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原汤 于 2013-10-29 15:05 编辑
一位老局长的“大算盘” -------本溪市明山区民政局长谢庆光情系养老事业二、三事
掐指一算,自谢庆光上任本溪市明山区民政局长,到2013年6月份,仅仅是1年半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紧紧依靠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不断发挥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区的民政工作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政系统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中实现了“三个第一”。一是在局内建立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全区的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二是建立民政、卫生、消防三位一体的养老机构检查机制。三是利用五个月的时间筹建了全省第一家公建民营体制的养老服务中心并正式运营。 这是三项有着高度前瞻性的创新工作,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是谢庆光预先得知上级机关的的某些政策、规划?还是他智商过人,琢磨出的新点子?其实,都不是!这完完全全是出自他对明山区老百姓深深的爱,是他对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任务,认真负责、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充分体现。 他在没有担任民政局长之前就知道民政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所以他上任伊始,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情况,看材料,而是象当年老民政那样走街串巷。在他上任的1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54个社区,25个村,走访了近百户低保、五保、病残困难家庭,走访了区内的所有养老院,在他担任局长工作期间,民政局的许多工作人员都反映,在谢局长手下工作太累,一年干了好几年的活。那种拼劲,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他何尝不知辛苦,但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民政及养老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能及时、准确的把政府的惠民政策带进千家万户。 最初,当他到第一家民办养老院时,他震惊了,几位能动的老人依偎在房前晒太阳,袖头脏的流明铮亮,头发凌乱,混身没有干净的地方,再看屋内,几位卧床的老人在极其混浊不堪的空气中,躺在脏兮兮的被窝里,他的心一阵阵发紧,眼睛一阵阵发酸,假如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能让他们在这种环境里生活吗?名为养老院,这样的环境,能养老吗?在走访中,他还发现,一些养老院没有活动空间,三间房睡着20几人,而且还乱拉电线,一旦出现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养老院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马上进行整改,这样才能对得起明山区的父老乡亲,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他首先在局里抽调了业务骨干成立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管理明山区区内的国办和民办养老院。同时成立三位一体联合检查组,对养老院进行逐个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协助整改,限期整改。 在检查组查到一个养老院时,检查组的成员发现,这家养老院,建在山脚下,背靠土石结构的山体,而且山坡比较陡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引起了区里领导的高度重视,区委和区政府领导马上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办公,筹措和组织了区里的物力财力对这家养老院进行异地搬迁,以确保养老院和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养老院临时搬迁后,本溪连降大雨,养老院原址山体松动,一块巨石,从养老院傍边滚过砸中了旁边的一座空房,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后怕。 谢庆光情系养老事业,心中想着老人,老人们也把他当做了亲人。现如今,只要他一到养老院,老人们高兴地像孩子一样,都囔囔着,谢局一来,准有好事。因为谢庆光到养老院,从不是礼节性的拜访,而是认认真真的干实事。从营养配餐到食品的软硬度,从走廊的安全扶手到卧床老人的护理,那样他都关心,哪项他都亲自过问,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区养老院活动空间有限,一到下雨下雪老人们就都窝在屋里,谢局长看到这种情况后,马上组织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解决的办法,并张罗资金亲自主持在院里修建了能遮雨雪的散步长廊。在这长廊里一溜达,老人们的高兴劲就甭提了。老人们心里也有一本账,谢局长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提起谢局长,老人们心里都热乎乎的。 谢庆光每到一处,老人们都舍不得让他走,这种不舍胜似亲情。可是,老人们哪里知道,民政局不仅仅是养老工作这一项,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在等待着他。
谢庆光打30岁开始,便开始在区里做局级干部,一做就是23年,在这23年的时间里,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不辱使命。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干工作,要么是干好,要么就是不干。”他任劳任怨、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位同志胜过关心自己。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升职、提拔而扒拉自己的小算盘,而是一心朴实的工作,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在他担任过的几个局级领导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先后获得了省、市政府单项工作的嘉奖并评为本溪市劳动模范。
