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我军有多少部队从偏师打成了主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8 03:25: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我军有多少部队从偏师打成了主力                                                         

2020-08-17 21:54                    


             现在我们讲一些部队的历史,往往会着重强调红色基因,但如果你稍微熟悉一下我军的历史,会发现很多部队虽然成军较晚,却朝气蓬勃,打出了主力的成色,下面笔者就细数一下那些理论上的偏师如何打成主力的
一、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历史比较长,从1927年到1937年,有十年的跨度,这十年的跨度足以让人眼花缭乱,这段历史,我党领导的红军主要在南方作战。
这段历史虽然叫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队伍的也基本都是穷苦老百姓,但是当时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发动时,我党所依托的力量基本都是自己掌握的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最为明显,参加起义的几万人都是原国民革命军的队伍,这些起义军后来也成为了红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秋收起义的参加者虽然大部分为农民,但也有国民革命军的一支主力部队,就是卢德铭的队伍。

然而,有这么一支队伍,发动起义时,都是当地的老百姓,没有任何一支原国民革命军队伍加入进来,这支队伍就是红四方面军,他们创建的根据地最早在大别山山区,也就是鄂豫皖根据地。这支队伍的军事指挥者就是徐向前。

红四方面军,部队源于黄麻起义军,一开始没有出色的指挥者,一味地瞎打,徐向前等军事干部到来后,这支队伍逐步的捏合成型,成为一支主力红军。著名的双桥镇战役、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就是徐向前的杰作,在徐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骄兵悍将层出不穷,而且特别擅长打大仗、恶仗、险仗,转战川陕后,红四方面军先后取得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战役的胜利,部队最高发展到接近十万人马,作战能力不低于鼎盛时期的中央红军。因为这支队伍纯粹的土生土长,没有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的参与,而且发展迅猛,所以从主帅徐向前到各级指挥员都非常年轻,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生,指挥十万大军时也就30岁出头,比国民党那边的天子门生第一人胡宗南进步快多了,红四方面军的很多将领不到30岁就成了军长,20岁左右的师长比比皆是。而且,四方面军可是主力红军,一个军最起码也得一万多人,所以他们的军长、师长的确不是虚头巴脑的。
二、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我军创建的敌后根据地很多,大部分由八路军、新四军的派出支队创建,比如晋察冀、冀鲁边、鲁西、晋绥、太行、太岳、苏中、淮南、苏北等,但有这么一块根据地,你肯定非常熟悉,那就是冀中根据地,我们熟悉的影视剧及文学作品《地道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平原烈火》、《战斗的青春》都取材于冀中平原的抗敌斗争故事,著名作家孙犁也是冀中平原人,开创了文学界的白洋淀派。

冀中根据地是谁创建的,那就是原东北军团长吕正操,当然了,他当时已经秘密入党了,在他的带领下,冀中人民团结以来,与日伪军斗智斗勇,成为模范的敌后根据地,冀中根据地军民在斗争中成长,不断壮大人民武装,粉碎了多次日伪军扫荡,尤其是五一大扫荡。抗战后,冀中军区组建了冀中纵队,也就是后来成为名震朝鲜的63军。
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根据地武装力量,在没有我八路军主力部队背景的情况下,成为了敌后一支强大的武装。
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最让人意外的就是粟裕指挥的华野了,华野源于三年游击战时期的红军游击队和抗战时期的山东纵队,基本没有老红军底子,然而这支部队却成为解放战争战绩最出色的战略集团,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然而,笔者今天重点介绍的不是这支集团军,而是徐帅指挥的华北军区一兵团。
刘邓、陈谢南下经略中原,太行、太岳、吕梁的军区武装在徐帅的捏合下组成了一个第八纵队,后来又成立了一个第13纵队,一开始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划给了华北军区一兵团,请注意华北军区本来就有个第8纵队,华北军区一兵团也有个第八纵队,不要搞混了。
太行、太岳这些军区武装虽然没啥战斗经验,但不要紧,因为指挥官是徐帅,徐帅最擅长的就是把一支毫无战斗经验的队伍打造成虎狼之师,红四方面军的经验完全可以照搬照套,一兵团的第八纵队,首任司令员是王新亭,也是大别山猛将,徐帅在山西指挥的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所依赖的主力就是王新亭的八纵。临汾战役,八纵打出了一个临汾旅,临汾旅的荣誉称号可是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的,级别那可是最高的了,我们熟知的塔山英雄团,只不过是他们纵队命名的,和临汾旅授予单位相比,差远了。

晋中战役,徐帅率六万之众歼灭十万阎军,震惊全国,要知道,当时全国战场,粟裕虽然战绩最大,也从未在一场战役中歼灭过十万敌军,同时期的豫东会战,粟裕歼灭了九万国军,而且还有点虎头蛇尾,至于济南战役,那是晋中战役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林彪虽然兵多将广,但是作战过于谨慎,辽沈之前,没啥出彩的。
总之,华北一兵团,从一支绝对的地方武装,成为一支雄狮劲旅,也是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战争总会锻造一些奇迹。
四、抗美援朝时期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入朝参战部队也有一些偏师,但有这么两支大家印象中的偏师,却通过朝鲜战争打出了主力军的成色,他们是42军和15军。
42军是原东野五纵,解放战争后准备在东北集体转农垦,朝鲜战争爆发了,作为首批入朝部队,42军抓住了机会,一战成名,回国后被整建制保存至今,如今常驻广东一带,番号也改成74军。
15军更不用提了,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守卫上甘岭的部队,原中野9纵,如果不入朝参战,15军十有八九也会很快被取消番号的,但是在朝鲜战场上,15军打得那是坚韧顽强,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坚守上甘岭阵地,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保证了我们在谈判桌上的胜利。15军回国后,由于其骄人的战绩,被整编为我军唯一的空降军,承担战略机动作战任务,也就是快反部队,这也是中央对这支队伍的高度肯定。

小结
没有永远的主力部队,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主力也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立于不败之地。新生的部队,如果有强有力的领导,有新生力量的锐气,照样可以无坚不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0-8-18 03:31:18 |只看该作者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8 18:53 , Processed in 0.0074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