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家吃透这篇文章,宣德青花真假看完就知!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00:3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藏家吃透这篇文章,宣德青花真假看完就知!                                                         2020-10-10 00:56                    

   宣德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明朝第五位皇帝 。 皇帝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最好的皇帝,宣德在任的10年是明王朝最好的时期。宣德皇帝不似他的先祖们专制冷酷,也不似他的后世子孙们懦弱消极。这是一个既对文官推崇,又对文官压制的君主。朱瞻基不乏对国事的判断能力,在明朝皇帝中可算难得。与宋朝优柔寡断的君主不同,要事势需要的话,他既可以极端的强硬,也可以极具决心。因为我们的帝国是一个形势复杂的帝国,既要面对来自北方部落民族的攻击,又要面对水患、流民问题。一个既行王道,又行霸道的君主无疑可以称为标准。在这方面宣德皇帝无疑是出色的。

宣德皇帝朱瞻基熟读圣人书,雅尚翰墨,有个人的书画诗词流传至今,虽不能说艺术天赋有多好,不过因为经济环境好,且皇帝个人喜好,这就给了艺术文化发展的有利土壤。朱瞻基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板上钉钉的公子哥儿。公子哥多多少少会有的通病就是喜爱玩,朱瞻基爱斗蛐蛐,后世有将他称作蛐蛐皇帝的说法,这是十分片面的误导人之评论,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宣德无愧为英主。我们都知道,中国历朝历代,风尚都是由王朝高层引领,朱瞻基作为帝国第一人,他已经可以说就是当代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整个艺术文化产业当然百花齐放!其细分到官窑瓷器的影响,当然的也是正面而直接的。

目前国内国际的拍卖市场,对于宣德年间的瓷器都是十分追捧的,一来当然是因为年代久远历经动乱完整瓷器非常难得,二来是与宣德年官窑精湛的制瓷技艺有最大的关系。宣德年间官窑瓷器的生产,可以说在各方面都更胜永乐朝一筹。在短短的十年里,宣德官窑爆发出来的力量是让人瞠目结舌的。不管是器型、釉彩,纹饰等等都比永乐朝更为的丰富。

宣德朝官窑是诸料悉精,青花最贵。青花钴料与永乐时期一样都是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料,呈色与永乐朝颇为相似,是以有永宣青花的说法。很值得一提的是釉里红的烧制工艺真正步入大成期,不管是对温度的控制还是窑内环境的控制,都得心应手,烧制出的釉里红呈色浓艳靓丽,晕散现象的控制恰到好处,是典型的精细中带着粗犷的艺术风格,对比于后世清雍正的极尽精细无晕散,无疑更增添了一丝浑厚的艺术美感。大明盛世,由此可见一斑。

宣德朝青花,上承永乐青花,下接正统景泰,虽然只有十年时间,但宣德时期的瓷器无物不工,历史上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宣德青花瓷器,由于多数采用了进口的苏麻离青发色浓艳,多数有铁锈斑,深沉入骨,可谓开一代未有之奇,和永乐青花瓷器并称永宣,又被称为宣青,是一种极为名贵的收藏珍品。

宣德青花万历朝便已成为待价而沽之古董,至今仍公认为居明代青花瓷器之首,陶瓷界素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的烧制堪称出类拔萃,独步古今,达到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后世虽从未停止过对宣德朝高水平青花瓷的心慕手追,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青料来源和胎土的变化,再也没能重现宣德青花的独特风姿,虽得形似,但青花发色明显不同,且全无宣德本朝器物古朴秀美之气度神韵。因老彬我自身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若你手上有珍品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无费用平台参拍,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捌捌玖、玖柒陆伍、贰零贰,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特作此文,自己所要写的这些,主要是提高大家对宣德青花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才能鉴别真伪。下面老彬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康熙青花的几个鉴定要点:
一: 胎体
宣德青花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二:釉面
宣德青花瓷胎体的话主要是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三:青料
宣德青花用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四:器型
宣德青花瓷器造型丰富多样,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天球瓶等。盘类最具代表性,有敞口、敛口和折沿口,一种造型有多种尺寸,小的十几厘米,大的近八十厘米。以把莲盘传世最多,无论大小极少见塌底现象,胎体都比较厚,足墙不是很高,墙内敛,里墙外斜,无法用手抓起,为无釉细砂底,清仿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摹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玻璃器和陶器的特点。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五:纹饰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描绘得非常流畅,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六:款识
宣德青花瓷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

宣德青花瓷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七:微观特征
最后咱们再说点微观特征,宣德青花的釉泡问题:宣德青花的釉泡是大,中,小分布在釉膜下的,釉膜是古玩行中的称谓,通俗的讲就是连续相玻璃介质上面的一层硅磷胶,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悬浮在釉面下。这是胎釉原料中的吸附水,结构水,以及自然水在沸点以上的高温中汽化而形成、再受高热膨胀直向釉面冲刺,一直冲到硅磷胶下,不能冲破而停留下来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分布不均而悬浮的釉泡,而这种釉泡它是受到釉的化学结构,釉的细度以及高温黏度和窑温制约的。由于水分含量分布不均,所以也就形成大小不同高低参差的悬浮气泡在硅磷胶下面。这就是宣德釉泡形成的机理,这个也可以作为鉴定宣德青花的依据。

瓷器文物藏品珍品鉴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很多知识的积累。在鉴定时要静下心去仔细观察,不能心浮气躁。我们平时要多去知名博物馆欣赏一些真物件,同时多学习一些相关资料,逐步积累慢慢摸索。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收藏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04:29 , Processed in 0.0076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