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 守初心 担使命】“国军为人民服务处”为何会关门大吉而且成为笑柄?毛泽东一语道破! 2020-09-17 14:38
从“国军为人民服务处”关门大吉说起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指挥所部国民党军占领空城延安后, 为了招揽百姓回延安城,搞了个“国军为人民服务处”。服务处挂牌那天,很是热闹,因为张贴的通告说,只要回到延安城,不管男女老幼,都可领取救济金 法币20万元,或者布二尺,或者米二升。
虽然热闹了几天,但陆续回来的延安居民不到两千人,有一条叫做铁匠街的街道始终没有一个人回家。胡宗南发现,这样下去,实在是难以承担。更重要的是, 老百姓把钱领走了,但人也走掉了,而且还不领情,不说国民党的好话。
最后,这个机构只得悄悄地关门,空留一个传世的笑柄。自诩“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实在搞不清楚,共产党之厉害,盖因其“为人民服务”。
那么,为什么自己搞的这个“为人民服务”不受老百姓待见?而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却能够赢得人心?“为人民服务”到底是怎么个搞法?
其实, 毛泽东早就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什么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普通战士张思德的故事 与《为人民服务》的问世 《为人民服务》发表于1944年9月8日。这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出身贫寒,1933年18岁时参加革命,22岁加入共产党。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烧炭,因炭窑崩塌而殉职,年仅29岁。张思德的一生很短暂,却非常精彩。他从军11年,入党7年,3次负伤,3次过草地,经历过长征,当过通讯班战士、特务连战士,最后是警卫团战士。他曾在战斗中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多次负伤,被人称为军中“小老虎”。
△张思德塑像(图片来源:环球网)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战士,他牺牲后,中共中央专门为他开了追悼会,有1000多人参加,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并发表了即兴演讲。这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其一生中树立过两个影响深远的普通战士典范,一个是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另一个就是建设年代的雷锋。两个普通战士,都是把短暂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榜样,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形象代表。
“完全彻底为人民”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篇幅不长,仅764字,常读常新。通过颂扬张思德“为民而生、为民而死”的精神品格, 毛泽东形象阐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回答了“为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完全的、彻底的、始终如一的,而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
《为人民服务》开宗明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用“完全”“彻底”这两个最高修饰词,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产党人除了为人民服务,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共产党人都要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虚心假意。对共产党人来说,“完全”“彻底”为人民,就是一种永恒的爱、一种最终的信念。这种爱和信念,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而不是一阵子,更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
△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询问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图片来源: 新华社)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多层含义和工作要求。像胡宗南那样仅仅设一个为人民服务处,而没有其他工作相互支撑,是干不下去的。 仅仅靠小恩小惠,更收买不了人民。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从“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对错”“如何做好工作”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全面性。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生死观。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客观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首先要摆脱“死亡焦虑”,坦然面对生命的有限性,不怕牺牲,拒绝做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 共产党人更要认识“死亡的意义”。
毛泽东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阐述了共产党人“死的意义”。这就是: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了人民而牺牲,精神才能永生,灵魂可以不朽。张思德的死,为什么“重于泰山”?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所以死得其所。
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任何人都会犯错,共产党人也会犯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人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指出: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里的“好”,就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东西,是满足人民真实利益的“好”与“善”。
所谓“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错误”,是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认识或在实践上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二是指“缺点”,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缺点和问题。《为人民服务》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予以形象说明。延安时期,我们党接受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的建议,边区党政机关连续三次精兵简政,供养人口总体减少70%。通过大生产运动,解决了粮食供给的难题。
人民群众是从切身的生活中感受到,共产党人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为民谋利,而不是把人民作为自己评功摆好的工具。所以,百姓才会将“人民救星”这块匾高高举在头上。
践行党的宗旨,离不开“努力奋斗”的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为人民谋幸福”实际行为中。在毛泽东看来, 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致力于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
解放人民,正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先忧后乐的使命担当。有了这种努力奋斗的担当精神,张思德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从张思德的经历看,他是个老红军。长征结束后,那些年跟他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都成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张思德始终听从党组织的安排,无论做什么都无怨无悔。
从不为地位、为名利斤斤计较,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毛泽东说,张思德最大的优点就是只干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到别人身上去了。无数像张思德这样的普通战士的默默付出,才支撑了我们全部的事业。
△张思德(左一)在炭窑里出炭, 这是他仅存的一张照片(图片来源:人民网) 第三,对践行人民宗旨的表率,要通过制度安排予以表彰,让全党学习。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要使这样一种价值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将这种价值判断予以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倡导,“为张思德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就实现了将抽象的价值判断化为具体的制度安排的转换,也使人民群众从追悼会这一制度形式中感悟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
在表彰践行人民宗旨表率的活动中,制度规范为共产党人的现实活动提供规则、标准和模式,为共产党人能够、应该、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提供了引领性的回答,真实地影响、制约、塑造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同时,这种制度安排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也给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秩序,引导社会实践实现有序的变迁。
重温《为人民服务》,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汲取不断前行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更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创造百年传奇的精神内核。“国军为人民服务处”挂的是“为人民服务”招牌,实质却是某些人以此慕虚荣、务虚功、图虚名,难怪老百姓不买账,更难逃短命的下场。
来 源 | 红色之声(ID:hszs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