他在做民政工作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努力探索一套科学的民政工作方法,努力寻找一个联系点、寻找一个切入点,把党和政府想要做的、百姓想要实现的有机的对接起来,他不但思维超前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并得到了外地同行和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前面提到的三位一体的养老工作检查制度,数月后民政部才发出了相关工作的通知。 而这项三位一体的检查工作也确实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抓出了成效,避免了损失,赢得了民心。 此时人们会对这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党性进行实际的判别,会对这位30年“位”龄的老局长的公仆之心,进行全面的考量,人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家民政事业的脊梁,是靠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在托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是靠这些人,手把手的送到老百姓的家里。他常说哪怕在这个岗位上干一天,他也要踏实的工作,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百姓的期待。 谢局长对当前所面临的工作进行了盘点,对近几年的工作做出规划。他仔细盘算着、、、、,他不但盘算着人民给予的权力、和现有的财力物力如何用好,还要盘算着为党工作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他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做好工作。他要为明山区的民政事业作出贡献。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能做的工作必须做好;该做的工作一定做到;想到的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空白、不留尾子、不留遗憾。 尽管明山区的养老院占整个本溪市养老院数量的百分之七十,床位3020张,但面对逐渐老龄化的社会结构,目前养老院的可容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而财政拨款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等国家的相关政策、等财政拨款,二是不等不靠,只知难而上,为国家分忧,为民解难。谢局长就是后一种。 紧迫的养老态势必将催生崭新的养老模式,谢局长虽年过五旬,但他从来没有放松学习,就养老业务知识这一块,他不但学习国内的先进经验,而且还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常规模式上大胆创新。努力探索适合明山区特点的养老途径。 谢局长对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三种养老模式,即,机构型、社区型和居家型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决定在维护和巩固已有养老阵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新的养老模式模式在明山区落户。 机构养老是我国的传统模式,但由于经费不足,制约了这种模式的发展,谢局长在市民政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迈出新的步伐。他们首先确定了政府占主导,吸收社会力量办养老的方针,在明山区创办了本溪市第一家官建民营养老院,实现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和个人参与的新型养老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种模式运行良好,成绩喜人, 谢局长计划,此种模式运行3—5年后,将官建的主体部分卖给个人继续养老院的各项功能,同时,用筹集的资金,再建1—2个或规模更大的养老院,用这样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养老覆盖率。 与此同时,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这一块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成立了本溪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并开通96858为老服务网上服务热线,并要求社区【村委会】对“失能”老人、“失独”老人和有养老意向的老人,挨家走访、逐个登记。掌握养老工作的最基础资料。 谢局长先后与区内家政业、粮油业、快餐业、超市、医院五个行业座谈,商讨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到位服务的具体措施。还和一家科技公司具体落实了,养老对象与养老服务中心信息联络的具体方案。 在明山区,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养老网络正在逐层铺开,政府的惠民政策也随着这张网的展开而遍及千家万户。 谢局长在任民政局长的任期内,不打自己的小算盘,而是拨动了民政事业的大珠子,他恪守“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全身心的扑在了民政事业上。除了养老工作这一块,民政局的其他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绩斐然。2012年初按照省厅要求,经多方筹资,利用60天的时间,将全区三个镇的72位零散烈士全部迁移到一起,并组织规划设计,建成了标准化花园式的本溪市明山区烈士陵园,并被本溪市委命名为本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过去,因救灾扶贫、低保等出现的问题、闹事的、上访的时有发生,发现这种情况后局内制定了信访接待制度,实现了该给的马上就给,该发的一分也不能少等具体规定,实行了信访责任制。现在不但杜绝了这些现象的频发,民政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各级领导的称赞。 那些写在纸上印在杯上的褒奖,固然很重要,可是对百姓而言,似乎就不那么不重要了,因为百姓看重的,不是谁得了什么证书、得了什么称号,而看重的是,谁扎扎实实得为群众做了哪些实事。老百姓没有条件发证书、发奖杯,但他们有权力评价干部,并有能力口口相传。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呀、、、、、、、、 吴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