滚动的车轮,碾得留下一道深深的车辙。
线车(我们本地方言叫:线叉),那时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人人会推,人们常说,推车不要巧,只要屁股扭得好。话是这么说,但推车还是很有技巧的,我小时后也试过几次,空车还是可以推,但有货物就不行了。

线车是木制的,一副木制的车架上,配上一个用木头做的车轮,车轮上包着铁片,车架分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记得小时候,每逢正月十五和"吃新“时,村子里都有接外婆来家过"月半″,"吃新"的风俗,这时,村上的男人们,都会在线车上放一床棉被,推着线车去接外婆,这在当年来说,还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每当车子转动时,总是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我们这代人,就是听着这吱吱呀呀的响声长大的。由于我父亲早逝,我家接外婆总是靠双脚走,外婆是"三寸金莲″,又是山路,十多公里路程,总要走上五六个小时。每到这时,母亲总是摸着我的头,含着眼泪对我说,儿子,快长吧,等你长大了,也推线车去接外婆。那时,我总感觉自己特别对不起外婆的。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象一俩线车,不管生活压力多重、多累,总是一个人扛着,从未叫个苦和累。

那年代,村里人都非常贫穷,但乡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邻里和睦。村里人,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去帮忙,谁家有一点什么好吃的,都要送一点左邻右舍尝一尝,亲如一家。
我家的老屋,在村东最后面,过去村里老人,都叫后面新屋。祖屋十间,一进两重连五,外墙都是青砖砌成,中间是祖厅,里面有三口天井,祖厅里设有先祖牌位。门口有个大晒场,屋后东有自家水井,石碓,北有菜园。这在当时,在村里是很光鲜和气派的,也算得上山村最豪华的"别墅"了。

我父辈,兄弟四人,两个姑姑。大伯能干有主见,是全家的掌舵人。为了做这栋房子,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做屋的青砖,都是上山砍柴,挑到窑厂换来的。
听母亲讲,为做房子,二伯父和细姑妈吃苦最多。二伯父天天上山砍柴,挑到窑场换青砖,细姑妈天天做小工,头发上布满了灰尘,以至后来,做屋的师傳,都把细姑妈叫灰姑娘。可见当年父辈们为了这栋房子,大家已尽最大努力了。这实在是让我们后人敬佩!

现在,由于我们后辈都在外地生活,老屋已很久没人居住,房屋已是残壁断垣,我们这些子孙,真是愧对列祖列宗啊!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说有一位风水先生,走路走累了,在村口柿子树下歇肩,发觉我们村子,是一块风水宝地,临走时,送给村里人一句话:“枕山面水严家林,世世代代出贤人”。当然,这都是村中老人代代所传,真伪难辨,无法考证。

不过,严家林的确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庄。据族谱记载,近百多年来,先后走出了,投笔从戎,率先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在党内、军内担任要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著名革命烈士吴铁汉。有担任过湖北省委秘书长吴光治,有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湖北省省长吴光亚,有在国共两党政府工作的吴任民。吴任民当时利用在县城工作的机会,为考田山区游击队,偷偷运送枪支、弹药和急需的医用药品,并经常极时提供国民党反动派,扫荡苏区的准确信息,为苏区游击队生存和革命胜利,着出了重要贡献。这是这个小小的山村,还有好几位热血青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国捐驱,成为革命烈士。我的三伯父吴光启大人,就是参加红十五军,最后血沃疆场,埋骨他乡。村后山中的红军洞,(当年叫躲反洞)就是当年历史的最好见证。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讲述吴铁汉伯伯的故事。传说他在南京大学读书时,足球踢得特别好,曾用足球踢死过洋鬼子,还说他倒退能跑得赢狗;闭着眼睛打枪,百发百中……等一切传奇故事。吴铁汉伯伯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其兄长吴寄如,任中共黄梅县西区区委书记,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就义前还高喊革命成功万万岁。其妹和妹夫为了革命,也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上面提到的吴任民和吴光治,就是吴铁汉的三弟和四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一家牺牲四位亲人,满门忠烈。他们英名,如日月同辉,如世长存。

铁汉伯伯夫人,我们小时候见过。铁汉伯伯牺牲后,其夫人一直住在村里老屋,过着独居生活。曾记得,夕阳下,山路边,一位老人久徘徊,山歌伴泪等郎回,春去春来,雁飞雁回,两鬓霜尽染,望断天涯,凉夜伴孤眠,笑对人生,终化满山杜鹃。老人大约是六几年去逝。记得老人去逝时,县、区、公社,三级领导,都送了花圈,并亲自为老人送葬,葬礼非常隆重。

严家林墩,座东面西。村前,过去是考田河,一九五九年修建了考田水库。
库水清澈明净,万亩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面白帆点点,水鸟在水面上追戏,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浪花,岸边不时能看到一两位老翁在悠然自得地垂寻。
旁晚时分,晚霞夕照,水天一色。天上的白云,两岸的山峦,树木、村庄倒映在水库里,似海市蜃楼,胜蓬莱仙境。一到夜晚,村子里的灯光、渔火、月亮、星星……洒落在水面上,不时还传来一两声渔歌,在夜晚的上空飘荡……那情那景,是在叫人留恋,难忘终生。

