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晏殊的一首绝美小词,思想超前了1000年,最后7字点出了人生真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6:52: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晏殊的一首绝美小词,思想超前了1000年,最后7字点出了人生真谛                                                         2020-07-21 18:44                    

                          

说到宋词,我们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等,而除了这些位,有一位神童级别的词作大师也在历史舞台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他就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家——晏殊。
晏殊似乎不是那种需要发奋努力才能做出名篇的人,他也有理由不相信《史记》中的那句话:
  《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他从小就好像有着“文学慧根”,14岁时由于才华洋溢闻名于世,甚至被宋真宗亲赐为进士,擢为秘书省正字。而宋仁宗继位后,晏殊的事业更是平步青云,成为当朝宰相。他对我国古代诗词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自己所创作的《珠玉词》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而且他还为文坛培养出了很多大师级人物,比如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出自于他的门下。

对于晏殊,很多人印象中有个误区,总以为他的词都属于哀伤凄美甚至有些发牢骚的抑郁之词,但是当我们将他的词集《珠玉词》通读一遍后,就会发现,我们误会他了。很多词正如词集的名字一样像玉一样温润,像珠一样圆洁。
比如在之前我们分享过晏殊的一首经典的《浣溪沙二首·其一》:
晏殊这首词,虽只有短短六句却难以超越,其中两句道出人生的真谛
又比如今天小赫赫要与大家介绍的这首同样是《珠玉词》的代表作——《浣溪沙二首·其二》一样。这首词就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将往常词作中所带有的温婉风格做了简单的保留,将词的意境无限放大,并采用极其重的笔力抒写了伤春怀远的情怀,深刻沉着;在温婉的气象中又不显得凄厉哀伤。
上阙:客观悲伤
上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的本意
时光转瞬即逝,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时光中离别就显得是那样的令人悲伤。所以在这样的易逝年华中,有酒的时候就喝酒,有歌的时候就听歌,因为那销魂的离别悲伤比那歌舞酒宴还更多,所以不要推辞仅有的那几次听歌饮酒的机会。

开头就直接抛给我们一句人生格言警句。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而词中所写到的别离不是什么悲壮的永别,也不是什么隔着千山万水的诀别,而是一次普通寻常的分别而已,但是在作者看来,如此短暂的时光中,即使再小的离别也是深刻的。
写到这里,已经让人产生了无限的感伤。如果是李后主,会再进一步将自己内心的悲痛描绘得愈加浓重,但是晏殊与李煜不同,接下来晏殊笔锋一转,说“酒筵歌席莫辞频”,既然悲伤那就想办法去解决,什么办法呢?
及时行乐,珍惜眼前时光,慰藉有限之身。

这句话中也能够体现出犹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样的精神,他告诫我们要在悲伤中点亮希望!
下阙:理性怀念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落花风雨更伤春。”的本意
登上高山,极目远眺辽阔的江山,心里也明白对远方朋友的怀念是徒劳的,而看到在风雨中飘摇着的繁花,就更加令人感伤时间易逝、年华易老。
下阙的气象突然变得宏阔高远,意境变得莽苍有劲,一句话就显示出了晏殊词作的刚柔并济之美,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千古佳句。在满目悲伤的时候,作者通过一个“空”字就让自己的感情有了一份理性的反省。

因为,世间万物,人情冷暖,思念是徒劳的,伤春也是徒劳,是空的,既然这些悲伤无法将春光留住,为什么要还要悲伤呢?
那既然是徒劳的,是空的,那应该怎么做才对呢,才不会徒伤悲呢?
不如怜取眼前人,一个“怜”,将全诗所蕴含的哲理表达了出来——在徒劳空伤的时光中,只有尊重爱惜了今天,才有真正美好的未来,过去的既然不可挽回,未来的也将难以预料,能够把握只有现在。

全词所写的不是作者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特定的某一件事,而是作者整个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亲情友情被时间空间所阻隔,感叹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感慨在瞬息万变的时光中感伤是徒劳的。晏殊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已经非常超前了:
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07:18 , Processed in 0.0299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