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庆国庆! 2020-09-30 16:55
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中秋佳节踏着迷人的月色,向我们姗姗走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你看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玄宗游月、月饼起义等神话传说,那么关于中秋节在中国各个地区的风俗文化您又了解多少呢?请跟随小窝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福建: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在福建闽南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江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也有的在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 湖南、贵州:流传着“偷吃”的风俗习惯。每到中秋节之时,家家户户都会把前门、后门半开着,任由小偷进户拿取食物、水果及月饼。且“偷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广东: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而在这喜迎中秋佳节之际,同时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的生日盛典,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 节日。 ![]() 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具有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每逢国庆佳节,在天安门广场都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各个街道以及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正是这满街扬起的国旗和满街飘香的月饼,国泰民安、阖家团圆,国与家也就撞了个满怀! 2020是特殊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中秋是家人的团圆,国庆是祖国的大团圆,中秋遇上国庆,便是家国共团圆;在这双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祝愿国圆家圆,家和国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