村后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山峰叠翠,高耸入云。山顶云雾缭绕,天山相连,天仿佛就放在山顶。
山中沟壑纵横,百丈深谷难见其底,对着深谷大喊一声,很久很久才能听到回音。谷中飞流直下,一条白练从天而降,就象大山飘着一条,长长洁白的纱巾。
满山松树,青翠欲滳,百态千姿。山风一吹,绿浪翻滚。每到春天,林中兰花散发出幽幽的芳香,似酒醉人。
整山整山的杜鹃花,争奇斗艳,象朝霞,染红整个山林。
五颜六色的小鸟,在林中翻飞,跳跃,互诉钟情,那动听的鸟鸣,悦耳怡情。
秋天,满山野果,一片金黄,香飘四溢,分外诱人,一树树枫叶,万紫千红。这真是,一重山水一首诗,山水随诗入画屏!

村南,过去有一付石碾和一棵古老的柿子树,小时候,我们这些小伢,经常坐在石碾上,望着路上过往的行人,唱着古老的儿歌:俏假(美女)乃,打洋伞,上街 去,找老板(朋友)……
柿树和石碾相邻,柿树树龄有好几百,伟岸粗犷,有说不尽的沧桑之美。行人不见树年少,树见行人逐变老。村里人有空,总喜欢到树下坐一坐,站一站,谈天说地,拉拉家常。路上推车的,挑柴的,赶路的客人..…也都爱在树下歇歇肩,躲躲雨,消夏避暑……,树下的几个大石头,几百年来,已被行人坐得光亮如镜。古老的柿树,它就象一位慈祥的老人,为人们遮阳挡雨,守护着一村的幸福安宁!(这棵古树应该是在一九七二年被砍,实在可惜啊)

村北有一条小河,绕村而下,河道两边,绿树成荫,遮天蔽日,河水清澈透底,不时还能看到一群群俏假(姐)儿(一种带红绿花纹的小鱼)在水里游动,追戏。
每天清晨,这条小河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挑水的,洗菜的,牵牛喝水的,用水灌稻禾的..…不过最多的还村里洗衣服的女人们,这也是村里女人们一天最快乐的时候,水声,棒槌打击声,嬉笑戏骂声.....不绝入耳,就象一个大戏台。
这条河,她是我们村的母亲河,她滋润着古老村庄,使我们生活,世世代代,永远生机勃勃,她滋润着长者,健康长寿,她沬浴着年青人,美丽婆娑,她把智慧和幸福,流进儿女的心窝!

弹指一挥,离别家乡四十多年。今天的故乡已发生沧桑巨变。村里建起了吴铁汉烈士陵园和吴铁汉烈士纪念馆。陵园四周,青松翠柏,肃穆庄严。纪念馆前面建起了村级公园,绿树成荫,花红草绿,体育器材,一应俱全。宽阔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村中别墅林立,红墙碧瓦,环境幽静,空气新鲜。公园里的车位上,停放着各家小轿车,五颜六色,分外耀眼。家家都安上了自来水。旁晚时分,太阳能路灯初放,如同白昼。吃完晚饭,村里的女人们,不约而同来到公园广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好一派歌舞升平,美丽乡村!

故乡山水钟灵秀,文化神润远流长。多年来,村里人,一直耕读为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古老村庄走出的大学生,已有几十人,在全国各地建功立业的年青人,数不胜数。也不知是巧合,还是风水显灵,恰恰应验了那句古老传说,"枕山面水严家林,世世代代出贤人"。
村里好多年青人,已在各大城市买房置业,但他们的心,他们的情,却依旧留恋着,生他养他的古老乡村。不管路有多远,工作多忙,只要故乡一声召唤,一个电话,他们立马往家飞奔!这是什么?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深知,他(她)们身体上流淌着故乡的血精,这里才是他们的根!

山水秀可餐,圣迹更醉人。村子周边,名圣古迹众多,考田水库、挪步园、火焰洞、白云洞,老祖寺、四祖寺、高山寺、红十五军纪念碑、红军洞、大洋庙、黄龙潭、通天亭、飞仙石、太平寨、狮子寨、鸡笼寨……近在尺咫,是人们游玩、探险、垂钓、休闲……最佳圣地。
山水秀色数考田,九天瑶池遗人间,枕山面水严家林,天上人间共桃源。看今日,有多少驴友,来此山中探险赏景,有多少钓友,来此湖边垂钓散心。有多少画友,来此写生釆风,有多少城里人,来此休闲养生……

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一严家林。
这就是我,乡愁依依的故乡一一严家林。
故乡美如画,人在画中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7:16 , Processed in 0.0098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